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艳久
- 作品数:9 被引量:81H指数:4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42
- 2017年
- 目的分析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采用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治疗524例患者资料,以股骨头坏死作为观测指标,将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与同期未发生坏死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应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手术复位方式、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内固定是否取出等因素与股骨颈骨折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发生坏死的相关性,将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再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从而确定影响术后股骨头坏死的相关因素。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212例患者纳入研究,男94例,女118例;随访时间2-5年,平均(3.6±1.6)年。其中46例发生股骨头坏死,166例未发生坏死,股骨头坏死发生率为21.7%(46/212)。股骨头坏死组46例,男21例,女25例;60岁以下患者20例,以上患者26例;采用切开复位治疗17例,闭合复位治疗29例;骨折Garden分型的Ⅰ、Ⅱ型6例,Ⅲ、Ⅳ型40例;复位满意16例,复位不良30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h30例,〉48h16例;术后负重时间≤3个月17例,〉3个月29例;内固定取出22例,未取出24例。股骨头未坏死组166例,男73例,女93例;60岁以下患者84例,以上患者82例;采用切开复位治疗69例,闭合复位治疗98例;骨折Gar—den分型Ⅰ、Ⅱ型120例,Ⅲ、Ⅳ型46例;复位满意160例,复位不良6例;受伤至手术时间≤48h119例,〉48h47例;术后负重时间≤3个月70例,〉3个月96例;内固定取出74例,未取出92例。单因素卡方检验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有相关性,而性别、年龄、手术复位方式、受伤至手术时间、术后负重时间和内固定是否取出与术后股骨头坏死无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骨折类型、复位质量与术后股骨头坏
- 曹发奇周武刘国辉邵增务杨述华夏天刘梦非周启胜韩艳久刘静
-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 缓释的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的影响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对于水凝胶中内皮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的影响。方法制备分别含有b FGF/VEGF和不含b FGF/VEGF的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RGD)水凝胶,分为A、B 2组。同时包埋EPCs,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7 d后的细胞存活率,倒置显微镜观察EPCs的生长及长入水凝胶的情况并计数,分析b FGF、VEGF对EPCs存活率的影响。培养7 d后用定量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总RNA量,并检测PECAM1、CD34、KDR、Angiopoietin-2、pcdh12基因的表达。然后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法检测2组去水凝胶的培养上清液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MMP-9的表达,并用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速度,b FGF、VEGF对EPCs释放MMP的影响。最后以鸡胚绒毛尿囊膜(CAM)技术检测含有b FGF、VEGF的水凝胶体外诱导血管新生的作用。结果 A组水凝胶,消化7 d后,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现39.43%的EPCs尚存,B组4.14%;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凝胶表面种植EPCs可观察到的细胞数A组为378.333 3,B组为302.333 3;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检测2组中MMP-2、MMP-9的表达,发现水凝胶中MMP-2和MMP-9随时间推移在72 h内持续释放,A组较B组释放浓度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荧光法检测水凝胶的降解发现,从第1天开始,A组水凝胶降解百分比急速升高,之后增长速度减缓,而B组呈继续增长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定量RT-PCR检测发现A组较B组基因Ct值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M技术检测发现A组(空白组)、B组(不含b FGF、VEGF组)、C组(含b FGF、VEGF组)的新生血管总数分别为9、25、3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研究证实,缓释的b FGF、VEGF不仅能促进水凝胶中EPCs增殖、分化、成熟,以及血管化,还能刺激血管新生。
- 韩艳久刘国辉欧阳柳王小红
- M-CSF的表达与骨巨细胞瘤病理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学分级及生物学行为的相关性。方法:对58例骨巨细胞瘤进行Jaffe分级;采用组织学方法观察出血坏死、侵袭血管或周围组织,病例随访6月-6年确认是否复发;免疫组化SP法检测M-CSF在骨巨细胞瘤中的表达,半定量分析它们与肿瘤病理Jaffe分级及生物学行为之间的相关性。结果:Jaffe分级与肿瘤生物学行为无明显相关性;M-CSF表达与肿瘤的出血坏死、侵袭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而与肿瘤的复发无明显相关性;M-CSF表达强度与病理Jaffe分级呈负性相关关系。结论:通过检测骨巨细胞瘤中M-CSF的表达,可以协助进行肿瘤病理Jaffe分级,推断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并判断预后。
- 韩艳久彭昊方洪松杨二平
- 关键词:骨巨细胞瘤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 THA中氨甲环酸不同的用药剂量及时机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研究
- 目的 比较THA中氨甲环酸不同的用药剂量及时机对围手术期失血量影响的差异性。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从我院关节外科科接受单侧THA手术的患者中选取150例股骨头无菌性坏死患者,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别为安...
- 韩艳久刘国辉刘勇
- 关键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静脉血栓氨甲环酸
- 铁过载诱导产生活性氧导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失平衡被引量:2
- 2016年
- 背景:最新研究显示,铁过载作为一种新的病因参与到了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病过程。但是铁过载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的机制仍不明确。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平衡的调节在正常人体骨量稳定维持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失调能够导致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发生。铁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仍不清楚。因此,研究铁离子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的影响,可以进一步明确铁过载在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的作用。目的:探讨铁过载导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失衡的机制,明确其在骨质疏松症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根据不同的处理实验分为,正常组:不加特殊处理,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干预;枸橼酸亚铁组:采用不同浓度(10,20,30μmol/L)的枸橼酸亚铁培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抗氧化剂干预枸橼酸亚铁组:采用枸橼酸亚铁(30μmol/L)处理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同时采用N-乙酰胺半胱氨酸(0.5 mmol/L)进行干预。结果与结论:(1)铁过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没有明显的抑制作用;(2)铁过载可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活性氧的产生;(3)铁过载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c-Maf、Runx2的表达,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表达,抑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成钙结节、促进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脂滴的生成;(4)抗氧化剂抑制活性氧后,能够上调c-Maf的表达以及部分逆转铁过载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平衡的干扰效果;(5)结果提示,铁过载诱导产生活性氧通过抑制c-Maf的表达,从而导致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成脂分化失衡;抗氧化剂能部分逆转铁过载导致的抑制效应。
- 韩艳久刘国辉刘勇
- 关键词:干细胞铁过载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活性氧C-MAFRUNX2
- 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被引量:21
- 2014年
- 目的 探讨微创经皮钢板接骨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late osteosynthesis,MIPPO)在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从2010年5月至2012年2月运用MIPPO技术结合锁定钢板治疗的19 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NEER分类,属二部分骨折5 例,属三部分骨折11 例,属四部分骨折3 例.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术后肩关节功能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估.结果 本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平均8个月.随访的患者均无骨折不愈合、延迟愈合、伤口感染及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术后肩关节功能恢复依据Neer评分标准,优10 例,良7 例,可2 例,总优良率为89.4%.结论 采用MIPPO技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具有创伤小、术中术后出血少、伤口美观、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以及能够早期功能锻炼的优点,值得在治疗肱骨近端骨折中应用推广,但对于粉碎性骨折尚有局限性.
- 马秀才傅德皓林松韩艳久陈小亮陈松峰蒲飞飞邵增务
- 关键词:MIPPO技术锁定接骨板肱骨近端骨折
- 改性聚乙二醇水凝胶封装生长因子和内皮祖细胞及其可控性缓释
- 2014年
-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为了实现聚合物材料的内皮细胞化,向材料表面负载生物活性因子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并且在聚合物材料表面引入人体血管内皮细胞将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目的:合成封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内皮祖细胞的水凝胶,观察生长因子的缓释效果,以及内皮祖细胞在水凝胶中的培养状态。方法:合成含精氨酸-甘氨酸-天冬氨酸肽段的聚乙二醇水凝胶,先后加入大鼠内皮祖细胞、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溶液、基质金属蛋白酶反应底物肽段溶液。将上述水凝胶浸泡于PBS中,每12 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生长因子的水平;72 h后在水凝胶PBS溶液中再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100,1 000 ng)、基质金属蛋白酶9(100,1 000 ng),每12 h用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生长因子的水平。将封装内皮祖细胞的聚乙二醇水凝胶置于培养基中培养5 d,消化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存活细胞数。结果与结论:12-72 h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释放百分比一直维持在41%左右,72 h后分别加入不同质量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基质金属蛋白酶9,发现两种细胞因子的释放百分比呈稳步上升,72 h后已达95%以上,且基质金属蛋白酶质量越大两种因子的检测释放百分比越高。培养5 d后,在聚乙二醇水凝胶中仍有88.17%的内皮祖细胞存活。表明自组装聚乙二醇水凝胶既可以实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可控性释放,又可以支持内皮祖细胞的增殖生长。
- 韩艳久刘国辉欧阳柳
- 关键词:生物材料缓释材料内皮祖细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观察
- 2018年
- 目的:研究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3月到2017年1月期间收治的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患者80例,随机范围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外固定架固定联合常规换药治疗,给予试验组患者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比较患者的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并对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外固定架固定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试验组更低,数据对比P<0.05。结论:外固定架固定联合负压吸引治疗下肢骨折术后骨及钢板外露的效果较好,能明显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并降低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刘康韩艳久
- 关键词:外固定架固定负压吸引下肢骨折
- 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中下段骨折疗效比较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与解剖钢板治疗复杂型胫骨下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6年12月我院收治的复杂型胫骨下段骨折患者9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取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采取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以及术后的并发症总发生率。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疗效的优良率分别为86.7%、9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85.5±15.2)min vs(94.5±14.9)min、(7.1±3.0)d vs(9.3±3.4)d、(3.1±1.5)个月vs(4.2±1.6)个月、(32.6±3.7)d vs(41.2±4.6)d],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180.5±37.8)m L vs(250.3±44.5)m L],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骨中下段骨折患者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钢板与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的疗效相近,但LISS钢板内固定治疗在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上的优势更明显,患者功能恢复更快,并具有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等优点。
- 韩艳久刘向阳刘勇熊蠡茗
- 关键词:解剖钢板胫骨下段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