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万国兰

作品数:36 被引量:121H指数:7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6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18篇脑性
  • 18篇脑性瘫
  • 18篇脑性瘫痪
  • 10篇药物注射
  • 9篇缺氧
  • 9篇患儿
  • 8篇缺血
  • 7篇药物
  • 7篇疗效
  • 6篇穴位
  • 6篇血性
  • 6篇缺氧缺血性
  • 6篇脑损伤
  • 5篇顶叶
  • 5篇缺氧缺血性脑
  • 5篇脑瘫
  • 5篇脑性瘫痪患儿
  • 5篇儿童
  • 4篇药物注射疗法
  • 4篇缺血性脑损伤

机构

  • 27篇郑州大学第三...
  • 5篇北京大学
  • 5篇河南医科大学...
  • 3篇郑州大学
  • 2篇郑州大学第一...
  • 2篇郑州师范高等...
  • 2篇河南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南通市妇产科...

作者

  • 36篇万国兰
  • 19篇朱登纳
  • 13篇孙莉
  • 5篇钟延丰
  • 5篇陈海
  • 4篇李湘云
  • 4篇刘锋伟
  • 4篇牛国辉
  • 4篇任行勤
  • 4篇王军
  • 3篇李恩耀
  • 3篇刘素芳
  • 2篇刘峰伟
  • 2篇李艳
  • 2篇高艳
  • 2篇吴爱群
  • 2篇李宛青
  • 2篇韩博
  • 2篇王春梅
  • 1篇董学蕾

传媒

  • 8篇实用儿科临床...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4篇中国实用神经...
  • 2篇现代康复
  • 2篇河南实用神经...
  • 2篇中国康复
  • 2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工企医刊
  • 1篇中原医刊
  • 1篇临床医学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实用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第三届全国儿...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3篇2004
  • 6篇2003
  • 1篇2002
  • 2篇2001
  • 2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1篇1993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治疗脑性瘫痪11年的疗效总结
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出生前、出生时及生后一月内各种高危因素引起的脑损伤综合征。缺氧、早产是本病的主要病因。其次是脑出血及脑梗塞。是目前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严重的影响了患儿的身心健康、正常发育、学习、以及从事社会活动...
万国兰朱登纳孙莉赵美荣董学蕾
关键词:脑性瘫痪脑损伤综合征缺氧中枢性运动障碍康复工作
文献传递
药物注射治疗脑瘫的作用
<正>自1991年6月—2004年2月不同的阶段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对比。方法①组针灸+按摩阶段治疗83例,年龄0~1.5岁,平均(1.1±0.35)岁。选穴位:大椎、哑门、风池、百会、头维、肩髃、曲池...
万国兰朱登纳孙莉刘峰伟陈海李恩耀
文献传递
头部药物注射疗法对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学习记忆的影响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探讨头部药物位点注射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学习和记忆的影响。方法:选择40d龄Wistar大鼠27只构建HIBD模型,20d后随机分为A、B、C3组(n=9),同时设D组(不构建模型)为正常对照(n=9)。A组采用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固定于额顶叶处注射,1次/d,共25d;B组采用功能训练(鲍巴斯法);C组不给予处理。50d后4组动物开始水迷宫实验,观察4组动物搜索站台的潜伏期,评价学习记忆情况。结果:A组训练2d后搜索站台的潜伏期短,游泳有规律,路线清晰。B组和C组训练2d后搜索站台的潜伏期长,游泳轨迹杂乱。D组游泳轨迹清晰,潜伏期短。4组大鼠第1~5d水迷宫试验的潜伏期,B、C组均大于A、D组(P均〈0.05),A、D组间及B、C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药物注射疗法可改善脑损伤后的脑功能,提高学习记忆能力。
万国兰任行勤刘锋伟王军胡生海钟延丰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药物注射额叶顶叶
位点药物注射与传统脑性瘫痪治疗方法疗效对比被引量:4
2005年
万国兰朱登纳孙莉陈海李恩耀
关键词:脑性瘫痪综合疗法
癫痫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催乳素变化被引量:1
1998年
采用APAAP法和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癫痫患儿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清催乳素(PRL)水平的变化。结果癫痫患儿CD4细胞及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CD8细胞和PRL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且上述指标的改变与癫痫的发作频率有明显的关系;PRL与CD4/CD8比值之间呈显著负相关,提示癫痫患儿体内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功能的紊乱在癫痫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方桂远林则四万国兰
关键词:癫痫催乳素外周血T细胞亚群
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调查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了解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方法 采用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I-90)对43例脑瘫患儿父母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查,并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脑瘫患儿父母SCL-90的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敌对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全国常模。提示 脑瘫患儿父母存在不健康的心理状态,临床医生在对脑瘫的治疗中还应注意对患儿父母的心理指导。
王秀芳邹丽萍程秀永姚美玲朱登纳万国兰
关键词:脑性瘫痪儿童父母心理健康状态
伴随发作性症状的脑性瘫痪患儿视频脑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7年
目的分析伴随各种发作性症状的脑性瘫痪(CP)患儿视频脑电图(VEEG)特征,鉴别癫与非癫事件。方法伴各种发作性症状的522例CP患儿分为临床确诊癫组(A组,215例)及可疑癫组(B组,307例)。分别对其进行24 h VEEG监测。结果A组检出样放电183例(85.12%),监测到临床发作127例(59.07%)并明确了发作类型;B组检出样放电58例(18.90%),监测到临床发作264例(86.0%),其中210例(40.23%)同步VEEG无样放电而排除癫发作;292例VEEG非特异性异常(55.94%),二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P患儿VEEG非特异性异常及样放电率较高,但相当部分伴随的发作性症状为非癫事件。
朱登纳万国兰张利红牛国辉
关键词:脑性瘫痪发作性症状癫痫视频脑电图
头部穴位加位点药物注射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探讨头部穴位加位点(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部的投射区)药物注射方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的疗效及性别、年龄、病情程度对疗效的影响。方法把2002年5月-2006年10月在郑州大学三附院脑瘫康复中心治疗的186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依家长意愿分为两组,对照组86例,进行常规功能训练、感觉整合训练及适当药物治疗;治疗组100例,除进行对照组治疗外,加用头部穴位加位点药物注射疗法。对两组治疗前后IQ/DQ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观察治疗组不同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IQ/DQ值结果对比及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治疗组中,性别不同,其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均>0.05);6个月~1年、~2年、~5年三组不同年龄段患儿,组间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轻度、中度残疾与重度三组病情不同患儿,组间显效率与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均<0.05)。结论头部穴位加位点药物注射疗法较常规治疗方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有更为显著的疗效,并且年龄越小,病情越轻,其治疗效果越显著。
朱登纳万国兰牛国辉孙莉
关键词:精神发育迟滞智力低下药物注射
不同阶段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对比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对1991-06~2004-02不同阶段应用不同方法治疗脑性瘫痪(脑瘫)的疗效对比。方法①组针灸+按摩治疗83例,年龄0~1.5岁,平均(1.1±0.35)岁。选穴位:大椎、哑门、风池、百会、头维、肩髃、曲池、外关、伏兔、阳陵泉等。②组穴位药物注射治疗357例,年龄0~2.5岁,平均(1.4±0.5)岁;③组部分按脑神经解剖及神经生理功能选择注射点(位点)+少数穴位药物注射治疗412例,年龄0~4岁,平均(1.6±0.6)岁;④组以位点注射为主的治疗方法398例,年龄0~7岁,平均(2.7±1.2)岁。所用药物为VitB115mg及VitB120.25mg加生理盐水100ml稀释。结果经18个月随访无1例发生不良反应。结论药物注射治疗脑瘫疗效好,无不良反应。
万国兰朱登纳孙莉刘峰伟陈海李恩耀
关键词:脑性瘫痪药物注射神经解剖神经生理
探讨位点加穴位药物注射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位点穴位药物注射治疗脑性瘫痪的疗效。方法:部位选择:在头部按脑解剖及神经生理功能在头皮部的反射区,选择与运动、智力、语言、听视有关的位点。四肢肌肉功能选位点。同时加一些传统穴位。腰椎间隙选与下肢运动有关的L-L...
万国兰朱登纳孙莉
文献传递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