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灵美
-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 供职机构:启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病相关因素的病例—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患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一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BPPV组为确诊的BPPV患者,对照组为至神经内科就诊的轻度脑梗死患者,年龄、性别采用频数匹配,收集患者就诊时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C反应蛋白检测结果,t检验或秩和检验比较上述指标的组间差异,并将连续变量指标转换成分类变量指标后行Logistic回归计算各指标与BPPV关联的比值比(odds ratio,OR)及95%置信区间。结果:BPPV组共纳入60例,对照组共纳入119例。两组对象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C反应蛋白4项指标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以对照组为参考,BPPV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C反应蛋白的OR值及95%置信区间分别为1.239(0.419~3.665)、1.670(0.796~3.504)、1.273(0.554~2.926)和1.040(0.536~2.01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明确与BPPV患病存在确切关联的临床指标,需在更具人群代表性的样本进行更完善设计的研究。
- 陆灵美王威樊春笋李洁佳
-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尿酸C反应蛋白
- 前庭性偏头痛患者认知功能测评及眼震视图分析
- 2024年
- 目的测评前庭性偏头痛(VM)患者认知功能水平,分析、探讨眼震视图(VNG)在VM患者认知功能中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2022年3月—2023年6月在启东市人民医院诊疗的60例VM患者为研究对象(VM组),同期纳入无眩晕、偏头痛或其他神经系统疾病的6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NC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评价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来评估VM组和NC组的总体认知水平,并使用重复性神经心理状态评定量表(RBANS)进行神经心理及多领域认知功能的全面测评,利用VNG观察VM患者眼动特征。结果与NC组相比,VM组患者轻度认知障碍(MCI)的发生率明显增加,MoCA评分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即刻记忆、视觉广度、语言功能、注意力、延时记忆、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多个认知域均存在明显受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C组相比,VM组患者MMSE评分偏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VNG结果分析,VM组患者扫视试验、平稳跟踪试验、视动试验、位置性眼震的发生率均高于N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发性眼震、凝视试验的发生率与NC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M患者认知功能损害较明显,体现在记忆力、语言能力、视觉广度、注意力、处理速度及执行功能等方面;分析VNG特征,发现前庭系统对VM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显著影响。
- 王莉莉陆灵美
- 关键词: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轻度认知障碍
- 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46例手法复位治疗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对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手法复位治疗,观察手法复位治疗的效果。方法:对46例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进行改良Epley手法复位治疗,效果不佳者再行Semont手法复位。结果:经1次改良Epley手法治疗,首次治疗成功率为76.1%。眩晕无明显改善的3例患者进一步行Semont手法复位,眩晕缓解。两种手法复位总治疗有效成功率为95.7%。另2例患者症状始终无明显缓解,无效率为4.3%,可能为非耳石因素引起的眩晕。随访1年,4例复发,复发率9.1%,复发者再行手法复位治疗仍有效。结论:改良Epley手法复位及Semont手法复位,对于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疗效肯定,短期复发率低,可为治疗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首选的方法。
- 陆灵美
- 关键词:后半规管位置性眩晕耳石手法复位
- 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8年1—9月启东市中医院收治的肩周炎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贴敷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肩关节功能。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小针刀联合中药贴敷治疗肩周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汤乃洋陆灵美
- 关键词:肩周炎高频超声小针刀中药贴敷
- 两种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比较被引量:4
- 2013年
-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又称耳石症,是一种由于头位或体位变动而激发的短暂眩晕,其中后半规管BPPV(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BPPV,PC.BPPV)最常见,约占所有BPPV的85%~95%。因BPPV有一定的自愈倾向,早先曾有学者提出“Wait and See”或单纯限制体位的治疗策略,但BPPV导致的眩晕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引起焦虑,严重者甚至继发抑郁。随着耳石复位手法的发明及不断改良,目前,积极的复位治疗已成为共识。我们在已确诊的58例PC—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手法和李氏手法进行治疗,现报道如下。
- 陆灵美樊春笋王威
- 关键词: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手法复位治疗EPLEY手法体位变动自愈倾向复位手法
- 三阶段序贯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评估三阶段序贯复位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疗效。方法确诊后半规管BPPV患者60例,采用改良李氏手法复位联合后续2次Epley手法复位的序贯复位方法治疗,评估治疗后1个月及6个月的疗效。结果治疗后1个月,治愈54例,好转6例,男性与女性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治愈50例,好转10例,男性治愈率高于女性(93.5%vs.72.4%)(P<0.05)。结论三阶段序贯复位治疗后半规管BPPV能够获得良好的疗效,男性患者效果更佳。
- 陆灵美朱慧汤乃洋樊春笋崔昕燕
- 关键词:位置性眩晕后半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