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赞

作品数:149 被引量:593H指数:13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2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5篇专利

领域

  • 131篇医药卫生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4篇手术
  • 25篇枢椎
  • 23篇寰枢
  • 21篇椎管
  • 20篇腰椎
  • 20篇脱位
  • 20篇内固定
  • 19篇寰枢椎
  • 19篇螺钉
  • 19篇颈椎
  • 18篇外科
  • 17篇寰枢椎脱位
  • 17篇后路
  • 17篇关节
  • 16篇颅底
  • 16篇脊髓
  • 14篇颅底凹陷
  • 11篇椎弓
  • 11篇椎弓根
  • 11篇椎管狭窄

机构

  • 134篇首都医科大学...
  • 17篇哈尔滨医科大...
  • 7篇首都医科大学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哈尔滨医科大...
  • 3篇北京医院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上海理工大学
  • 2篇昌邑市人民医...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成都市第二人...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西安医科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杭州市第三人...
  • 1篇济宁市第一人...

作者

  • 147篇陈赞
  • 79篇菅凤增
  • 34篇凌锋
  • 34篇吴浩
  • 31篇段婉茹
  • 20篇王兴文
  • 11篇杨立庄
  • 10篇张璨
  • 9篇叶伟
  • 9篇王作伟
  • 8篇王伊龙
  • 7篇蒋传路
  • 7篇苏春海
  • 6篇李永利
  • 6篇郑永日
  • 6篇康军
  • 6篇王坤
  • 5篇胡鹏
  • 4篇陈永杰
  • 4篇刘萍

传媒

  • 27篇中华神经外科...
  • 14篇中国现代神经...
  • 8篇中华神经外科...
  • 6篇中国脊柱脊髓...
  • 6篇中国微侵袭神...
  • 6篇中国脑血管病...
  • 4篇中华外科杂志
  • 3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北京生物医学...
  • 3篇神经疾病与精...
  • 3篇中国医师协会...
  • 2篇中华实验外科...
  • 2篇中国临床神经...
  • 2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华骨与关节...
  • 2篇第20届全国...
  • 2篇第一届全国脊...
  • 2篇中华医学会神...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医用生物力学

年份

  • 15篇2023
  • 7篇2022
  • 5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9
  • 3篇2018
  • 7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4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15篇2011
  • 4篇2010
  • 8篇2009
  • 4篇2008
  • 8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1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导航技术在脊柱神经外科的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计算机辅助手术导航系统(CASNS),是经典(框架)立体定向技术、现代影像诊断技术、微创手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陈赞
关键词:神经外科导航技术脊柱立体定向技术影像诊断技术
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初步临床报告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报道显微镜下一侧入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技术及初步临床结果。方法收治腰椎管狭窄16例,手术仅分离一侧棘突旁肌肉,在手术显微镜下利用高速磨钻磨除同侧相邻椎板上下缘,显露黄韧带;调整显微镜方向,进一步磨除棘突根部及对侧椎板内面,直至对侧侧隐窝,最后切除黄韧带,使硬膜囊和神经根获得充分减压。结果随访6~47个月.16例中14例间歇性跛行完全缓解,2例明显好转;背部疼痛症状6例完全缓解,8例明显改善,2例改善不明显;神经根放射性疼痛症状的5例,手术中同时行症状侧椎间盘切除3例,手术后疼痛均缓解。随访过程中,症状无再加重病例,动力x线检查未见椎体间不稳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侧人路双侧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手术创伤小.效果良好.术后对脊柱的稳定性影响很小。
菅凤增陈赞凌锋
关键词:腰椎管狭窄椎板开窗显微手术
关节间融合器
本申请公开了关节间融合器,其中,所述关节间融合器包括支撑部(10)和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部(10)两端的头部(20)和尾部(30),所述头部(20)从所述支撑部(10)沿所述支撑部(10)的支撑高度方向渐缩并在末端形成尖端...
陈赞段婉茹杜越崎张璨辛宗张博彦戚茂杨孟洪锋
下颈椎侧块结构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研究现状
2021年
下颈椎侧块是颈椎的重要结构。对下颈椎侧块形态学参数及其与周围神经血管解剖关系的研究,可为临床更好地进行侧块置钉内固定术以及研制侧块假体提供理论依据。侧块具有承担纵向压力的生物力学功能,过度切除关节突会使颈椎不稳,进而需行内固定术。重建下颈椎侧块结构的病例少见报道,临床中应根据患者情况进行重建,以恢复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因此,本文针对下颈椎侧块的结构与稳定性重建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拟为临床下颈椎侧块假体的制作、重建提供理论依据。
菅强菅凤增陈赞
关键词:颈椎侧块关节突颈椎不稳内固定术假体
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附13例分析)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探讨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椎8例,胸椎1例,腰椎4例。肿瘤分期:Ⅲ期12例,Ⅳ期1例。采用联合入路(后正中入路+前外侧入路)8例,经后正中入路5例;均行半椎板切除。1例Ⅳ期病人切除肿瘤后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固定融合病变节段。结果本组肿瘤均完全切除。肿瘤性质:神经鞘瘤11例,恶性神经鞘瘤1例,神经节细胞瘤1例。术后感觉麻木面积扩大5例,肢体运动功能改善8例。随访6个月~3年,平均18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采用一期显微手术可以切除大多数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行半椎板切除可以减少对脊柱稳定性的影响,应用囊内分块切除技术可以减少对肿瘤邻近解剖结构的损伤。
陈赞菅凤增叶明王亚冰凌锋
关键词:哑铃型肿瘤一期手术半椎板切除
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显微外科治疗被引量:21
2006年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手术技术和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本文回顾分析了 2003年至2005年治疗的10例多节段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资料。结果颈髓室管膜瘤6例,胸髓室管膜瘤3例,1例术后复发肿瘤累及胸、腰髓并累及椎旁。平均累及脊髓9.4个节段。双下肢截瘫4 例,高位截瘫6例,括约肌功能障碍5例,呼吸困难4例。MRI可见脊髓空洞形成8例。手术采用椎板复位9例,C-D钉棒系统脊柱后路内固定1例。术后患者肌力恢复7例,无改变3例。呼吸困难,应用呼吸机辅助呼吸1例。术后复查MRI无肿瘤残留9例,1例部分椎旁肿瘤残留。结论采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可以达到镜下多节段室管膜瘤全切,患者术后症状大多数可以明显改善。多节段椎板切开术后应考虑椎板复位或脊柱内固定,以保持脊柱的稳定性。
陈赞菅凤增王伊龙凌锋
关键词:室管膜瘤脊髓多节段
颅颈交界区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技术应用的初步报告
目的:介绍27例颅颈交界区失稳后路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临床初步经验。方法:2004年5月至2007年12月采用C2椎弓根-C1侧块/枕骨螺钉内固定27例患者,男15例,女12例,年龄19-68岁,平均38岁;各种原因引起...
陈赞菅凤增凌锋
关键词:颅颈交界区
文献传递
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建立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 建立颈椎(C2~ C7)三维有限元模型。方法 根据1名既往无颈椎病史健康成年男性志愿者的颈椎断层CT扫描序列图像,采用Mimics1 3.1、SolidWorks2012软件进行三维重建和造型,利用ANSYS14.0软件,采用四面体网格划分方法,对颈椎及周围组织赋予不同的材料属性,建立颈椎(C2 ~C7)三维有限元模型。结果 本研究成功建立了6个椎体运动节段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模型高度模拟颈椎结构与材料特性,单元划分精细。在建立的模型上加载模拟脊柱的前屈、后伸、左右侧曲、左右旋转6种工况下的生理活动,所获得的理论分析结果与参考文献的报道一致。结论 建立的颈椎三维有限元模型可进行颈椎生物力学研究。
薄雪峰陈赞王辉钱秀清黄菊英张昆亚宋红芳刘志成
关键词:颈椎三维重建有限元模型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入路和椎板间入路的对照研究被引量:66
2016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FLED)和经皮椎板间入路椎间孔镜下椎间盘切除术(PI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4月至2015年6月北京医院神经外科和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共126例,其中采用PTED治疗66例(FTED组),采用PIED治疗60例(PIED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疼痛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次数、住院时间、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随访时间为3~23个月。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VAS评分和ODI评分均明显改善(均P〈0.01)。两组在住院时间、手术优良率、复发率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TED组的手术时间[(85.6±19.0)min]和术中透视次数[(28.1±10.3)次]均多于PIED组[手术时间:(59.6±13.0)min;透视次数:(4.9±1.5)次](均P〈0.01),而术后卧床时间[(4.6±0.9)h]、并发症发生率(4.5%)均低于PIED组[卧床时间:(9.9±3.7)h,并发症发生率:13.3%](均P〈0.01)。结论PIED和PTED均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应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王作伟菅凤增王兴文吴浩袁庆国陈赞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椎间盘切除术椎间孔入路
通道辅助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采用扩张通道管系统辅助微创经神经根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uF)治疗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手术技术和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腰椎失稳的患者33例,所有患者采用通道(X-tube)辅助显微镜下MIS-TLIF治疗。比较手术前、后腰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观察并发症等。术后12个月采用Suk标准判断腰椎融合情况。结果33例患者手术治疗36个腰椎节段。1例术后2周因腰椎融合器移位压迫神经而再次手术,术后恢复良好;1例术后2周术区感染,清创后治愈。与术前比较,术后1个月JOA评分提高[(16.8±3.2)分对比(20.7±3.2)分],VAS评分和ODI降低[分别为(4.4±1.4)分对比(1.6±1.3)分,(15.9±7.2)对比(37.7±16.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3例平均随访(12.8±0.4)个月。术后12个月,根据Suk标准判断,腰椎坚固融合28例(85%),可能融合5例(15%);腰椎CT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满意的腰椎间融合。结论采用通道辅助显微镜下MIS-TLIF技术可有效治疗合并腰椎失稳的腰椎管狭窄症。
段婉茹赵兴华张璨菅凤增陈赞
关键词:椎管狭窄腰椎失稳显微外科手术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