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国

作品数:23 被引量:66H指数:5
供职机构: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吉林省科技厅科研基金吉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1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心肌
  • 7篇血管
  • 6篇细胞
  • 4篇动脉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急性心肌梗死
  • 4篇教学
  • 4篇梗死
  • 4篇冠脉
  • 3篇心室
  • 3篇心室重构
  • 3篇心血管
  • 3篇心血管内科
  • 3篇内科
  • 2篇心房
  • 2篇心房颤动
  • 2篇心肌梗死患者
  • 2篇血流
  • 2篇再灌注
  • 2篇再灌注损伤

机构

  • 23篇吉林大学第一...
  • 6篇吉林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一人...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作者

  • 23篇张志国
  • 11篇赵学忠
  • 5篇睢大员
  • 4篇秦玲
  • 4篇郑杨
  • 4篇李洋
  • 3篇于小风
  • 3篇王晔玲
  • 3篇曲绍春
  • 2篇周雯倩
  • 2篇闫颜
  • 2篇郑连文
  • 2篇裴非
  • 2篇赵巍
  • 2篇刘全
  • 2篇周珊珊
  • 1篇王绚卉
  • 1篇沈波涛
  • 1篇徐华丽
  • 1篇李树岩

传媒

  • 6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心血管病学进...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 1篇国际老年医学...
  • 1篇高校医学教学...
  • 1篇中华心脏与心...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3
  • 1篇2010
  • 4篇2008
  • 6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地尔硫卓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8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卓(Dil)对增殖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的原癌基因c-myc、c-fos、c-jun和ras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Dil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VSMC的增殖指数,用rt-PCR检测c-myc、c-fos、c-jun和ras mRNA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各浓度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I值均显著下降(各组PI值分别为21.53±1.72、28.63±0.96、15.95±0.37、19.28±0.94、20.33±0.67;P<0.05);Dil1、2组c-myc、c-fos、c-jun mRNA的表达显著减少(模型组和Dil1、2组的c-myc/GAPDH值分别为2.454±0.03、1.509±0.05、1.660±0.04,c-fos/GAPDH值分别为0.0046±0.0004、0.0023±0.0003、0.0038±0.0005,c-jun/GAPDH值分别为1.950±0.03、1.077±0.03、1.725±0.03;P<0.05),rasmRNA的表达显著增加(模型组和Dil1、2组的ras/GAPDH值分别为1.941±0.03、3.811±0.02、2.501±0.02;P<0.05)。结论Dil抑制VSMC增殖机制可能与下调原癌基因c-myc、c-fos、c-jun的表达和上调ras的表达有关。
闫颜张志国李洋赵学忠睢大员
关键词:地尔硫卓细胞培养基因,C-MYC
地尔硫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地尔硫(Dil)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方法将组织贴块法培养的大鼠胸主动脉VSMC随机分为5组,即空白组、模型组和地尔硫1、2、3组(浓度分别为10-5、10-6、10-7mol/L),应用MTT检测VSMC的增殖能力,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构成比和增殖指数。结果各浓度的Dil都能抑制VSMC增殖(P<0.05);使VSMC的G0/G1期构成比显著升高(P<0.05);细胞增殖指数(PI)值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Dil具有抑制VSMC的增殖的作用。
闫颜张志国李洋赵学忠王绚卉睢大员
关键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观察西洋参叶二醇组皂苷(PQDS)对抗大鼠心室重构的作用机制。方法:结扎大鼠腹主动脉建立压力超负荷性心室重构模型,将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重构模型组、阳性药物组(贝那普利组)及PQDS低、高剂量组。PQDS按50、100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6周,假手术组及重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10mL·kg-1·d-1,阳性药物组灌胃贝那普利10mg·kg-1·d-1。给药6周后测定心肌形态学参数,血清丙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血浆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以及血浆和心肌内皮素(ET)含量。结果:与重构模型组比较,PQDS100mg·kg-1组大鼠的心室重量及心脏系数均明显降低(P<0.05),血清MDA含量降低(P<0.05),SOD活性升高(P<0.05),血浆AngⅡ及TXA2含量下降,PGI2含量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血浆和心肌ET含量降低(P<0.05或P<0.01),血浆NO水平则无明显变化(P>0.05)。PQDS50、100mg·kg-1组之间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结论:PQDS对大鼠心室重构具有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及缩血管活性物质对心肌的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等机制有关。
张志国赵学忠曲绍春于小风睢大员
关键词:心室重构自由基血管活性物质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房性心动过速1例被引量:4
2019年
1病例资料患者,女,49岁。2018年4月患者因'阵发性心悸、胸闷10年余,加重2个月'入院。既往否认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等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等病史。入院体检:T:36.5℃,R:18次/min,P:68次/min,BP:123/80 mmHg(1 mmHg=0.133kPa),神志清楚,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李雪博王孝锋李昌海舒尚志李小宁张志国李树岩
关键词: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
心血管内科实践课程思政融合的研究
2023年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实践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方法。方法选取2022年吉林大学临床医学2017级5+3专业4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2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在收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院区,采用基于感染病例的心血管系统线上实践教学,以抗击疫情“战地教学”模式融合思政元素;余20名学生作为对照组,采用基于非感染病例的线上实践教学融合思政元素。实习后进行理论及病例分析能力考核,收集学生对课程思政的教学反馈。结果实验组病例分析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理论考核成绩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实验组对课程思政教学反馈优于对照组。结论“战地教学”思政模式适用于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教学及课程思政效果理想。
周雯倩张志国徐赫郑杨
关键词:心血管内科实践教学
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心室重构的防治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急性心肌梗死,同时应用厄贝沙坦进行治疗,给药4w后测定心室重构大鼠血液动力学、生化学及形态学参数。结果厄贝沙坦对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大鼠,能明显升高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及其校正值(±dp/dtmax/LVSP),降低左心室收缩压(LVSP)及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亦能明显降低左心室容积(LVV)、左心室长轴(LVLA)长度、左心室短轴(LVSA)长度、左心室绝对重量(LVAW)、左心室相对重量(LVRW)、右心室绝对重量(RVAW)和右心室相对重量(RVRW),但对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及体重(BW)均无明显影响。此外,可明显降低血清脂质过氧化物(LPO)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肾上腺素(E)含量,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论厄贝沙坦能有效防治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室重构。
孙绍骞张志国赵学忠
关键词:厄贝沙坦急性心肌梗死心室重构
年龄 缺血性卒中史 非阵发性心房颤动以及B型脑钠肽评分对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预测价值
2024年
目的 研究拟构建一种新的易于操作的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研究系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了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治疗的429例心房颤动患者的病例资料。采用电话、微信、门诊等多种方式,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4年的随访,以缺血性脑卒中作为终点事件进行观察。随机将数据集按1∶1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在训练集中,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列线图进行模型的可视化展示,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和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临床预测方面的价值。最后在验证集和整体数据集中进行模型的内部验证。结果 在429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中,有91例发生了缺血性卒中,其发生率为21.2%。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缺血性卒中史、非阵发性房颤以及B型脑钠肽(BNP)是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结果构建的ABSNp模型(A:年龄,B:BNP,S:缺血性卒中史,Np:非阵发性心房颤动)表现出良好的的区分度和准确性,在训练集、验证集及整体数据集上,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7(95%CI 0.795~0.918)、0.763(95%CI 0.692~0.833)、0.810(95%CI 0.763~0.857)。此外,临床决策曲线显示ABSNp模型具备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结论 ABSNp模型能够更准确地预测非瓣膜房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风险。
王赞赞左征童轶张志国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
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研究体外培养老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密度梯度离心技术及贴壁筛选法相结合,在体外分离检测MSCs表面CD29、CD34、CD44、CD45的表达;诱导分化反向证明部分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及脂肪细胞,具有分化潜能,鉴定该细胞群为干细胞。细胞记数法计算MSCs倍增时间;观察供体自然老龄情况下。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对MSCs生长的影响。结果 MSCs CD29和CD44表达阳性,不表达造血干细胞标志CD34和CD45。高密度接种(3×10^6-4×10^6个/cm^2),低浓度(8%-10%)血清的低糖DMEM培养,在体外可保持MSCs未分化增殖状态,并获得纯度较高同源性较好的干细胞群,高浓度血清(20%)并不加速细胞生长,而促进分化。结论 MSCs具有体外多分化潜能。老龄供体骨髓中MSCs的生长、增殖特性受不同换液时间、不同血清浓度及不同种植密度等因素的影响。
王晔玲赵学忠郑连文秦玲汲宏磊李洋张志国杨世杰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细胞培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黏附分子等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秦玲张家颖李洋张志国雷宇马金辉韩力
目前已有的研究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复杂的、多因素、多途径触发的动脉血管病变,在这一过程中,细胞因子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1 本研究发现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的浓度明...
关键词: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细胞黏附分子细胞因子
导管消融在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治疗中的地位
2025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肥胖、糖尿病和高血压等慢性病患病率的上升,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FpEF)和心房颤动(AF)的发病率持续增加。二者共享多个危险因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常共存且通过多重途径相互加重。导管消融作为治疗AF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愈发广泛。现总结HFpEF和AF的主要病理生理学机制,并深入探讨导管消融在该人群中的潜在临床获益及未来发展方向。希望为临床医生和研究者提供更加全面、系统的认识,从而促进HFpEF和AF的治疗手段的创新与完善。
郭小雪孙颖王锡姝徐冬阳刘光辉张志国
关键词:心房颤动导管消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