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龚建仁

作品数:11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西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疫情
  • 6篇流行病
  • 6篇流行病学
  • 3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疫情分析
  • 2篇腮腺炎
  • 2篇食源
  • 2篇食源性
  • 2篇食源性致病菌
  • 2篇流行病学调查
  • 2篇流行病学特征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腮腺炎
  • 2篇发病
  • 2篇发病率
  • 1篇信息系统
  • 1篇医院信息
  • 1篇医院信息系统
  • 1篇疫情信息
  • 1篇隐匿性肾炎

机构

  • 9篇西安市疾病预...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9篇龚建仁
  • 3篇张辉
  • 3篇刘继锋
  • 3篇李江博
  • 1篇张雅娟
  • 1篇黄春红
  • 1篇魏晓光
  • 1篇侯铁军
  • 1篇贾丽君

传媒

  • 4篇职业与健康
  • 2篇中国卫生统计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感染控制...
  • 1篇中国疫苗和免...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疫情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了解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08-2012年西安市的梅毒报告发病数据做统计学处理,并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8-2012年,西安市梅毒发病率逐年上升,年均发病率为10.66/10万。梅毒发病以Ⅰ、Ⅱ期和隐形梅毒为多,其合计构成占全部病例的96.78%。梅毒的高发年龄段为20—34岁,在该年龄段女性病例多于男性(P〈0.01)。梅毒的多发年龄段为20—49岁,该年龄段的病例占全部病例的65.69%。结论西安市梅毒的发病率在持续上升,需加强针对高危人群的行为干预工作,以降低梅毒的发病水平。
周运朝龚建仁
关键词:梅毒发病率流行病学分析
2007—2012年西安市水痘的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掌握西安市水痘发病水平及流行特征,为制定水痘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统计处理2007--2012年水痘的监测数据,对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2年西安市水痘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累计报告发病11261例,年均发病率为23.52/10万。各区县发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每年4—7月和11月至来年的1月,西安市有2个水痘的高发时段。水痘以男性发病为多(P〈0.01),发病者以学生和学龄前儿童为主,0—9岁者占发病总数的61.14%,24岁以下者则占94.86%。学生、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的合计发病数占水痘发病总数的82.24%。结论西安市水痘发病以散发为主,学生和学龄前儿童是高发人群。在其入托、入学前应尽早接种水痘疫苗。
周运朝龚建仁
关键词:水痘发病率流行病学分析
2011年西安市流行性腮腺炎的疫情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2011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腮)的疫情数据,掌握出现高发年份时流腮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以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为基数,疫情统计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子系统。对原始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后,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1年,西安市流腮的报告发病数为11 045例,报告发病率为130.43/10万,较前5年的平均发病率(34.78/10万)上升了275.01%。当年,流腮的流行特征与以散发为主的年份不尽一致,最高发病时段从春末夏初移至冬季,发病率最高者为小学生而不是学前儿童,高发年龄段从4~9岁延长至14岁。结论应进一步加强针对流腮的预防工作,要特别强调提高流腮免疫疫苗接种的覆盖率,以控制流腮的流行。
龚建仁张继卫李江博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
人口因素误差对西安市疫情分析影响的研究报告
2014年
目的 了解不同来源的人口数据对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的影响。方法 对西安市第五次、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获得的实际人口数据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推算的人口数据进行比较,发现其中的差异,研究其对西安市传染病疫情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结果 西安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所获的全市人口数与信息系统中相应年份推算人口数的误差分别为8.99%和8.50%,各县区人口数的误差则为18.12%-38.38%。分年龄组人口数误差的特征为:0-9岁,信息系统中各年龄组人口数多于实际人口数;9岁后则相反,以15和20岁组人口数的误差较大。误差对传染病疫情的空间分布和年龄分布分析有直接的影响。结论 在发生重大疫情以及进行重点病的单病种疫情分析时,有必要用实际人口数据对信息系统提供的分析结果进行修正。
龚建仁王江霞李江博
关键词:人口数据疫情分析
医院信息系统中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与探讨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探讨在微机软硬件和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成熟的条件下,医院疾病监测信息管理子系统的功能需求,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方法根据对医院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调研,以及文献报导的对系统实际应用状况的研析,提出系统需具备的功能,并对实现这些功能的条件和应注意的技术问题进行讨论。结果详述系统运行过程和相应的功能,讨论了实现系统从医院内部运行状态转向与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联网的条件。结论按需求设计的系统,可解决疫情信息迟报、漏报问题,提高信息质量。未来可扩展为医院公共卫生管理子系统。
张雅娟龚建仁侯铁军
关键词:传染病疫情信息报告卡
一起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暴发感染的调查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 调查一起幼儿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暴发疫情,为今后处理类似疫情积累经验。方法 搜集所有病例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等,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幼儿园教职工罹患率为56.92%(37/65),没有幼儿病例。病例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咽红、咽痛、乏力、发热及急性扁桃体炎等。饮用酸奶是主要发病危险因素(OR=3.34,95%CI:1.08~10.32)。病例咽拭子中检出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检出率为76.92%(10/13)。结论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是此次食物中毒的病原菌。由食物中食源性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暴发感染在国内非常罕见。迅速对病原进行分离和鉴定是确定疫情暴发原因的关键。
张辉刘继锋龚建仁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食源性致病菌食源性疾病酸奶
陕西省西安市2006~201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暴发疫情及处置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2006~2015年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腮)和风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应急处置效果,以制定更有效的防控措施。方法搜集整理西安市2006~201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相关暴发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6~2015年无麻疹暴发疫情,流腮暴发疫情26起1 134例,风疹暴发疫情4起90例,均无死亡病例。所有疫情均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流腮暴发疫情呈春冬季双峰分布,风疹暴发疫情呈春季单峰分布。流腮和风疹暴发疫情的高危场所分别是小学(20起)和中学(3起)。流腮暴发疫情的报告处置及时性时间与其持续时间呈正相关(r_s=0.593,P〈0.05),风疹暴发疫情二者间的相关性不明显(r_s=0.800,P=0.200)。结论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免疫空白儿童持续累积和麻腮风联合疫苗(MMR)接种剂次较少可能是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建议儿童入学时再接种1剂次MMR。及早报告和有效的应急处置有助于疫情的及时控制。
张辉刘继锋龚建仁
关键词:麻疹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2008—2011年西安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分析西安市手足口病的流行和发展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西安市2008—2011年手足口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西安市2008—2011年累计报告手足口病56 22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77.51/10万;死亡13例,年均病死率为0.023%;4年累计报告重症病例362例,重症率0.64%;EV71病毒感染占51.71%。4—7月为手足口病高发季节,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71.13%;0~5岁为高发年龄,发病数占发病总数的94.97%;病例以散居儿童和托幼儿童为主,占发病总数的96.89%。男性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07.83/10万;女性为145.42/10万;男性发病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居发病率前3位的是城乡接合部的未央区、雁塔区和长安区,年均发病率分别为287.94/10万、229.53/10万和195.36/10万。结论西安市手足口病具有明显的春夏季高发特点,5岁以下儿童为手足口病高危人群,城乡接合部为高发地区。应重点加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加大农村地区的健康教育和卫生宣传,有效控制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黄春红龚建仁李江博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流行病学特征
一例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致隐匿性肾炎的调查被引量:3
2017年
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是C组或G组β-溶血性链球菌,该菌感染的病例多与食用被污染的奶制品或肉制品有关,主要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容易误诊。2014年6月西安市某幼儿园暴发一起食源性(酸奶)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感染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疫情。对所有病例进行随访时发现,首发病例发展为隐匿性肾炎,未及时明确诊断并治疗是首发病例发展为隐匿性肾炎的主要原因。为提高对该菌感染流行病学特征和临床特征的认识,加强防治能力,减少不良后遗症的发生,对该病例的调查和疫情的应对情况进行报告。
魏晓光张辉贾丽君刘继锋龚建仁
关键词:隐匿性肾炎流行病学调查食源性致病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