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彩玲
- 作品数:147 被引量:883H指数:18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辅助生殖技术妊娠与自然妊娠后发生异位妊娠部位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辅助生殖技术(ART)与自然妊娠后发生异位妊娠(EP)部位的异同。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0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因异位妊娠行急诊腹腔镜手术的患者889例,术中确诊为EP,根据术中探查情况记录孕囊位置,比较ART与自然妊娠后发生EP部位的异同。结果自然妊娠导致输卵管妊娠665例,占该妊娠方式的78.60%,ART术后输卵管妊娠35例,占该妊娠方式的81.41%,2种妊娠方式导致输卵管处E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切口处妊娠及卵巢妊娠在2种妊娠方式导致的E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种妊娠方式导致其他单部位E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RT术后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HP)发生5例,占ART术后EP的11.63%,其中2例输卵管合并宫内妊娠,1例宫角合并宫内妊娠,1例宫颈合并宫内妊娠,1例剖宫产切口合并宫内妊娠。自然妊娠无HP病例。ART术后HP明显高于自然妊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种妊娠方式导致的单部位异位妊娠均以输卵管妊娠率最高。
- 沈栗帆何艳季菲王青丽马彩玲
- 关键词:辅助生殖技术自然妊娠异位妊娠
- 子宫内膜癌诊断和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被引量:15
- 2008年
-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其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而5年生存率却逐年下降,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与年龄、绝经有密切关系,其高危因素有:长期高雌激素(内源性和外源性)、不孕、功血、初潮早与绝经延迟、肥胖、糖尿病、高血压、多囊卵巢综合征及三苯氧胺的应用。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依据病情辅助放疗、化疗、激素治疗以及其他一些辅助治疗措施,先进的诊治方法,在妇科肿瘤领域受到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子宫内膜癌的诊治现状和最新研究进展。
- 刘新莲马彩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诊治
- 人源性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异种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构建人来源的宫颈癌(cervical cancer,CC)、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EC)、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人源性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为研究和开发新药及个体化治疗提供实验模型。方法收集2018年2月至2019年4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CC、EC、OC患者各5例的新鲜手术切除标本,移植至重度免疫缺陷(immunodeficiency,NOG)小鼠和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n-obese diabetes/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NOD/SCLD)小鼠皮下,监测荷瘤小鼠体重和肿瘤体积,对长至500~1 000 mm^3大小的肿瘤进行传代移植,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染色及免疫组化(immunohistochemistry,IHC)验证移植肿瘤组织与患者肿瘤组织的病理学一致性。结果本研究收集并移植15例CC、EC、OC肿瘤标本,成功构建CC、EC、OC PDX模型8例,建模成功率为53%。结论模型较好地保留了原发肿瘤的特征,为后续研究开发CC、EC、OC新的治疗方案、临床药物筛选以及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实验平台。
- 陈复刚马蓉马彩玲
- 关键词: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动物模型
- 阴道镜宫颈活检联合CEA、CA125、CA19-9检测对宫颈癌诊断的效果被引量:12
- 2022年
- 目的 探讨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在宫颈癌与癌前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65例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其中宫颈癌前病变40例、宫颈癌25例,入选者均接受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CEA、CA125、CA19-9检测,而后观察并比较不同检查方式下结果及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CEA、CA125、CA19-9检测联合诊断下正常及良性、炎性反应、CINⅠ、CINⅡ、CINⅢ、鳞状细胞癌检出率均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准确性为83.64%(46/55)、敏感性为86.79%(46/53)、特异性为75%(9/12);CEA、CA125、CA19-9检测诊断准确性为80%(40/50)、敏感性为78.43%(40/51)、特异性为71.43%(10/14);联合检测诊断准确性为93.44%(57/61)、敏感性为95%(57/60)、特异性为80%(4/5)。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CEA、CA125、CA19-9检测联合诊断下准确性、敏感性及特异性均明显高于两者单独诊断结果(P<0.05)。结论 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联合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可提高宫颈癌与癌前病变诊断结果,利于患者早诊早治。
- 伊丽达娜•米吉提方芳梁凌云布海切木•卡德尔王静陈艳霞马彩玲
- 关键词:宫颈活检CEACA125CA19-9宫颈癌
- 卵巢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表达的临床病理学意义
- 2003年
- 目的:研究测定端粒酶活性在诊断和预测卵巢肿瘤方面的意义。 方法 :应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法检测 34例卵巢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 结果 :18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均未测出端粒酶活性 ,4例卵巢交界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组织中 1例 (2 5 % )端粒酶活性阳性表达 ,12例卵巢恶性肿瘤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均阳性表达。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组织中 ,端粒酶活性在组织类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端粒酶活性的检测有助于卵巢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
- 沙尼亚.库尔班马彩玲维尼热.阿布力孜
- 关键词:卵巢肿瘤端粒酶RT-PCR
- 医院微创培训平台建设和医师培训实践体会被引量:4
- 2013年
- 我院于2010年成立了微创中心,专门设立培训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临床教学培训人才队伍和培训设施建设体系,分阶段开展对临床医师进行内镜和微创技能培训,并将微创技能培训和微创手术分级管理及资质准入相结合,建立了适用于大型综合性医院的内镜微创技能培训、资质评价和认定体系。
- 吴昆秦洁王玉杰张金辉马彩玲王秋生温浩
- 维吾尔族妇女子宫颈癌发病与GSTM1基因的关系被引量:2
- 2009年
- 宫颈癌是病死率仅次于乳腺癌的女性恶性肿瘤,大量的流行病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已证明,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持续性感染是发生宫颈鳞癌的必要因素。对我国8个少数民族的调查发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新疆)维吾尔族妇女的宫颈癌病死率最高,其年龄调整死亡率为17.27/10万,年龄组死亡专率起点高。新疆的宫颈癌发病具有鲜明的地域、民族及职业特征,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患病率及病死率远高于本地区汉族、哈萨克族、蒙古族妇女,且发病年龄早于其他民族。考虑种族的遗传易感性可能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近年来,毒物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与肿瘤易感性的关系日益受到重视,本研究采用PCR技术对新疆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与非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妇女的宫颈组织检测GSTM1基因和HPV16E6基因,以初步探讨种族遗传易感性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 马彩玲刘瑶卢晓梅马正海
- 关键词:维吾尔族妇女GSTM1基因发病年龄代谢酶基因多态性人乳头状瘤病毒遗传易感性
- 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型E6基因突变分析被引量:21
- 2004年
- 背景与目的: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16和18(humanpapillomavirustype16and18,HPV16,HPV18)是宫颈癌主要病因之一,尤其以HPV16最为常见,其中HPV16E6是主要癌基因之一。在一些地区,特定的E6基因突变株是宫颈癌发生的危险因素。新疆南部维吾尔族聚居区是宫颈癌高发区,我们已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该地区HPV16E6基因发生突变,本研究旨在检测该突变在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的分布规律,并探讨其与该地区宫颈癌高发的关系。方法:从35例中国新疆南部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活检标本中提取组织DNA作为模板,PCR扩增HPV16E6全长基因,PCR产物直接测序或克隆后测序,分析新疆维吾尔族妇女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基因的突变。结果:PCR检测结果表明宫颈癌组织中HPV16E6阳性率为82.86%(29/35);26例中E6分离片段的测序和序列分析表明,15例(57.69%)分离株E6基因与原型相同,另有11例(42.31%)E6基因突变,其中9例(34.62%)分离株发生了L83V突变,2例(7.69%)分离株发生了L83V/D63E突变。结论:中国新疆南部地区HPV16E6基因发生变异,其原型和变异型在该地区维吾尔族宫颈癌患者中的分布规律可能与该地区宫颈癌高发存在一定关系。
- 马正海张富春梅新娣马彩玲刘开江
- 关键词:宫颈癌人乳头状瘤病毒E6基因基因突变
- 子宫内膜癌从组织学到分子分型的发展过程
- 2024年
- 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cancer, EC)又被命名为子宫体癌,是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随着未来发病数的连年上升以及死亡率回升,子宫内膜癌带来的疾病负担不容忽视。随着基因检测的发展,肿瘤的分子特性是疾病精准诊治和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物。本文回顾了EC从组织学病理分型到分子分型的发展过程,并从分子分型对预后的判断价值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EC的临床个体化精准治疗、疗效预测及预后评估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但是,分子分型应用于临床尚需继续深入及大量探究。
- 侯筱茹马彩玲
- 关键词: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
- 目视化纳米探针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E6基因的研究
- 2004年
- 目的 :建立目视化纳米探针检测宫颈癌组织HPV16E6基因的方法 ,为临床降低HPV感染者宫颈癌的发病率提供技术支持。方法 :采用固定于硅烷化片基上的捕获探针 ,特异性结合单链人乳头瘤病毒 16型新疆株E6基因 (HPV16E6 )扩增片断 ,再与互补的纳米金颗粒标记的探针结合 ,通过银染加强显色。结果 :初步建立了金标银染法快速检测HPV16E6DNA的技术。结论 :金标银染法灵敏 ,可以快速特异地检测出各类宫颈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的感染 ,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检测降低新疆维吾尔妇女宫颈癌的发病率奠定了基础。
- 李轶杰张富春马彩玲王艳萍王业富王宾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定量P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