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云

作品数:37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卫生厅青年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肝炎
  • 14篇慢性
  • 8篇血清
  • 8篇乙型
  • 7篇乙型肝炎
  • 7篇前列腺素E
  • 7篇肝病
  • 7篇病毒
  • 6篇衰竭
  • 6篇肝衰
  • 6篇肝衰竭
  • 6篇肝硬化
  • 5篇前列腺素E1
  • 5篇重型
  • 5篇重型肝炎
  • 5篇疗效
  • 5篇慢性乙型
  • 5篇慢性重型
  • 5篇慢性重型肝炎
  • 5篇内皮

机构

  • 36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南通大学
  • 1篇盐城卫生职业...

作者

  • 36篇赵云
  • 17篇徐建中
  • 10篇章幼奕
  • 9篇邹美银
  • 9篇黄松平
  • 8篇吴月平
  • 7篇王世蓬
  • 7篇张沛枫
  • 6篇凌勇武
  • 6篇徐立新
  • 4篇明芳
  • 3篇羌韧
  • 3篇秦刚
  • 2篇顾菊兰
  • 1篇刘先进
  • 1篇徐建如
  • 1篇王海燕
  • 1篇顾尔莉
  • 1篇任金才
  • 1篇姚煜

传媒

  • 4篇交通医学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南通医学院学...
  • 2篇中国生化药物...
  • 2篇江苏医药
  • 1篇临床荟萃
  • 1篇江苏临床医学...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临床肝胆病杂...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肝脏
  • 1篇重庆医学
  • 1篇实用临床医学...
  • 1篇中国药业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世界感染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1
  • 2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 1篇2000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拉米夫定联合前列腺素E_1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联合前列腺素E1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方法105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成两组,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口服,1次/d;前列腺素E110μg,静脉注射,1次/d。疗程3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肝功能,HBV-DNA、CD4/CD8,以及各种细胞因子的变化及病死率。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V-DNA滴度明显下降,CD4/CD8比例上升,反映肝脏炎症及损害程度的指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病死率也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及前列腺素E1可降低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
王世蓬徐立新徐建中赵云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拉米夫定前列腺素E1
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并常规进行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探讨它们对预后判断的临床价值。结果在84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25例短期内死亡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为255.5±92.3pg/ml,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为25.8±7.3,而存活患者则分别为130.3±100.3pg/ml和15.0±4.9(P<0.005);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凝血酶原时间呈正相关(r=0.444,r=0.443,P<0.0001);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对预后判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和0.882,以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0.9pg/ml和终末期肝病模型计分>22.9为最佳截断点,其对患者短期死亡判断的特异性为98.3%,准确率为88.1%。结论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水平和终末期肝病模型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邹美银章幼奕赵云吴月平
关键词:肝硬化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终末期肝病模型预后
慢加亚急性肝衰竭患者血清VEGF检测及意义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对慢加亚急性肝衰竭(SACLF)患者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选择SACLF患者132例,同步测定血清VEGF、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白蛋白(ALB)、胆碱酯酶(CHE)、凝血酶原时间(PT)、甲胎蛋白(AFP),分析血清VEGF水平变化与肝功能状态、肝脏损伤程度的关系。结果SACLF患者血清VEGF与TBi、PT呈正相关,与ALB、CHE呈负相关,与ALT、AFP之间无相关性;有慢性肝炎基础的SACLF者血清VEGF为(147.46±60.99)pg/ml,有肝硬化基础者为(153.85±127.40)pg/ml,有肝癌基础者为(179.24±115.26)pg/ml;SACLF患者早期血清VEGF水平为(126.88±110.43)pg/ml,中期为(233.21±109.04)pg/ml,晚期为(251.44±99.44)pg/m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中、晚期患者血清VEGF明显高于早期患者(P<0.01);死亡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病情好转者(P<0.01)。结论SACLF患者VEGF的水平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VEGF在SACLF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章幼奕邹美银赵云吴月平羌韧胡红妹顾尔莉施旦华
关键词:慢加亚急性肝衰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肝衰竭患者MELD评分和血清VEGF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肝衰竭(LF)患者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分值和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Factor,V...
邹美银章幼奕赵云吴月平
关键词:肝衰竭MELD评分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总胆红素终末期肝病模型
文献传递
47例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
2015年
目的探讨快速有效的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救治方法。方法通过成功救治47例老年护理院群体性食物中毒患者,总结经验。结果所有患者均很快康复。结论合理组织抢救、及时有效地控制病情,对整个事件地成功处理是至关重要;反应迅速、判断准确、重视分诊与再分诊、反复演练、不断总结经验是成功救治群体性卫生事件的基础。
徐建如蔡卫华黄松平朱永根赵云刘华张小柏刘亚琴王海燕季汉珍
关键词:群体性食物中毒救治
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及血清TGF-β_1、TNF-α的变化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观察血清TNF-α、TGF-β1的变化.[方法]121例早、中期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两组,均以综合治疗为主,治疗组加用拉米夫定100 mg,每日1次,共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HBeAg、HBV-DNA、TGF-β1、TNF-α的变化,及病死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患者血清HBeAg,HBV-DNA转阴明显高于对照组,血清总胆红素,TNF-α、TGF-β1较对照组下降明显,病死率也下降.[结论]慢性重型肝炎早、中期应该尽早应用抗病毒药物,这对减少慢性重型肝炎的病死率有益.
徐建中徐立新赵云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TGF-Β1
手足口病192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并发症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收住院的192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2例手足口病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手、足、口腔、臀部疱疹,口腔溃疡,伴有口腔疼痛等,发病年龄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传染性强,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并发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腓总神经损伤,经抗病毒及对症治疗后,除腓总神经损伤1例治疗好转,其余均治愈出院。结论:手足口病有一定的并发症,应对此病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早给予干预、预后良好。
张沛枫赵云朱爱红
关键词:手足口病预后
凯西莱联合复方丹参治疗酒精性肝炎临床观察
2005年
目的观察凯西莱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炎的保肝、抗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对照组24例,予复方丹参20mL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次/d。同时使用能量合剂、益肝灵等治疗。治疗组22例除予上述治疗外,另予凯西莱0.2加入5%葡萄糖液250mL静滴,1次/d。疗程45d。观察和比较两组肝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质(TB)、白蛋白(ALB)及肝纤维化指标透明质酸(HA)、Ⅳ型胶原(C—Ⅳ)、Ⅲ型前胶原(PC-Ⅲ)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后治疗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凯西莱与复方丹参联合治疗酒精性肝炎能明显提高保肝、抗肝纤维化疗效。
黄松平赵云徐建中凌勇武
关键词:凯西莱酒精性肝炎肝纤维化
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麻疹并发肝损害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麻疹并发肝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用还原型谷胱甘肽1.2g加入到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2周,对照组(29例)予门冬氨酸钾镁等一般护肝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症状、肝脾肿大和肝功能情况的差异。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能使大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肝功能有明显改善,总有效率为91.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9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麻疹并发肝损害具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王世蓬徐建中赵云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麻疹肝损害疗效观察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益肝灵77mgtid口服、肌酐0.4/d静滴治疗;治疗组以清脂护肝方口服每天一次、还原型谷胱甘肽1.2/d静滴。15天后进行下列项目测定:血浆ALT、AST、TBil、TG、CH、HDL、LDL、APO、LPa。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做分差分析。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组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ALT、AST下降。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作用。
张晓芳徐建中赵云孙琳琳罗琳张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脂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