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任重

作品数:36 被引量:549H指数:13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市科委医学引导类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6篇内镜
  • 13篇黏膜
  • 9篇食管
  • 9篇切除
  • 9篇黏膜下
  • 9篇膜下
  • 8篇切除术
  • 8篇内镜黏膜
  • 7篇直肠
  • 7篇黏膜下剥离术
  • 7篇内镜黏膜下
  • 7篇内镜黏膜下剥...
  • 7篇内镜黏膜下剥...
  • 7篇剥离术
  • 6篇肿瘤
  • 5篇息肉
  • 5篇病变
  • 4篇失弛缓症
  • 4篇术后
  • 4篇切开

机构

  • 36篇复旦大学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36篇任重
  • 30篇姚礼庆
  • 28篇钟芸诗
  • 22篇周平红
  • 19篇徐美东
  • 16篇时强
  • 11篇陈涛
  • 10篇刘靖正
  • 9篇胡健卫
  • 9篇蔡明琰
  • 7篇秦文政
  • 6篇李亮
  • 6篇陈巍峰
  • 4篇马丽黎
  • 3篇周嘉敏
  • 3篇王萍
  • 3篇朱博群
  • 2篇李剑
  • 2篇秦新裕
  • 2篇朱俊宇

传媒

  • 9篇中华胃肠外科...
  • 8篇中华消化内镜...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国实用外科...
  • 2篇中华消化外科...
  • 2篇中华结直肠疾...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国际外科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10篇2013
  • 10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5
3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运用Excel管理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100例胃早癌患者资料
2012年
本研究基于复旦大学内镜诊疗研究所与德国杜塞尔多夫信义医院合作的一项国际性课题,该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胃早癌患者过程中,对比使用带有注水装置的海博刀和传统的电刀两种不同器械进行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入组的100例患者有大量信息需要收集并整理,运用Excel建立100例胃早癌患者手术资料信息的数据库,研究管理资料的科学方法。作者在研究中发现运用Excel构建的数据库,不仅简化工作流程,还可获得更为客观、准确地入组患者的信息。
李剑姚礼庆刘靖正任重
关键词:电子表格
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并发症的防治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多环套扎切除术(EMBL)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8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MBL治疗的47例食管癌前病变或早癌患者的病例资料,分析术中、术后以及随访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及治疗情况。结果术中并发症包括出血7例(14.9%)和穿孔1例(2.1%),分别予以热活检钳和氩离子凝固器成功止血以及金属钛夹缝合创面;无皮下气肿和气胸病例。术后并发症包括迟发性出血1例(2.1%),胃镜下止血成功;皮下和纵隔气肿2例(4.3%),胸腔积液6例(12.8%).肺炎及肺不张5例(10.6%),均保守治疗后缓解。在1~20月的随访过程中,出现食管狭窄7例(14.9%),分别予以气囊扩张术和金属履膜支架置入术症状改善。无手术相关死亡病例,所有并发症无一例需追加外科手术处理。术后病理示:慢性炎性增生型改变1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1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5例,原位癌8例,鳞癌12例(其中8例侵及黏膜肌层,4例侵及黏膜下层).除1例黏膜下癌因切缘欠安全追加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外,其余患者切缘均为阴性。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病例。结论EMBL治疗食管癌前病变和早癌出现的并发症可保守治疗。
刘树青任重钟芸诗周平红时强陈涛周嘉敏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病变癌前病变早癌
MooreI型结肠血管畸形致下消化道大出血一例被引量:3
2013年
患者女,76岁。以“突发便血10h”于2013年6月4日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急诊。便血1次/1~2h,色暗红,每次100~150ml。既往无口服抗凝药物等病史。血常规检测:红细胞101g/L,红细胞比容0.31,电解质及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
任于晗任重钟芸诗姚礼庆
关键词:下消化道大出血结肠血管畸形红细胞比容口服抗凝药物血常规检测肝肾功能
内镜黏膜下剥离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术后肛管引流减压疗效分析被引量:15
2017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黏膜病变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留置肛管减压对于预防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结直肠黏膜病变且术后放置肛管引流减压的61例病人的临床资料,观察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病变位于右半结肠21例,左半结肠9例,直肠31例。病变直径0.8~12.0(3.3±2.3)cm。ESD术中无大量出血和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例(1.6%)病人发生迟发性出血,经输血补液对症治疗后缓解;术后3例(4.9%)病人发生电凝综合征;无术后穿孔发生。结论结直肠黏膜病变ESD术后应用肛管减压引流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术后并发症预防措施,但是否需要常规放置仍须进一步研究。
李冰周平红姚礼庆徐美东任重时强陈涛蔡世伦齐志鹏钟芸诗
关键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结直肠黏膜病变
国产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广基结直肠息肉的体会被引量:14
2012年
1973年Dyh等首先报道黏膜下注射生理盐水切除结肠无蒂息肉的方法,1984年多田正弘等首次将该技术用于诊治早期胃癌,并将之命名为“剥脱活检(stripbiopsy)”,又称“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ITlUCOSalresection,EMR)”。此后,随着内镜技术器械的改进与发明,EMR技术得到不断发展与创新,透明帽法(EMRwithacap,EMRC)、套扎器法(ewithligation,EMRL)、黏膜下注射法等内镜下手术方法和手段相继问世。
时强钟芸诗姚礼庆陈涛任重
关键词:内镜下黏膜切除术结直肠息肉内镜黏膜切除术注射生理盐水无蒂息肉
胸腔镜辅助下隧道内镜切除食管固有肌层肿瘤被引量:7
2012年
近年来.在内镜诊治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e mucosal resection,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逐渐在我同开展.广泛应用于消化道黏膜病变、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MT)等.患者避免了常规开腹和开胸手术的创伤。但该手术的技术难度大.且内镜所见局限于腔内.故对于消化道壁巨大的或者向腔外生长的SMT,治疗价值有限。
钟芸诗时强郭卫刚任重陈涛姚礼庆
关键词:食管肿瘤黏膜下肿瘤内镜切除术胸腔镜
Smad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2年
目的:探讨Smad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结果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0例结直肠癌组织和27例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的表达,并对表达情况评分。癌组织与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4表达情况的比较,采用Mann-Whitney检验。结果:Smad4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有显著差异(P<0.001)。Smad4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的浸润层次、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显著相关(P<0.05)。结论:Smad4的低表达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有关,故Smad4有望作为结直肠癌的预后指标和基因靶向治疗的有效靶点。
时强姚礼庆钟芸诗任重王萍
关键词:SMAD4结直肠癌免疫组化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初探被引量:110
2011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OEM)治疗贲门失弛缓症(AC)的疗效和可行性。方法研究2010年8月至2010年12月确诊为AC并接受POEM治疗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16~62岁,平均43岁,病程2-20年,平均8.4年。POEM的主要步骤包括:食管黏膜层切开;分离黏膜下层,建立黏膜下“隧道”;胃镜直视下切开环形肌;金属夹关闭黏膜层切口。结果8例患者均成功接受POEM术,手术时间45-115min,平均68.5min,黏膜下隧道长度8~13cm,平均9.5cm,环形肌切开长度7~11cm,平均8.5cm,无1例出现与POEM相关的严重并发症。术后随访1~4个月,平均2.5个月,7例吞咽困难明显得到解除;1例术后15d出现进食困难及呕吐,胃镜检查发现黏膜下窦道形成,行内镜下窦道切开。结论作为一种新的微创治疗方法,POEM治疗AC短期疗效肯定,可以迅速解除AC患者吞咽困难,但其长期疗效及远期并发症仍有待随访观察。
周平红姚礼庆蔡明琰钟芸诗任重徐美东陈巍峰秦文政胡健卫李亮刘靖正王萍秦新裕
关键词:吞咽障碍食管失弛症内窥镜
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1
2013年
目的探讨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为今后预防和治疗提供研究基础。方法回顾性总结362例早期食管癌ESD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临床、病理因素与术后狭窄的关系。结果发生术后狭窄42例。发生狭窄患者(狭窄组,n=42)与未发生狭窄患者(未狭窄组,n=320)在病变的纵向长度、环周直径、环周范围和组织浸润深度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选择性阶梯变量回归分析提示,病变环周范围〉3/4(OR=44.2,95%CI:4.4—443.6,P=0.0002)与组织浸润深度超过m2(OR=14.2,95%CI:2.7~74.2,P=0.0002)是ESD术后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显示,狭窄程度与病变环周范围(关联系数φ=0.47,P〈0.05)和组织浸润深度(关联系数φ=0.647,P〈0.05)存在关联。结论早期食管癌ESD术后狭窄的危险因素是病变浸润深度和环周范围,且与狭窄程度相关。
鞠辉钟芸诗姚礼庆周平红徐美东时强任重
关键词:术后狭窄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治疗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初探被引量:106
2011年
目的探讨经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治疗来源于上消化道固有肌层黏膜下肿瘤(SMTs)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26例经超声内镜和CT诊断为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全麻下行STER治疗:(1)内镜寻找到肿瘤,并准确定位;(2)建立黏膜下隧道,显露肿瘤;(3)内镜直视下完整切除肿瘤;(4)缝合黏膜切口。结果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患者26例中,食管14例,贲门7例,胃5例。来源于固有肌层浅层者11例,深层者15例,其中2例胃SMTs与浆膜层粘连,密不可分。STER成功切除所有黏膜下肿瘤,完整切除率100%,切除病变直径1.0~3.2cm(平均1.9cm)。黏膜切开至黏膜切口完整缝合时间25~145min,平均68.5min;完整缝合创面所用金属夹4—6枚,平均5枚。术后病理诊断为平滑肌瘤17例,间质瘤7例,血管球瘤1例,神经鞘膜瘤1例;切缘均为阴性。发生皮下气肿2例,左侧气胸伴皮下气肿1例,气腹2例,均予保守治疗痊愈。术后无一例出现迟发性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无一例发生黏膜下隧道内积血积液和继发感染。随访3~9个月,无一例病变残留或复发。结论STER治疗来源于固有肌层的上消化道SMTs安全、有效,可以一次性完整切除病变,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诊断资料,并可避免消化道漏和胸腔腹腔继发感染。
徐美东姚礼庆周平红蔡明琰钟芸诗陈巍峰张轶群马丽黎秦文政胡健卫任重陈世耀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