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彩虹

作品数:4 被引量:13H指数:1
供职机构: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2篇刀具
  • 2篇应力
  • 2篇应力分析
  • 2篇涂层刀具
  • 2篇下界
  • 2篇界面应力
  • 2篇工件
  • 2篇工件表面
  • 1篇应力场
  • 1篇硬态切削
  • 1篇热力耦合
  • 1篇温度场
  • 1篇难加工材料
  • 1篇金属切削
  • 1篇干切削
  • 1篇干切削加工
  • 1篇高速干切削
  • 1篇白层
  • 1篇残余应力
  • 1篇残余应力分析

机构

  • 4篇西北工业大学

作者

  • 4篇郭彩虹
  • 4篇徐颖强
  • 3篇史祖衡
  • 2篇赵建华
  • 1篇李娜娜
  • 1篇李万钟

传媒

  • 1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工具技术
  • 1篇航空制造技术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硬态切削工件表面白层厚度预测方法被引量:11
2015年
硬态切削过程中产生了高的机械载荷和热载荷,工件表面易产生白层组织,研究硬态切削工件表面白层的形成机理并对白层厚度进行建模预测,对于改善硬态切削加工技术具有指导意义。以探究白层形成机理为研究目标,综合运用弹塑性力学、热力学和材料相变理论,建立热力耦合的硬态切削模型,模拟了硬态切削过程中的温度场和应力场,分析了工件表面白层形成的组织转变过程,以热力影响下的材料相变温度作为白层形成的判据,建立了白层厚度的预测方法,并以轴承钢GCr15为研究对象,预测了不同切削参数下白层的厚度,对预测结果加以对比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硬态切削工件表面白层的形成,基于相变理论的白层厚度预测方法是可行的。
徐颖强李娜娜李万钟郭彩虹
关键词:硬态切削白层热力耦合温度场应力场
高速干切削工件表面残余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建立了金属正交切削的热力耦合有限元模型,对难加工材料GH4169进行非稳态的干切削加工模拟,得到卸载后不同切削速度下工件表面应力场、温度场的分布。分析了不同切削速度下工件残余应力的分布规律以及对工件抗疲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工件表层的残余拉应力整体上呈现增大的趋势,但在表层迅速下降转化为压应力,并在100~140μm处出现峰值,然后逐渐减小,并且随着切削速度的增大压应力层有向内部深入的趋势,这有利于提高工件的抗疲劳性能,为高速干切削难加工材料的工艺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徐颖强郭彩虹史祖衡
关键词:干切削加工难加工材料残余应力
涂层刀具前后刀面摩擦下界面应力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基于任意拉格朗日欧拉方法(ALE)建立金属正交切削加工的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不同速度下切削稳定时涂层刀具前后刀面的接触应力、剪应力以及温度场。通过对涂层刀具施加已获得的刀具表面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分析了不同速度下摩擦分界点变化的规律以及对涂层基体界面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速度的增大,摩擦分界点逐渐有向前刀面移动的趋势,表明磨损的方式开始从后刀面磨损向前刀面月牙湾磨损转变,这与切削试验结果一致。同时随着速度的增大,涂层界面应力突变更加显著,表明高速条件下涂层更容易破坏,且速度越高,前刀面涂层破坏的几率越大。
史祖衡徐颖强郭彩虹赵建华
关键词:涂层刀具界面应力
涂层刀具前后刀面摩擦下界面应力分析
本文基于任意拉格朗曰欧拉方法(ALE)建立金属正交切削加工的热力耦合的有限元模型,获得不同速度下切削稳定时涂层刀具前后刀面的接触应力、剪应力以及温度场。通过对涂层刀具施加已获得的刀具表面的应力场和温度场,分析了不同速度下...
史祖衡徐颖强郭彩虹赵建华
关键词:金属切削涂层刀具界面应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