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忠
- 作品数:104 被引量:61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血脂水平与冠状动脉支架内内膜增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 张冠龙赵学忠
- 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在体外分离检测MSCs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诱导分化反向证明部分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具有分化潜能,鉴定该细胞群为干细胞。细胞记数法计算MSCs倍增时间;观察供体自然老龄情况下。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对MSCs生长的影响。结果 MSCs CD29和CD44表达阳性,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和CD45。高密度接种(3×10^6-4×10^6个/cm^2),低浓度(8%-10%)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在体外可保持MSCs未分化增殖状态,并获得纯度较高同源性较好的干细胞群,高浓度血清(20%)并不加速细胞生长,而促进分化。结论 MSCs具有体外多分化潜能。老龄供体骨髓中MSCs的生长、增殖特性受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及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 王晔玲赵学忠郑连文秦玲汲宏磊李洋张志国杨世杰
-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 冠心病患者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被引量:25
- 2015年
- 目的探讨介入手术治疗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随机抽样收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该院明确诊断冠心病且成功行冠状动脉支架术治疗并随访的827例患者资料。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其分为无再狭窄组与再狭窄组。应用单因素统计分析冠心病易患因素、临床特征、病变特征、术中操作与再狭窄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在827例患者(698例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29例患者发生支架内再狭窄)中共植入支架1 247支,226支(LAD 94支,LCX 64支,RCA 68支)发生支架内再狭窄,1 021支(LAD 539支,LCX 218支,RCA 264支)支架内未发生再狭窄。单-病变支架数量(P=0.000,OR=2.534),支架直径(P=0.000,OR=5.456),支架长度(P=0.024,OR=1.594)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病变支架数量、支架直径、支架长度为支架内再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杜博赵学忠
- 关键词:冠心病支架内再狭窄
- 基质固相分散提取桃儿七根中鬼臼毒苷和异鬼臼苦酮被引量:8
- 2011年
- 利用基质固相分散法(MSPO)提取桃儿七根中的鬼臼毒苷和异鬼臼苦酮,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提取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鬼臼毒苷,以硅胶作为分散剂,以甲醇或乙醇作为洗脱剂时其提取率最高;对于异鬼臼苦酮,以硅藻土作为分散剂,以甲醇或乙醇作为洗脱剂时其提取率最高.本方法对鬼臼毒苷和异鬼臼苦酮的提取率分别为18.40和0.60 mg/g,高于传统的甲醇回流提取(分别为17.55和0.38 mg/g),尤其对异鬼臼苦酮的提取率明显高于甲醇回流提取.
- 金永日时晓磊李绪文赵学忠张慕淳
- 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冠脉微循环的影响
-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缺血再灌注(MIR)大鼠冠脉微循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大鼠24只,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MIR)模型组和MIR+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组。观察各组心肌毛细血管墨汁灌流数。结果1....
- 范宝晶赵学忠
- 文献传递
- 凋亡基因在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的干预作用被引量: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凋亡基因对大鼠心肌梗死的表达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干预作用。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死模型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小剂量组、梗死模型+福辛普利大剂量组,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检测大鼠心肌梗死24h和4周时心肌细胞内凋亡抑制基因Bcl-2与凋亡基因Bax、P53、Fas的mRNA表达量,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急性心肌梗死24h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高表达,Bax、P53、Fas增高,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急性心肌梗死4周,Bcl-2表达下降,福辛普利促进其表达,Bax、P53表达变化不大,福辛普利对其表达无影响,Fas高表达,福辛普利抑制其表达。结论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存在凋亡现象,Bcl-2表达下降,Bax、P53、Fas表达上调介导心肌梗死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ACEI可通过干预上述基因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细胞凋亡。
- 李镮汲洪磊赵学忠
- 关键词:心肌梗塞福辛普利
- 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的诊断及治疗并病例学习被引量:6
- 2019年
- 在过去50年间,随着医疗技术的革新及发展,急性心肌梗死(AMI)的诊断及治疗预后也得到长足改善,其中心电图、心血管疾病重症监护、冠状动脉造影、再灌注治疗、高敏肌钙蛋白检测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中,AMI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中,冠状动脉明显阻塞(狭窄程度>50%)的患者约占90%,但剩余约10%的患者造影狭窄程度<50%,即冠状动脉非阻塞性心肌梗死(MINOCA,几项大规模注册研究显示为1%~13%).
- 宗政王琳姚自鹏赵学忠
- 关键词:冠状动脉痉挛
- 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心梗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及IL-6的影响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对AMI患者血脂、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低幅度的差别,以及hs-CRP和IL-6的关联。方法选取急性心梗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10mg/d,另一组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d,分别在入院12h内、服药后1个月测定患者血脂、hs-CRP,IL-6,比较两组患者血脂、hs-CRP、IL-6的变化。结果两组急性心梗患者治疗1月后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s-CRP、IL-6显著下降(均P<0.01),阿托伐他汀10mg/d组和20mg/d组相比,1月后血脂、hs-CRP、IL-6变化值无统计学差异,hs-CRP和IL-6呈正相关。结论急性心梗患者无论是使用阿托伐他汀10mg/d还是20mg/d治疗1月,都能使血脂水平,包括TC、LDL-C、和炎症指标hs-CRP、IL-6显著下降,但短期内两剂量间并没有显著差异。hs-CRP与IL-6之间存在相关性。
- 孟繁宇赵学忠
-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急性心梗血脂C反应蛋白白介素-6
- 雷米普利对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的影响
- 2009年
- 目的:观察雷米普利对心肌肥厚大鼠的影响。方法:结扎W istar雄性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肌肥厚大鼠模型,用雷米普利(5mg/kg)对心肌肥厚大鼠进行研究,给药8周后用放免法测定血液中AngⅡ和ET含量,同时设立W istar雄性大鼠假手术组和心肌肥厚不给药组。结果表明:雷米普利可降低心肌肥厚组大鼠血液中AngII和ET的含量。结论:雷米普利能够抑制大鼠心肌肥厚。
- 鞠传静赵学忠宋成伟
- 关键词:雷米普利心肌肥厚
- 地尔硫卓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 2008年
-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增殖指数,用rt-PCR检测c-myc、c-fos、c-jun和ra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I值均显著下降(各组PI值分别为21.53±1.72、28.63±0.96、15.95±0.37、19.28±0.94、20.33±0.67;P<0.05);Dil1、2组c-myc、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模型组和Dil1、2组的c-myc/GAPDH值分别为2.454±0.03、1.509±0.05、1.660±0.04,c-fos/GAPDH值分别为0.0046±0.0004、0.0023±0.0003、0.0038±0.0005,c-jun/GAPDH值分别为1.950±0.03、1.077±0.03、1.725±0.03;P<0.05),ras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和Dil1、2组的ras/GAPDH值分别为1.941±0.03、3.811±0.02、2.501±0.02;P<0.05)。结论Dil抑制VSMC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表达和上调ras的表达有关。
- 闫颜张志国李洋赵学忠睢大员
- 关键词:地尔硫卓细胞培养基因,C-MY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