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美娟

作品数:16 被引量:11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公益研究专项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水利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天文地球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6篇流行性
  • 6篇流行性脑脊髓...
  • 6篇脑脊髓膜炎
  • 6篇脑膜
  • 6篇脑膜炎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疫情
  • 4篇C群
  • 3篇膜炎
  • 3篇奈瑟菌
  • 3篇脑膜炎奈瑟菌
  • 2篇毒力
  • 2篇毒力基因
  • 2篇恙虫病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疾病预防
  • 2篇杆菌
  • 2篇暴发疫情

机构

  • 16篇安徽省疾病预...
  • 3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1篇安徽省马鞍山...

作者

  • 16篇陆美娟
  • 7篇胡万富
  • 6篇陈霞
  • 5篇吴家兵
  • 4篇王斌冰
  • 4篇刘丹青
  • 4篇沈永刚
  • 3篇戴振威
  • 3篇陆志坚
  • 3篇张进
  • 3篇王建军
  • 3篇撒楠
  • 2篇孟凡亮
  • 2篇胡源
  • 2篇何凡
  • 2篇李春
  • 2篇张孝东
  • 2篇张建中
  • 2篇邹清华
  • 2篇罗献伟

传媒

  • 4篇安徽预防医学...
  • 2篇疾病监测
  • 2篇中华疾病控制...
  • 1篇中国计划免疫
  • 1篇疾病控制杂志
  • 1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第三届全国中...
  • 1篇首届中国卫生...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安徽省2010年霍乱弧菌病原学特征分析
2011年
目的对2010年度安徽省霍乱疫情的流行菌株进行实验检测,从病原学角度分析本年度霍乱的特征。方法应用常规细菌学方法、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和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对46株霍乱弧菌的基本特性、致病毒力基因及分子分型特征进行实验检测。结果 46株菌株O1群小川型44株,O139群2株,实验菌株对15种抗生素表现出程度不同的耐药性;所有菌株均携带有肠毒素(CT)和毒素共调菌毛(TCP)毒力基因;PFGE图谱聚类可分作5个型别,93.2%的O1群菌株(41/44)具有相同的分子分型。结论 2010年度安徽省流行的霍乱以O1群小川血清型为主要病原菌,流行菌型的更迭明显,6个市发生的疫情检获的O1群菌株93.2%具有相同的分子分型,表现出极高的病原同源性。
胡万富胡守奎刁保卫陆美娟吴家兵李春王建军
关键词:霍乱病原学特征
安徽省2007~2008年志贺氏菌流行株菌型分布及脉冲场分子分型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志贺氏菌的流行菌型,并建立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方法,为菌痢防控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2株志贺氏菌进行血清分型、药物敏感试验和PFGE试验。结果22株志贺氏菌血清分型:B群19株,占总数86.5%;C群1株,占总数的4.5%;D群2株,占总数的9.0%。成功建立了菌痢的PFGE分子分型方法,并将我省22株流行株分为若干带型。试验结果进一步作聚类分析。结论安徽省菌痢流行株以福氏为主;安徽省PFGE分子分型方法和初步带型数据库对提高细菌检测水平有一定意义。
胡守奎胡万富陆美娟撒楠袁媛张钧
关键词:志贺氏菌流行株脉冲场分子分型
安徽省2004~2005年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了解安徽省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流行特征的变化,为进一步做好流脑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 结果:安徽省自2003年起,流脑发病增多,2004~2005...
刘丹青王斌冰陈霞刘红陆美娟张孝东陆志坚沈永刚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分析脑膜炎奈瑟氏菌疫情监测
文献传递
安徽省1999~2003年O157:H7大肠杆菌实验监测及其意义被引量:21
2005年
目的为了解我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性腹泻的病人(宿主动物)带菌情况及其毒力基因携带情况,探索疾病发生的原因。方法对安徽省1999~2003年病人粪便进行O157H7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动物宿主O157H7大肠杆菌带菌状况调查及O157H7大肠杆菌毒力基因的检测,并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人群血清特异性O157H7溶血素抗体。结果家禽家畜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带菌率为10.45%、2.50%、0.14%、0.72%和0.31%;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O157H7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分离率分别为0.43%和4.75%;特异性O157H7溶血素IgG抗体总阳性率为25.87%;志贺样毒素、溶血素毒力基因检测有53.2%的EHEC O157H7菌株阳性。结论通过血清学、病原学、分子生物学实验监测,可以认为家禽家畜为O157H7的动物宿主,分离的O157H7大肠杆菌大部分携带毒力因子,染菌的家禽家畜是引起人群爆发流行的的重要传染源。
陆美娟胡万富陶涛虞勇
关键词:大肠杆菌O157
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人群分布特征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目的掌握安徽省C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人群分布特征,为制定流脑的防治对策及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实验室检测。结果2004-2006年度安徽省报告流脑及流脑疑似病例500例,死亡39例,病死率7.8%。500例病例中实验室确诊112例,其中C群流脑病例99例,占88.4%;全省17个市中16个市报告流脑病例,C群流脑病例分布于全省大部分市(12个);C群流脑病例的高发年龄组为13~18岁,占全部C群流脑病例数的51.5%;共发生的13起聚集性流脑疫情中有10起发生在学校;健康人群C群流脑抗体水平较低,阳性率为32.5%。结论C群流脑病例的增多是造成近年安徽省流脑发病上升的主要原因;流脑的流行菌群发生变迁,C群脑膜炎奈瑟菌已成为安徽省流脑流行的优势菌群。安徽省流脑预防控制的重点应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上开展C群流脑疫苗的接种工作,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重点做好学校和中小学生的预防控制工作。
刘丹青王建军王斌冰陈霞罗献伟晏开力赵月萍沈永刚陆志坚陆美娟张进戴振威
关键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奈瑟球菌脑膜炎
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_(157):H_(7)宿主动物监测研究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在宿主动物中的分布及其毒力基因携带状况,为控制O157:H7感染提供依据。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法(IMS)对安徽省3个监测点的宿主动物粪便标本进行0157:H7的分离培养,并用多重引物PCR方法(MPCR)检测分离菌株的毒力基因。结果采集宿主动物粪便标本5 560份,检出O157:H737株,阳性率为0.7%,其中牛的阳性率最高,为1.1%。106株O157:H7菌株经过毒力基因测定,65.1%的菌株携带SLT、hly基因。O157:H7感染性腹泻的发病与家禽家畜的带菌正相关(R=0.87,P=0.01)。结论安徽省宿主动物中能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且菌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要加强对宿主动物进行O157:H7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监测工作。
吴家兵李群陆美娟胡万富张进
关键词: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毒力基因宿主动物
公用电话机微生物采样与检验方法
徐业林陈裕秀张庆张永根陆美娟
该项目为加强对安徽省公用电话机的卫生监督、监测与管理,防止疾病的传播,制定了《公用电话机微生物采样与检验方法》的标准。该标准规定了对公用电话不同接触部位表面细菌总数、大肠菌群、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肝炎表面抗原的采样与检验...
关键词:
关键词:公用电话机疾病预防污染检测
2008年安徽省阜阳市首起恙虫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对安徽阜阳市一起恙虫病暴发疫情进行调查分析,以了解其流行病学特点和临床发病情况。方法 应用《恙虫病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外斐反应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抗体进行诊断。结果 本次暴发疫情共发现恙虫病病例...
吴家兵胡岱霖何凡陆美娟万俊峰朱理业
关键词: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
文献传递
我国脑膜炎奈瑟菌孔蛋白PorA、PorB的多态性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特征,建立以致病性相关蛋白多态性为目标的新分型方法。方法利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质谱鉴定分析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66株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蛋白表达,重点分析与致病性相关的蛋白多态性特征。结果根据孔蛋白PorA、PorB在双向电泳中的多态性,建立了12个特征菌型。安徽菌株的PorA和PorB蛋白电泳谱型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的菌株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PorA和PorB蛋白2-DE电泳谱型可以作为一种新的菌株分型方法,可能在菌型变迁检测和流脑暴发预警中具有重要应用前景。
胡源邵祝军闫笑梅李波清赵飞肖迪任军郑明寰樊春祥何利华徐丽顾一心姜海郭凤华李马超陆美娟陈霞邹清华孟凡亮张建中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PORA2-DE
C群脑膜炎奈瑟菌部分蛋白表型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以蛋白质组学研究为基础,分析2003~2005年间我国流脑暴发流行期间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分布特征。方法利用双向电泳技术获得66株2003~2005年流脑流行期内分离的C群脑膜炎奈瑟菌菌株及2株参考菌株的2-DE电泳图谱,并结合质谱分析的结果进行部分外膜蛋白和sucD蛋白表型分析。结果根据外膜蛋白和sucD蛋白将实验菌株共分为9型,其中安徽菌株分型结果显示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而其他地区菌株分型分布则显示出高度的多态性。结论安徽已经有优势菌型形成,但优势菌型还没在全国范围内出现,此类菌型分布和变迁的检测可能对认识流脑的流行规律和有效进行流脑疾病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胡源卲祝军闫笑梅李波清赵飞肖迪任军郑明寰樊春祥何利华徐丽顾一心姜海郭凤华李马超陆美娟陈霞邹清华孟凡亮张建中
关键词:脑膜炎奈瑟菌外膜蛋白2-D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