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纯佳

作品数:6 被引量:111H指数:4
供职机构: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气候
  • 4篇淮河流域
  • 3篇气候变化
  • 2篇气候适宜度
  • 1篇亚热带
  • 1篇适宜性
  • 1篇数据处理
  • 1篇双季稻
  • 1篇图件
  • 1篇农业
  • 1篇气候风险
  • 1篇气候适宜性
  • 1篇季稻

机构

  • 6篇广州大学

作者

  • 6篇赖纯佳
  • 5篇千怀遂
  • 4篇宋秋洪
  • 3篇张静芬
  • 3篇段海来
  • 2篇张轶秀
  • 2篇俞芬

传媒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我国亚热带樟树的温度适宜性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6
2010年
运用温度适宜度模型对我国亚热带地区1960—2005年樟树的温度适宜性及其时空差异进行了计算、评价和预测。首先分析我国亚热带樟树温度适宜度的空间分布,划分最适宜区、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亚热带东部地区樟树的温度适宜性自南向北逐渐减小,亚热带西部地区大部分为不适宜区;其次分析我国亚热带樟树温度适宜度的时间变化,樟树温度适宜度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随年代际变化适宜区分布范围向北扩展;最后,分析樟树温度适宜度倾向率和变率,结合温度适宜度得出,亚热带南部地区适合樟树的种植,西部地区不适宜种植,北部地区有适宜种植的倾向。
张静芬千怀遂赖纯佳
关键词:气候变化亚热带
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性被引量:34
2011年
【目的】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揭示种植制度适宜性的变化规律,明确种植制度适宜区的变动趋势,为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方法】运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的方法,建立作物适宜度函数,同时结合空间插值的方法研究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结果】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其中,温度适宜度呈上升趋势,降水适宜度和日照适宜度呈递减趋势。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的空间分布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山地递减,西南山区适宜度低于平原地区。在未来气候变化情景下,淮河流域麦-稻制的气候适宜度有所升高,但空间格局变化不大。【结论】淮河流域麦-稻制气候适宜度对近几十年来的气候变暖有明显的响应。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轶秀张静芬
关键词:气候适宜度淮河流域
基于数据处理及图件的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评估被引量:3
2011年
淮河流域地处中国南北气候过渡带,是重要的气候变化敏感区,定量研究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可为科学地评估改品种、改熟制及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可靠的种植制度提供依据。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了适宜度模型,综合作物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并结合未来气候变化情景,对淮河流域小麦-水稻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度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淮河流域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在0.15~0.50之间变动,主要是由于降水适宜度低、标准差大。气候风险度的空间分布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山区递增,一方面是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降水量逐渐减少,另一方面是内陆气候要素的变率较大,因此风险度较高。在未来气候情景下,稻麦两熟制的气候风险度小于0.38,气候风险度减小。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俞芬张静芬张轶秀
关键词: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农业种植制度的气候风险评估
本文应用生态适宜度理论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适宜度模型,并在气候适宜度的基础上,综合考虑适宜度及其概率分布,构建风险度模型,对淮河流域双季稻、水稻-冬小麦和夏玉米-冬小麦三种种植制度的气候适宜度和气候风险度进行评估。最后,...
赖纯佳
关键词:气候风险淮河流域
文献传递
农业气候变化脆弱性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08年
阐述了农业气候脆弱性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回顾了农业气候脆弱性理论的发展,在该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目前农业气候脆弱性的评价方法,讨论了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指出了当前该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探讨了该研究以后的发展方向,并对农业气候脆弱性评价作了简单的总结。
宋秋洪千怀遂赖纯佳
关键词:气候变化农业
淮河流域双季稻气候适宜度及其变化趋势被引量:60
2009年
选取淮河流域33个县市1961—2005年的逐日气象数据,运用模糊数学和空间插值方法,对淮河流域双季稻的温度、降水、日照和气候适宜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温度和降水是淮河流域双季稻生长的关键气候因子,早、晚稻各气候因子适宜度地域差异明显;其中,早稻气候适宜度由中部平原向东部沿海和西部山区递减,晚稻气候适宜度由南向北递减;温度适宜度以0.01(10a)-1的速率上升,说明温度对淮河流域水稻生长发育产生正效应;日照适宜度以>0.02(10a)-1的速率下降,总的气候适宜度呈下降趋势。
赖纯佳千怀遂段海来宋秋洪
关键词:气候变化气候适宜度双季稻淮河流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