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利邦

作品数:48 被引量:837H指数:18
供职机构: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历史地理环境科学与工程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经济管理
  • 11篇历史地理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社会学
  • 3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 2篇建筑科学
  • 2篇水利工程
  • 2篇农业科学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乡村聚落
  • 12篇聚落
  • 7篇生态
  • 7篇土地利用
  • 6篇农村
  • 5篇影响因素
  • 5篇丘陵区
  • 5篇黄土丘陵
  • 5篇黄土丘陵区
  • 4篇生态系统
  • 3篇植被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生态系统服务...
  • 3篇疏勒河流域
  • 3篇主体功能区
  • 3篇乡村
  • 3篇流域
  • 3篇空间分布特征
  • 3篇功能区
  • 3篇河流域

机构

  • 32篇兰州大学
  • 32篇西北师范大学
  • 3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西北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1篇东北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东北农业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宁夏大学
  • 1篇南京财经大学
  • 1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作者

  • 47篇马利邦
  • 18篇牛叔文
  • 14篇郭晓东
  • 5篇石培基
  • 5篇杨丽娜
  • 3篇孙红杰
  • 2篇张馨
  • 2篇李永华
  • 2篇马莉
  • 2篇李怡欣
  • 2篇李莺飞
  • 2篇王振军
  • 2篇谢作轮
  • 2篇王成
  • 2篇杨忍
  • 2篇吴文恒
  • 1篇王致萍
  • 1篇王文蝶
  • 1篇朱国锋
  • 1篇罗震东

传媒

  • 5篇生态学杂志
  • 4篇经济地理
  • 4篇自然资源学报
  • 4篇生态与农村环...
  • 3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地理科学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资源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云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旅游学刊

年份

  • 4篇2024
  • 2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5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客观比较视角下农户福祉差异与提升路径研究
2024年
福祉是一种幸福、健康或繁荣的状态,提升居民福祉是未来发展的根本目的和终极目标。依据实地调研与访谈数据,以农户生活满意度衡量农户主观福祉,以农户生计资本解析农户客观福祉,划分农户福祉水平,同时针对不同类型和不同生计策略的农户,对其福祉水平进行解译,为白家村农户发展提供优化路径。研究表明:1)白家村农户主观福祉与客观福祉匹配结果以“中-中”类型聚集明显,尚需整体提升。2)具体而言,客观福祉中以金融资本和自然资本滞后性较明显。主观福祉中乡村生产生活保障满意度较低,当地农户对自身医疗、卫生、教育存在意见。3)未来应首先整体提升策略水平指引白家村乡村农户福祉向“高-高”理想状态发展。其次,重点突破建设短板明确白家村乡村农户福祉建设方向。受访农户中,脱贫不稳定户与边缘户基础资源禀赋不足,发展内生力不足,针对此情况亟需政府进行对应帮扶。同时,当地政府应针对外出务工农户,开展非农职业培训,提升外出农户非农就业能力,为留村农户农业资产变现提供政策支持,确保农户在取得非农收入的同时,还能获得稳定的财产性收入。
朱志航马利邦宗艳玲赵守存
关键词:农户生计生计策略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以天水市为例被引量:6
2015年
基于天水市2013年"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库,提取聚落、河流、道路等属性数据,借助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和景观格局分析模型,从县域和市域两个尺度分析天水市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天水市县域乡村聚落景观分异明显,秦安县乡村聚落斑块小,但分布密集,村村分离不明显;清水县乡村聚落斑块大,但分布稀疏,村村分离明显。清水县、甘谷县和秦安县聚落斑块复杂、不规则,分布较为破碎,随机分布态势较强;其他县区乡村聚落形态比较简单、规则,破碎程度小,分布较规整。此外,天水市域乡村聚落规模、形态和格局空间分布特征明显,各乡镇乡村聚落斑块规模与全市平均斑块规模差距小,在临近地域建筑观念和地形特征相似因素的影响下,乡村聚落规模大小有着趋同性;同时,天水市乡村聚落呈现"北部中部沿河密集,东部南部依山稀疏",具有明显的环境指向性,乡村聚落斑块数目和斑块密度在南北方向上均呈现较明显的"U"型态势,在东西方向上分别为西高东低和中部向东西两侧递减的趋势。
马利邦范昊石培基郭晓东孟小楠
关键词:乡村聚落空间分异黄土丘陵区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格局研究——以甘肃省通渭县为例
聚落是人类为了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集聚定居的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也可称之为居民点。按照性质与规模等的不同,聚落通常划分为城市型和乡村型即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两大类。目前,我国约有7.5亿农村常住人口居住在300多万个村庄中,...
马利邦石培基
关键词:乡村聚落
文献传递
敦煌市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特征及成因分析被引量:18
2010年
利用ArcGIS9.2软件,结合野外调查,对敦煌市1987、1996和2007年3期Land-sat5-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并分8个类型分析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近20年来敦煌市呈现出植被覆盖程度不断降低、覆盖面积减小的趋势,其中耕作区、城建用地和无植被区面积净增,其他5类用地面积净减;8类用地类型之间互有转换,转移的主要方向是部分草地和无植被区转变为耕作区,水域湿地和灌木林地转变为草地,草地由高覆盖、中覆盖、低覆盖到无植被区逐次转变;除了耕作区边缘植被覆盖程度有所增加外,其他区域退化趋势明显;引起LUCC的自然因素中气温升高的影响较大,而人文因素中土地开垦、增加灌溉的影响较大。
杨丽娜牛叔文马利邦李怡欣
关键词:转移矩阵
天水市国土空间功能区划与未来空间发展格局——基于主体功能区划框架被引量:15
2015年
以关天经济区中的天水市为实例,基于全国和甘肃省主体功能区划对天水市的空间定位,利用省级主体功能区划方法,以乡镇为单元,将天水市国土空间划分为河谷川道城镇和工业园区、渭河南北黄土丘陵农业生产区和西秦岭与关山山地重点生态保育区,提出了三类分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在国土空间功能区划的大框架下,根据空间发展战略的指向和地域功能分区,提出未来"‘十’字型布局,组团式发展;建产业高地,兴文化名城;联结陇东南,融入大关中"的空间发展战略。分析了天水市未来城镇体系和核心城区组团发展格局,提出绿色高效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及服务业的发展与空间布局,以及未来产业体系培育与空间发展途径,力求对天水未来空间格局的调整和合理布局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
马利邦牛叔文石培基郭晓东
关键词:功能区划主体功能区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被引量:34
2010年
陇中黄土丘陵区乡村聚落发展受自然条件和人文社会等因素的深刻影响,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极为分散。本文以甘肃省秦安县为例,分析了乡村聚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乡村聚落系统空间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论文深入分析了乡村聚落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新时期促进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优化的基本思路。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
关键词:乡村聚落影响因素黄土丘陵区
干旱区典型旅游城市主体功能分区--以敦煌市为例
指数分析法,以敦煌市为研究案例,以该市的9个乡镇为研究单元,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现有开发密度、社会经济发展潜力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综合发展指数划分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作为“点”叠加,结合敦...
杨玲石培基朱国锋马利邦万亚强
关键词:旅游城市主体功能区划评价指标区域规划干旱区
2000—2014年疏勒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被引量:14
2016年
基于MODIS NDVI数据,借助Arc GIS和Matlab软件,采用线性趋势分析、M-K检验法和Hurst指数等方法,对2000—2014年疏勒河流域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15 a来,疏勒河中下游平均植被覆盖呈快速、平稳增加趋势,上游呈波动性轻微上升态势;整个流域植被覆盖明显改善,显著和极显著改善区占30.86%,集中于坡度小于20°的上游山区以及中下游灌区周边,显著和极显著退化区不足1%,集中在中下游的自然植被区;整个流域在2004年后进入相对暖湿期,6—8月降水量和均温对上游植被生长影响最大,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且降水的影响大于均温,中下游植被受气候要素的影响明显小于上游;流域未来植被改善区占18.63%,主要为持续改善区,集中在移民安置点周边、疏勒河中下游自然保护区以及祁连—阿尔金山北部山麓西段;退化区占14.25%,主要是由现在的改善区转化而来,集中于党河南山、野马山、照壁山等坡度小于20°的上游山区。
齐敬辉牛叔文马利邦何红
关键词:植被覆盖HURST指数疏勒河流域
过牧对玛曲草地沙化的影响被引量:42
2008年
玛曲草地沙化对黄河上游水源补给产生了不利影响。基于NPP和理论载畜量的估算,定量分析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对草地沙化的作用程度。结果表明:影响玛曲草地沙化的自然因素主要是温度升高,特别是≥0℃积温的增加;人为因素主要是超载过牧。温度升高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占34.39%,超载过牧占65.61%。草地沙化是过牧的累加效应达到一定程度时才出现的,累加超载量每增加1万个羊单位会造成3.14 hm2草地沙化。草地沙化的防治应以草畜平衡为基础,逐渐减缓或减少超载量的累加。
牛叔文马利邦曾明明
关键词:NPP理论载畜量过牧草地沙化
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被引量:25
2009年
文章选取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两项综合指标,通过计算变异系数、加权变异系数、泰尔指数和最大与最小系数,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动态演变过程。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省区差异经历了一个在波动中上升的动态演变过程,四个演变阶段像一个不规则的"W"。通过计算1978—2005年几个代表年份各省区农村经济的区位熵,分析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演变过程。结果显示,我国农村经济相对发达的省区在经历了由东北地区、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向东南沿海地区逐渐扩展和转移的空间演变过程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主要表现为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空间差异的形成既有自然条件、区位条件和原有社会经济基础的影响,也有国家政策导向和市场化进程中产业聚集、效益最大化和帕累托最优等经济规律的作用。
郭晓东牛叔文吴文恒马利邦
关键词:农村经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