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彦平

作品数:842 被引量:698H指数:11
供职机构: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04篇专利
  • 274篇期刊文章
  • 57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00篇核科学技术
  • 153篇动力工程及工...
  • 88篇自动化与计算...
  • 30篇电气工程
  • 29篇文化科学
  • 28篇化学工程
  • 17篇理学
  • 15篇机械工程
  • 11篇医药卫生
  • 9篇经济管理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3篇建筑科学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冶金工程
  • 2篇电子电信
  • 2篇水利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130篇超临界
  • 124篇换热
  • 117篇传热
  • 107篇超临界二氧化...
  • 90篇反应堆
  • 80篇换热器
  • 63篇流道
  • 52篇自然循环
  • 50篇热工
  • 47篇棒束
  • 46篇临界热流
  • 44篇密封
  • 41篇热工水力
  • 39篇发电
  • 35篇热流密度
  • 35篇流体
  • 31篇传热特性
  • 30篇窄缝通道
  • 30篇燃料组件
  • 30篇临界热流密度

机构

  • 825篇中国核动力研...
  • 58篇西安交通大学
  • 25篇清华大学
  • 21篇重庆大学
  • 14篇华北电力大学
  • 10篇四川大学
  • 7篇苏州同元软控...
  • 6篇哈尔滨工程大...
  • 6篇东南大学
  • 6篇西南科技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工程物理...
  • 2篇中国核动力院
  • 2篇华龙国际核电...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河北金融学院
  • 1篇华东交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838篇黄彦平
  • 189篇徐建军
  • 153篇刘光旭
  • 136篇臧金光
  • 126篇王俊峰
  • 99篇卓文彬
  • 90篇闫晓
  • 82篇袁德文
  • 78篇唐瑜
  • 76篇周慧辉
  • 73篇肖泽军
  • 72篇谢添舟
  • 65篇昝元峰
  • 61篇陈炳德
  • 60篇王艳林
  • 54篇郎雪梅
  • 47篇谭曙时
  • 45篇曾小康
  • 43篇谢峰
  • 37篇黄军

传媒

  • 177篇核动力工程
  • 37篇原子能科学技...
  • 15篇核科学与工程
  • 7篇第十届全国反...
  • 6篇工程热物理学...
  • 6篇核科学与技术
  • 5篇化工学报
  • 5篇动力工程
  • 5篇第十五届全国...
  • 4篇中国核学会2...
  • 3篇化学工程
  • 3篇2006中国...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电机工程...
  • 2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科技创新导报
  • 2篇中国科学:技...
  • 2篇低碳世界
  • 2篇应用物理
  • 2篇中国工程热物...

年份

  • 18篇2024
  • 131篇2023
  • 96篇2022
  • 48篇2021
  • 44篇2020
  • 44篇2019
  • 50篇2018
  • 102篇2017
  • 68篇2016
  • 42篇2015
  • 25篇2014
  • 28篇2013
  • 33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11篇2008
  • 20篇2007
  • 13篇2006
  • 6篇2005
84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几何模型的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几何模型的管路系统流体动力学模型生成系统及方法,包括几何文件导入模块,用于获取所导入的管路系统的几何文件;组件数据配置模块,用于配置系统中各组件模型的模型数据,模型数据至少包括几何属性、材料物性、边界条...
曾小康黄彦平
文献传递
棒束定位格架空气-水两相流动特性研究
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程序CFX数值模拟和可视化实验相结合对棒束定位格架通道内空气-水两相流体三维流动进行了研究.计算采用考虑了界面横向效应的两流体模型,计算模拟了实验模型的1/4区域,模拟了交混叶片,获得了计算区域的两相流速...
王小军陈炳德黄彦平
关键词:棒束定位格架可视化实验流动特性堆芯
文献传递
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控制方法、装置及设备,获取超临界二氧化碳发电系统所处环境的当前温度,在确定当前温度满足预设条件时,根据当前温度确定目标配比,其中备用工质为可以改变混合工质温度又不与循环工质反应的工质...
刘秀婷黄彦平刘光旭臧金光昝元锋
一种运动条件下小直径棒束组件温度测量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运动条件下小直径棒束组件温度测量方法,包括:分别在棒束的至少两个加热管内均插入2个热电偶,每个热电偶均通过银钎焊的方式电焊在加热管内壁上,每个热电偶的铠装部分涂一层耐高温绝缘漆,涂漆之后常温固化36小时;...
毕景良谢峰黄彦平徐建军
文献传递
超临界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的通道不对称性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针对国内外超临界水流动不稳定性实验研究的匮乏,结合并联双通道实验研究和数值计算成果,对影响实验可行性的通道不对称性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分析了超临界水并联双通道流动不稳定性实验中流量脉动的变化过程,并采用自编程序对系统的稳态特性和瞬态特性进行求解。结果表明:双通道流量不对称会降低实验的可行性;流量不对称性由几何结构不对称性引起;超临界水的物性变化规律导致流量不对称性在流体温度跨过拟临界的过程中被放大;流量不对称的程度受流体温度和双通道总流量影响,实验过程中可通过减小双通道总流量来提高实验的可行性。
熊挺闫晓于俊崇黄善仿黄彦平肖泽军
关键词:超临界水
干气耦合迷宫密封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轴端密封方法及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干气耦合迷宫密封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涡轮轴端密封方法及装置,方法采用干气密封实现压气机和透平的轴端密封,采用迷宫密封减少干气密封失效时的二氧化碳泄漏量。所述轴端密封装置包括干气密封单元和迷宫密封单元,所述干气密封...
刘光旭黄彦平王俊峰
文献传递
超临界水自然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观察
通过建立超临界水自然循环实验回路(NPIC—SCNCL),在超临界压力下开展了自然循环不稳定性的实验研究,实验压力范围为22.64.3 MPa。实验中观察到了自然循环不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在超临界压力下,当加热段出口流...
吕发黄彦平王艳林闫晓
关键词:超临界水自然循环
文献传递
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扩散焊换热器及其设计方法,包括若干相互堆叠的换热板,各换热板上均设置有换热流道;换热板上还设置有咬合腔,相邻两换热板上的咬合腔相互拼接成咬合槽,咬合槽内设置有咬合板,沿各换热板的堆叠方向,咬合槽内壁与咬合...
刘睿龙黄彦平昝元锋卓文彬唐佳赵学斌刘旻昀费俊杰王广义
一种可调式散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可调式散热器及其使用方法,包括多个散热组件、多个软连接组件和多个锁定组件;多个软连接组件连接于相邻散热组件之间,以使相邻散热组件之间的夹角可调,且软连接组件用于连通散热组件内的热流体;锁定组件连接于软连接...
刘睿龙黄彦平卓文彬昝元锋唐佳刘秀婷刘旻昀费俊杰王广义
一种U型管倒流特性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U型管倒流特性可视化测量实验装置,包括一次侧设备和二次侧设备,一次侧设备包括依次连通的进口接管、进口腔室、U型传热管、可视化管道、出口腔室和出口接管,U型传热管置于二次侧设备的冷却水水箱内,可视化管道的内...
徐建军唐瑜周慧辉黄彦平
共8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