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慧忠

作品数:15 被引量:452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相对湿度
  • 5篇
  • 5篇H2SO4
  • 5篇HCL
  • 5篇HNO3
  • 4篇污染
  • 4篇灰霾
  • 3篇首都圈
  • 3篇酸性气
  • 3篇酸性气体
  • 3篇损耗
  • 3篇气溶胶
  • 3篇细粒子
  • 3篇细粒子污染
  • 3篇粒子污染
  • 3篇灰霾天气
  • 3篇黑碳
  • 2篇气流
  • 2篇珠江三角
  • 2篇珠江三角洲

机构

  • 11篇中国气象局广...
  • 7篇中山大学
  • 7篇中国气象科学...
  • 4篇香港科技大学
  • 3篇北京市气象局
  • 3篇中国气象局
  • 2篇暨南大学
  • 2篇北京市人工影...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广东省气候中...

作者

  • 15篇陈慧忠
  • 11篇吴兑
  • 6篇廖碧婷
  • 4篇吴蒙
  • 4篇李海燕
  • 4篇李菲
  • 3篇刘伟东
  • 3篇吴晟
  • 3篇廖晓农
  • 2篇古月
  • 2篇谭浩波
  • 2篇毛夏
  • 2篇张小玲
  • 2篇王迎春
  • 2篇范绍佳
  • 2篇赵秀娟
  • 2篇孙丹
  • 2篇孟金平
  • 2篇权建农
  • 1篇毕雪岩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气候与环境研...
  • 1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第29届中国...
  • 1篇第30届中国...
  • 1篇第19届中国...

年份

  • 4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三种霾日统计方法的比较分析——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为例被引量:63
2014年
为了研究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3种常用的霾日和轻雾(雾)日统计结果的异同,以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为例进行了比较.华北地区霾日用3种方法统计的过去60余年霾日的区域分布表明,3种方法统计的霾日是单次值法〉;日均值法〉14时值法,大致是1:0.54:0.45的关系,但区域分布趋势比较相似.典型城市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大都十分相似.而轻雾(雾)日的长期变化趋势表明,用单次值法统计的明显偏多,且有长期下降趋势;而用日均值法与14时值法统计的轻雾(雾)日无大差别,且没有明显的长期变化趋势,反映了年季和年代季的气候波动.从长期季节变化趋势来看,3种统计方法的结果除日数的差别外,季节分布特征比较类似.一个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7-8月,与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是华北地区的特有现象.用单次值法统计霾日,将包括所有的霾过程,即大范围持续时间长,且与一定天气系统与近地层扩散条件相关连的霾,及在稳定的晴朗夜间由于辐射降温,使相对湿度升高而导致能见度下降形成的霾.用日均值法,则可能更多的显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而使用14时法,则对早晚因湿度增加降低能见度出现的霾天气漏记,突出长时间大范围的霾天气过程.
吴兑陈慧忠吴蒙廖碧婷王迎春廖晓农张小玲权建农刘伟东古月赵秀娟孟金平孙丹
东莞与帽峰山黑碳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的对比被引量:17
2013年
将东莞(海拔30m,位于平原地区)与帽峰山(海拔550m,位于山地地区)的黑碳气溶胶(BC)浓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莞地区BC浓度年均值为5.27 g/m3,帽峰山BC浓度值为2.43 g/m3,两个站点的浓度都比位于珠三角核心区的南村站浓度(8.42μg/m3)低.雨季,东莞与帽峰山BC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在中午呈现反位相,这是因为两站近地层受上升气流控制,热对流把地面的BC气溶胶带至高空,地面浓度下降,东莞出现谷值,而高空有了地面的垂直输送补充,帽峰山出现峰值.旱季,华南地区受高压控制,微弱下沉气流对于BC的垂直输送不利,BC的扩散以平流扩散为主,两地日变化情况相近.此外,受BC源远近的影响,东莞的逐月变化(标准差为0.60μg/m3)大于帽峰山(标准差为0.14μg/m3).通过分析BC吸收系数的波长幂指数α探讨可能的污染来源,发现两地的α值均接近于1,说明两地BC的污染来源相同,均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陈慧忠吴兑廖碧婷李海燕李菲
关键词:黑碳气溶胶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被引量:133
2014年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1950—1960年代,环首都圈京津冀晋4省市霾日非常少,1970年代开始增多,1980年代以后明显增多,并形成几个霾日集中区,比较明显的是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北京-天津的带状分布,还有太原及以南的带状分布,最为严重的情况出现在1996—2000年,2000年以后有一定减少.北京1950年代霾日比较多,最多达到1年有160 d以上霾日,与同期沙尘天气偏多相关联,随着在首都周边地区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到1967年,霾日已经减少到1年不足10 d,1970年代以后北京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导致霾日迅速增加,到1980年代初增加到220 d以上,一直到1999年前后北京的霾日维持在每年160-200 d左右;2000年以后到北京奥运会前后,霾日持续下降,到2010年霾日仅有56 d,2012年有所反弹,增加到91 d.北京及华北地区霾日季节分布突出的特点是除去采暖季有较多的霾日外,在盛夏季节霾日也明显多,集中出现在6—9月,尤其是盛夏季节的7—8月,与所谓的桑拿天同期出现,这与全国大部分城市的变化趋势完全不同.霾过程的发生和矢量和的大小存在较为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霾过程中,在华北平原均出现明显的气流停滞区,区域矢量和很小,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水平扩散;清洁过程时华北4省市尤其是北京地区受明显的西北气流影响,风矢量和为较一致的偏北方向,水平扩散条件较好,较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对应同期能见度较高.京津冀西侧、北侧靠山、东邻渤海,尤其是北京小平原三面环山.太行山、燕山和军都山形成的�
吴兑廖碧婷吴蒙陈慧忠王迎春廖晓农古月张小玲赵秀娟权建农刘伟东孟金平孙丹
2010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灰霾天气分析被引量:40
2012年
使用广州地区气象资料,重点研究了 2010 年广州亚运会期间的灰霾天气特征. 结果发现,2010 年 11 月广州出现灰霾天气 5 d,较近年平均水平明显偏少,但 2008—2010 年的污染气象条件分析表明,2010 年的扩散条件较 2008 和 2009 年均较差,说明 2010 年广州亚运会前期的各项减排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 作为对照,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开始,广州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并导致灰霾天数增加,每年 10 月至次年 4 月的旱季灰霾天数较多,改革开放以来,每年 11 月份的灰霾天气大幅增加,并于 1994 和1999 年分别出现了最多的17 d. 2000 年以后,11 月份灰霾天气最多为 12 d,出现在 2005 年; 最少为 3 d,分别出现在 2002 和 2003 年. 广州市空气质量逐年恶化的趋势不容乐观,珠江三角洲复合型新型空气污染日趋严重的态势非常严峻; 且区域性特征明显,治理难度加大; 广州周边的佛山、清远、东莞、江门的灰霾天气都比广州多,对广州治理灰霾天气形成了压力. 因而 2010 年 11 月灰霾天气的明显减少,更说明区域联动、机动车单双号限行、重点工业污染源调控、严控垃圾秸秆焚烧等减排措施效果明显.
吴兑廖碧婷吴晟陈慧忠李菲李海燕艾卉
关键词:广州亚运会灰霾天气减排措施细粒子污染光化学烟雾
不同酸类及相对湿度对沿海城市海盐氯损耗的影响
在分析深圳竹子林站、西涌站的海盐氯损耗中发现,西涌站海盐氯损耗平均为56.9%,竹子林站氯损耗平均为48.0%,氯损耗的峰值一般出现于14时。任何强于HCl的酸类都能够使海盐气溶胶失去氯,而SO2、H2SO4、HNO3对...
陈慧忠吴兑廖碧婷毛夏庄红波李磊刘爱明李海燕李菲
关键词:HCLHNO3H2SO4相对湿度
珠三角2009年11月严重灰霾天气过程分析被引量:25
2011年
由于经济规模迅速扩大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气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由细粒子气溶胶造成的能见度恶化事件越来越多,这些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可形成灰霾天气致使能见度下降。2009年11月23-29日,在珠三角地区发生了一次典型的严重灰霾天气过程,是近10年来最严重的灰霾天气过程之一。从天气分析、流场分析、遥感分析和气溶胶物理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了这次过程的成因,结论是这次灰霾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的特点。这次严重灰霾过程持续7 d,仅次于2004年1月3-10日持续8 d的过程;范围广,笼罩整个珠三角,多个台站出现小于1 km的低能见度事件;强度大,珠三角大气成分监测网数据,都出现多项建站以来最强值,许多指标都超过缺省预设的坐标上限,超标均以倍数计。
吴兑吴晟陈欢欢廖碧婷邓涛谭浩波李海燕陈慧忠范绍佳
关键词:珠三角低能见度空气质量
环首都圈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
为了研究环首都圈京津冀晋四省市霾和雾的长期变化特征与典型个例的近地层输送条件,使用京津冀晋长期气象资料和高分辨率自动气象站资料,分析了环首都圈霾和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与使用矢量和算法分析典型个例气流停滞区的形成过程.结...
吴兑权建农刘伟东孟金平孙丹廖碧婷吴蒙陈慧忠王迎春廖晓农古月张小玲赵秀娟
关键词:触发机制
文献传递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大气污染与边界层特征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4年
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是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气污染问题也接踵而来。尤其是近年来社会各界对大气污染问题愈加关注,新发布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也针对性地提出了许多更高的要求,因此继续深入开展大气污染成因和治理办法研究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通过回顾10多年来对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污染和大气边界层研究方面的进展,分三个方面介绍了目前珠三角地区的污染现状、气溶胶污染特征和边界层特征的研究成果。初步归纳了珠三角能见度与灰霾日近50年来的变化特征和污染气象特征,同时还讨论了珠三角大气污染和边界层研究的未来趋势。
吴蒙吴兑范绍佳陈慧忠潘洪密
不同酸类及相对湿度对沿海城市海盐氯损耗的影响
在分析深圳竹子林站、西涌站的海盐氯损耗中发现,西涌站海盐氯损耗平均为56.9%,竹子林站氯损耗平均为48.0%,氯损耗的峰值一般出现于14 时.任何强于HCl 的酸类都能够使海盐气溶胶失去氯,而SO2、H2SO4、HNO...
陈慧忠吴兑廖碧婷毛夏庄红波李磊刘爱明李海燕李菲
关键词:HCLHNO3H2SO4相对湿度
文献传递
粤港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灰霾天气形成的研究被引量:149
2012年
为了研究珠三角地区细粒子气溶胶的环境效应,使用粤港地区长期气象资料和珠三角大气成分站网高分辨率资料,结合卫星遥感AOD结果,分析了珠三角地区由于细粒子(PM2.5)污染导致能见度下降与形成灰霾天气的长期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气溶胶污染日趋严重,气溶胶云一年四季都可以出现,且长期稳定存在,重污染区位于珠江口以西的珠江三角洲西侧.灰霾天气主要出现在10月至次年4月.灰霾导致能见度恶化.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地区的能见度急剧恶化,灰霾天气显著增加,其中有3次大的波动,分别代表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相伴随的粗颗粒气溶胶污染、硫酸盐+粗颗粒气溶胶污染、光化学过程的细粒子+硫酸盐和粗颗粒气溶胶的复合污染时期.雾和轻雾造成的低能见度的长期变化趋势,没有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或经济发展影响带来趋势性变化,其波动主要反映了气候波动固有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珠江三角洲能见度的恶化主要与细粒子关系比较大,PM10有一半年份的年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限值(70μg·m-3),而PM2.5年均值全部年份都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年均值限值(35μg·m-3),尤其是有些年份的年均值浓度超过标准限值的2倍,细粒子浓度甚高.另外,近年PM2.5占PM10的比重非常高,可达51%~79%,黑碳气溶胶浓度非常高,月均值达到5.0~9.1μg·m-3.和20余年前的资料相比较,细粒子在气溶胶中的比重有明显增加.因而在目前粤港地区的气溶胶污染中,主要是细粒子的污染,尤其是黑碳气溶胶污染严重.
吴兑刘啟汉梁延刚毕雪岩李菲谭浩波廖碧婷陈慧忠
关键词:灰霾天气细粒子污染黑碳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