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雷涛

作品数:16 被引量:146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计划项目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手术
  • 7篇颈椎
  • 5篇术后
  • 5篇椎间盘
  • 5篇脊柱
  • 5篇骨化
  • 4篇韧带
  • 4篇纵韧带
  • 3篇腰椎
  • 3篇韧带骨化
  • 3篇前路
  • 3篇切除
  • 3篇椎体
  • 2篇胸椎
  • 2篇融合术
  • 2篇手术治疗
  • 2篇疏松性
  • 2篇退变
  • 2篇前路手术
  • 2篇人工颈椎间盘

机构

  • 16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邯郸市中心医...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作者

  • 16篇申勇
  • 16篇雷涛
  • 10篇王林峰
  • 7篇丁文元
  • 5篇张为
  • 5篇张静涛
  • 5篇李嘉
  • 4篇王峰
  • 4篇张迪
  • 4篇曹俊明
  • 4篇刘亚明
  • 4篇杨刚
  • 4篇孟凡涛
  • 3篇马清华
  • 3篇高显达
  • 1篇康立星
  • 1篇马雷
  • 1篇杜伟
  • 1篇王鹏
  • 1篇杨大龙

传媒

  • 4篇中华骨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国脊柱脊髓...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年份

  • 2篇2019
  • 4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的疗效观察与比较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对比分析同期手术或分期手术治疗的颈腰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为治疗选择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脊柱外科手术治疗并完成随访的颈腰综合征患者共127例,男79例,女48例,年龄46~74岁,平均61.7±8.6岁.依手术顺序不同进行分组研究,86例患者一期行颈椎手术(A组),28例一期行腰椎手术(B组),13例同期行颈腰椎手术(C组),分别记录各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并应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评测指标对患者预后行随访研究.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31.1±5.7个月.A组患者一期行颈椎手术后,33例未行二期手术(A1组),53例行二期腰椎手术(A2组),再手术率61.63%,平均间隔5.32±2.10个月;B组患者一期行腰椎手术后,3例未行二期手术(B1组),25例行二期颈椎手术(B2组),再手术率89.29%,平均间隔3.84±1.75个月;二次手术率及间隔时间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颈椎JOA、腰椎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颈椎NDI及腰椎ODI均较术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C组同期手术患者同A2、B2组患者进行比较,三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06,P=0.255),但同期手术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P<0.001),并发症稍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5).结论:同期或分期手术治疗颈腰综合征均能获得满意临床疗效;依据主要临床症状选择分期手术时,应优先重视颈椎病情治疗,一期解除颈脊髓压迫可以降低二次腰椎手术率;颈腰椎同期手术不增加手术时间、出血量,可减少住院时间,但须严格掌握适应证.
雷涛高显达曹俊明林永胜王林峰申勇
关键词:颈腰综合征同期手术分期手术临床疗效
经皮椎体成形术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对比被引量:29
2017年
目的对比分析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行PVP或PKP治疗的重度OVCF 57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PVP组(n=31)和PKP组(n=26)。随访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局部Cobb角、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以及骨水泥渗漏、邻近椎体骨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57例患者均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12~20个月,平均(16.1±2.3)个月。PVP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为(30±3)min,少于PKP组的(37±4)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3,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及局部Cobb角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VP组:F=260.639,F=276.357,F=20.783,P<0.01;PKP组:F=162.701,F=196.772,F=83.591,P<0.01)。PKP组患者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伤椎前缘高度较术前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084,P<0.01),PV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与术前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两组间术后1 d及末次随访时VAS、ODI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KP组术后伤椎前缘高度及局部Cobb角改善均优于PV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发生骨水泥渗漏15例(26.3%),无肺栓塞、脊髓神经损伤发生。随访期间共5例(8.8%)患者继发邻近椎体骨折。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及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重度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PVP与PKP均可显著缓解患者疼痛症状;PKP具有较好的复位和矫正后凸畸形的效果,但手术时间较长;PKP在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骨折发生率上相对于PVP未表现出明显的优越性。
王峰雷涛苗德超王鹏社伟王林峰张迪丁文元张为申勇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后凸成形术骨折压缩性
脊柱布氏杆菌病手术方式的选择及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布氏杆菌性脊柱炎的手术方式选择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0月至2014年11月期间因布氏杆菌性脊柱炎行手术治疗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年龄38-67岁,平均51.9岁...
申勇刘亚明王林峰雷涛李嘉张静涛杨刚孟凡涛
关键词:布氏杆菌性脊柱炎手术方式疗效
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背景:胸腰椎内固定术后手术部位感染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对手术疗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早期深部感染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1年1月我院脊柱外科1100例胸腰椎后路内固定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伤口早期感染患者65例,其中浅表感染40例,深部感染25例。深部感染患者中进行一次清创患者14例,多次清创患者11例;移除内固定患者9例,保留内固定患者16例。记录所有患者年龄、性别、BMI、病原菌种类、糖尿病、营养状况、激素使用、融合节段数、手术时间、出血量、异体输血及远处感染等情况。结果:与浅表感染患者相比,深部感染患者合并糖尿病及发生多重细菌感染的比率较高。多次清创患者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远处感染的发生率高于一次清创者。内固定移除患者中,营养不足的比率高于内固定保留者。结论:深部感染患者常合并糖尿病及发生多重细菌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及远处感染常需多次清创,营养不足可能是内固定保留失败的危险因素。
王林峰张静涛雷涛申勇
关键词:胸椎腰椎手术部位感染
Bryan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与轴性症状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形成与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的关系.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10年5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21例,女25例;...
刘亚明申勇王林峰雷涛李嘉张静涛杨刚孟凡涛王海旭
关键词:BRYAN人工颈椎间盘异位骨化轴性症状
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前路手术脑脊液漏的预防和处理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探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过程中,预防和处理脑脊液漏(cere—brospinal fluid leakage,CSFL)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行前路手术治疗的47例颈椎严重后纵韧带骨化症(骨化厚度〉5mm,椎管狭窄率〉50%)患者资料,其中15例患者术中出现硬膜缺损,男11例,女4例;年龄40~68岁,平均55.6岁。术前认真分析CT影像,行针对性的减压准备;术中应用直接切除、间接漂浮等技巧减少硬膜损伤,采用缝线修补、肌肉覆盖等方法处理硬膜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治疗CSFL。结果术后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18个月,平均14.8个月。10例患者伤口愈合,术后未发生CSFL;5例患者确诊出现CSFL,其中4例经加压包扎、引流等治疗4-6d后脑脊液漏出停止;1例形成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后3周内囊肿消失。所有患者伤口均完全愈合,无一例发生椎管内及颅内感染、气道阻塞等并发症,且无一例行二次修补或转流手术,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结论颈前路手术治疗严重后纵韧带骨化过程中,术前分析CT片并行充分减压准备,术中避免硬膜损伤及有效修补缺损,术后给予卧床、引流等措施能有效预防和处理CSFL。
雷涛王林峰申勇曹俊明丁文元马清华
关键词:颈椎硬膜下积液手术后并发症
伴椎间盘突出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的特点与治疗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伴有颈椎间盘突出(cervical disc herniation,CDH)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前路手术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4年1月,应用前路手术治疗颈椎OPLL患者78例,其中19例伴有CDH,比较伴有与不伴有CDH患者的资料。14例CDH位于骨化韧带节段范围内,行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5例CDH位于骨化韧带的相邻节段,行椎体次全切除并椎间隙减压的"混合式"手术。随访观察患者的神经功能、椎管狭窄率、脊髓扁平率、颈椎曲度等变化。[结果]与普通OPLL患者相比,伴有CDH者病程较短,多在诱因下起病或加重,突出的椎间盘是重要压迫因素。19例患者平均随访24个月,JOA评分由术前9.16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13.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神经功能恢复率为61.55%。颈椎曲度由术前的9.34°提高至随访时的15.19°,椎管狭窄率从术前的38.95%下降至术后的8.47%,脊髓扁平率从术前的0.26恢复至随访时的0.49,术前术后相比上述指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1例出现C5神经根麻痹,均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颈椎间盘突出可造成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患者临床症状的突然出现或加重,根据椎间盘突出与骨化物的位置关系,选择前路手术治疗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雷涛高显达苗德超王峰马清华张迪申勇
关键词:颈椎前路后纵韧带骨化症椎间盘突出椎体次全切除
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6年1月~2012年3月,收治单节段腹侧压迫致胸椎管狭窄症患者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33~69岁,平均53.5岁。病程1~18个月,平均6.7个月。椎间盘突出部位:T7/81例,T8/94例,T9/109例, T10/118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B级5例,C级11例,D级6例。所有患者均行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采用Otani等评分系统进行术后疗效评估并计算临床优良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手术时间2.5~5h,平均3.2h,出血量400~1800ml,平均800ml。2例患者术后即刻有短暂脊髓功能障碍加重,经及时给予甲基强的松龙冲击、消肿、营养神经等治疗,分别于术后8h及24h开始逐渐恢复,其余20例患者术后即刻脊髓功能较术前恢复。术后随访24~60个月,平均40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神经功能均明显改善,Frankel分级:C级3例,D级6例,E级13例。根据Otani等分级标准,优13例,良6例,可3例;优良率为86.36%。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均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外侧入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胸椎管狭窄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操作安全,并发症少。
曹俊明雷涛申勇丁文元张为杨大龙刘法敬康立星
关键词:胸椎椎管狭窄骨化椎间盘切除术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早期深静脉血栓分级预防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 探讨分级预防措施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后预防早期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08月至2015年01月1 549例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患者的病历资料, 术前经双下肢血管多普勒超声检查(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确认均无血栓形成, 充分评估DVT的危险因素, 并按评分结果分为低危组(139例, 8.9%)、中危组(353例, 22.8%)、高危组(805例, 52.0%)及极高危组(252例, 16.3%), 接受分级预防。低危组采用基础预防措施;中危组主要采用物理预防措施;高危和极高危组采用基础+物理预防措施, 并联合应用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 LMWH)。所有患者均于术后5~10 d行双下肢CDFI评估有无DVT形成, 同时观察、记录硬膜外或切口血肿发生情况;对有或可疑有DVT形成者, 术后3个月复查CDFI明确血栓变化情况。结果 1 057例(68.3%)患者同时具备3个及以上危险因子, 其术后形成DVT具有高危或极高危风险, 仅139例(8.9%)患者为低危人群。共27例发生DVT, 发生率为1.74%;低危组0例, 中危组3例(0.85%), 高危组15例(1.86%), 极高危组9例(3.57%)。2例为腓静脉, 1例为胫后静脉, 余24例均为小腿肌间静脉, 所有DVT发生部位均为下肢远端, 且均无临床症状。所有患者均未发生肺栓塞。1 057例联合应用LMWH的患者均未发生硬膜外或切口血肿。术后3个月复查CDFI, 1例腓静脉和11例小腿肌间静脉DVT患者出现血管再通, 其余患者未见血栓进展。结论 针对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DVT形成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级预防, 能够安全、有效地预防早期DVT的发生;基础+物理预防措施联合应用LMWH抗凝治疗, 术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 能明显降低DVT和PE的发生率。
王峰杜伟雷涛王林峰李嘉孙亚澎丁文元张为马清华申勇
关键词:腰椎脊柱融合术静脉血栓形成肝素低分子量
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情况的中长期随访
目的 研究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及邻近节段退变情况。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自2005年4月至2010年5月接受单节段Bryan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的46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21例,女...
申勇刘亚明雷涛张静涛李嘉杨刚孟凡涛童通
关键词:邻近节段退变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