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丁柳美

作品数:10 被引量:72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免疫
  • 2篇耐药
  • 2篇耐药性
  • 2篇类风湿
  • 2篇类风湿性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类风湿性关节...
  • 2篇关节炎
  • 2篇风湿
  • 2篇风湿性
  • 2篇风湿性关节炎
  • 2篇杆菌
  • 2篇鲍氏不动杆菌
  • 2篇不动杆菌
  • 1篇单胞菌
  • 1篇蛋白
  • 1篇心肌
  • 1篇心肌梗死
  • 1篇心肌肌钙蛋白
  • 1篇心型

机构

  • 10篇复旦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宁夏医科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盐县人民医...

作者

  • 10篇丁柳美
  • 3篇李云春
  • 2篇朱列君
  • 2篇化范例
  • 2篇钟利
  • 1篇方欢
  • 1篇贺国庆
  • 1篇邬扬炯
  • 1篇高松
  • 1篇倪培华
  • 1篇张梅虹
  • 1篇郭建新
  • 1篇龚敬宇
  • 1篇张军
  • 1篇王东明
  • 1篇袁轶群
  • 1篇濮泽琼
  • 1篇凌励
  • 1篇李莹
  • 1篇许玲英

传媒

  • 4篇检验医学
  • 2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检验医学...
  • 1篇临床检验杂志

年份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3
  • 4篇2011
  • 1篇200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SALL4和Nanog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SALL4 mRNA和Nanog mRNA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75例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及30名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有核细胞SALL4 mRNA和Nanog mRNA表达,并比较各亚型MDS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 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SALL4 mRNA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χ2=22.92,P<0.01),骨髓标本表达明显强于外周血标本(Z=5.60,P<0.01);Nanog mRNA表达亦高于正常对照(F=88.78,P<0.01),但在骨髓中的表达与外周血相仿(t=0.898,P=0.371);SALL4 mRNA与Nanog mRNA表达在MDS各亚型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以RAEB-Ⅰ和RAEB-Ⅱ2个亚型患者表达最强。7例转化为急性髓性白血病的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SALL4mRNA和Nanog mRNA的表达均高于其他MDS患者(SALL4 mRNA外周血t=2.27,P<0.05;骨髓t=2.85,P<0.05。Nanog mRNA外周血t=5.20,P<0.01;骨髓t=5.51,P<0.01)。结论 MDS患者外周血和骨髓高表达SALL4 mRNA和Nanog mRNA,其表达高、低与MDS转归有一定的相关性。
丁柳美黄红梅高松邬扬炯李莹化范例
关键词:SALL4MRNANANOGMRN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 HIV 抗体检测假阳性结果影响因素的分析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相关自身抗体对不同筛查方法检测 HIV 病毒结果的影响,为临床中出现假阳性结果的分析及不同检测方法出现不一致结果的解释提供依据。方法按照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修订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分类标准选择2013年10月至2014年10月间上海光华中西医结合医院风湿内科收治的 RA 患者100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79例,年龄(50.5&#177;16.5)岁,病程1~23年。根据抗体滴度分为两组:RF <18 U/ml 或抗 CCP <25 U/ml 组37例,其中男性7例,女性30例,年龄(41&#177;9)岁;RF >300 U/ml 或抗 CCP >500 U/ml 组63例,其中男性14例,女性49例,年龄(56&#177;11)岁。收集血清采用以下3种方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快速胶体金法(包被抗 HIV-1和 HIV-2抗体)及电化学发光法(ECLIA)(包被抗 HIV-1、 HIV-2抗体和 HIV-1 p24抗原)分别检测100例 RA 患者血清 HIV 病毒;阳性标本由上海市长宁区疾病控制中心进行确认试验(免疫印迹试验);同时采用 ELISA 法检测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s,RF: IgG/IgM/IgA)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 CCP 抗体)。 HIV 病毒阳性率用四格表确切概率法比较,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结果100例RA 患者 ELISA 及快速胶体金法检测 HIV 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ECLIA 法检测16例初筛阳性,与 ELISA 及快速胶体金法检测结果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0∶0,P <0.01)。 RF-IgM <18 U/ml 组 HIV 抗体筛查阳性者1 /37例, RF-IgM、RF-IgG >300 U/ml 组阳性者分别为12/63例、3/63例,与 RF <18 U/ml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3∶1,P <0.01)。抗 CCP 抗体<25 RU/ml 组、>500 RU/ml 组阳性例数分别为 2/43例、14/57例,不同抗 CCP 抗体滴度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14,P <0.01)。结论高滴度�
李云春钟利王悦阳帆方忠俊丁柳美
关键词:类风湿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假阳性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CD64指数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指数在早产儿细菌感染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将100例早产儿根据出院诊断分为细菌感染组(n=56)和非细菌感染组(n=44),入院24h内测定血常规、CD64指数及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同时作血培养、痰培养等病原学检查。比较两组CD64指数及其他各项指标。根据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CD64指数的最佳临界值。结果:细菌感染组与非细菌感染组CD64指数分别为12.1±6.3和6.9±1.9,两组早产儿CD64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细菌感染组CRP≥8mg/L者2例,非细菌感染组0例。细菌感染组早产儿白细胞计数与非细菌感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绘制ROC曲线,CD64指数曲线下面积为0.914,根据ROC曲线CD64指数取6.95为临界值,诊断早产儿感染的灵敏度、特异度、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89.3%、90.9%、2.6%、86.9%、76.2%。结论: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对早产儿细菌感染的诊断价值较高。
龚敬宇张梅虹濮泽琼丁柳美郭建新
关键词:早产儿细菌
门、急诊血常规检出急慢性白血病14例被引量:6
2004年
丁柳美王东明凌励贺国庆朱列君
关键词:血常规白血病血液分析仪显微镜检查
两种非发酵菌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和鲍氏不动杆菌(ABA)耐药的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药情况与耐药性之间关系,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2007年7月-2010年6月按季度对非发酵菌药敏试验结果和抗菌药物使用频度(DDDs)进行统计,以Spearman相关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 PAE对除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外的抗菌药物敏感率均>70.0%,ABA 12个季度耐药率增长较大,其中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耐药率最高,达到83.3%和88.9%;对于PAE,头孢吡肟DDDs不仅与自身耐药率相关(r=0.767),还与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相关(r=0.772),喹诺酮类DDDs与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关(r=0.689);对于ABA,头孢美唑的DDDs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头孢噻肟耐药率相关(r=0.711、0.711、0.767和0.800);头霉素类的DDDs与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庆大霉素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相关(r=0.826、0.788、0.633和0.642),头孢吡肟DDDs与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相关(r=0.709、0.697、0.818和0.782);美罗培南DDDs不仅与自身耐药率相关(r=0.651),还与亚胺培南耐药率相关(r=0.679);PAE抗菌药耐药率间相关分析发现,只有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吡肟耐药不与其他抗菌药耐药率相关,对于ABA只有头孢美唑耐药率和其他抗菌药不存在相关。结论抗菌药使用量可以影响自身或其他抗菌药的耐药率;对于非发酵菌单纯控制抗菌药的使用,并不能减少其耐药率上升;耐药基因在菌株间横向传播可直接产生耐药,要控制耐药率增长,除合理使用抗菌药外,还必须控制医院感染,实行严格的隔离消毒制度。
方欢张军李刚袁轶群丁柳美
关键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用药频度
临床实验室质量控制15项指标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3
2017年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医疗体制的改革,临床医学检验技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大量大型仪器的应用、检验方法的日趋成熟、检验的准确性对医疗质量至关重要。2015年3月国家卫生计划委员会印发了《临床检验专业医疗质量控制目标(2015版)》,临床检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再次引起了医院的高度重视,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向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发展有了新的依据。
苏启柱丁柳美杨瑞李云春
关键词:回顾性分析质量指标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及相关炎性因子与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被引量:17
2017年
目的探讨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及相关炎性因子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病情活动度的相关性。方法选择RA患者110例、痛风患者50例及正常对照者50名,检测其RDW、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及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等实验室指标。以疾病活动指数(DAS)28>5.1和2.6~3.2将RA组分为高活动期组(60例)和低活动期组(50例),分别比较各项指标的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痛风组、RA低活动期组、RA高活动期组RDW、CRP、ESR、抗CCP抗体、RF依次升高(P<0.01)。RA患者骨损伤发生率为60.9%,骨损伤组RDW、ESR和CRP明显高于无骨损伤组(P<0.01)。RA患者中高滴度抗CCP抗体(>300 RU/mL)、RF(>200 IU/mL)者骨损伤发生率明显升高。结论 RDW及高滴度抗CCP抗体、RF可作为RA疾病活动程度的评价指标。
李云春钟利王悦方忠俊丁柳美苏启柱
关键词: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炎性因子类风湿关节炎活动度
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了解掌握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3月从医院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菌株,采用VITEK-32型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7例菌株中,呼吸道标本占92.1%,ICU和内科占67.1%,鲍氏不动杆菌对头孢唑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等第一、二代头孢以及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对亚胺培南、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霉素敏感性较好。结论多耐药菌株的出现应该引起临床的普遍关注和高度重视,并加强对抗菌药物使用的管理。
王日春许玲英方中飞丁柳美
关键词: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
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1a细胞水平的动态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和CD5CD19双标抗体检测20名正常对照,31例ITP患者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外周血B细胞和B-1a细胞占淋巴细胞的比例和绝对值,并比较地塞米松治疗有效和无效患者之间B-1a细胞变化的差别。结果 ITP患者治疗前外周血B-1a细胞占淋巴细胞比例为(4.01±3.32)%,绝对值为(74.8±26.6)×106/L,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地塞米松治疗结束后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下降至(31.9±14.5)×106/L,其中地塞米松有效和无效患者治疗前B-1a细胞分别为(91.8±44.3)×106/L和(48.9±25.8)×106/L(P<0.05),治疗结束后有效和无效患者外周血B-1a细胞分别为(22.5±12.3)×106/L和(43.9±13.2)×106/L。结论 ITP患者外周血B-1a细胞水平升高,接受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后,B-1a细胞绝对值明显下降,治疗前B-1a细胞水平较低者提示对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反应较差。
丁柳美朱列君化范例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流式细胞术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探讨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78例AMI、52例不稳定性心绞痛(UA)、65例稳定性心绞痛(SA)患者及70名健康对照者血清H-FABP水平,同时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质量(CK-MB mass)并作比较。测定32例发病至采血间隔2 h以内以及46例间隔2 h以上的AMI患者的H-FABP水平,并与cTnI比较,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AMI组H-FABP、CK-MB mass、cTnI浓度分别为(78.12±23.78)μg/L、(9.48±2.68)μg/L、(10.12±3.45)ng/mL,明显高于UA组[(18.67±7.45)μg/L、(0.56±0.11)μg/L、(0.21±0.12)ng/mL]、SA组[(2.98±1.65)μg/L、(0.22±0.08)μg/L、(0.08±0.06)ng/mL]和对照组[(2.32±1.12)μg/L、(0.20±0.09)μg/L、<0.022 ng/mL](P<0.05);UA组H-FABP、CK-MB mass、cTnI浓度明显高于SA组和对照组(P<0.05);而SA组和对照组之间H-FABP、CK-MB mass、cTnI浓度均无差异(P>0.05)。H-FABP灵敏度为84.89%、特异性为98.8%、准确率为85.89%、阳性预测值为93.24%、阴性预测值为75.14%,均高于CK-MB mass(50.11%、89.12%、78.54%、80.12%、50.78%)和cTnI(60.22%、93.23%、80.34%、86.45%、60.56%)。在发病2 h内采血的32例AMI患者中,H-FABP阳性率(65.63%)明显高于cTnI阳性率(18.75%)(P<0.05);在发病2 h以后采血的46例AMI患者中,H-FABP阳性率(97.83%)与cTnI阳性率(89.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ABP在诊断AMI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AMI的标志物,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丁柳美唐钧倪培华
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