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俞苗新

作品数:14 被引量:39H指数:4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3篇污泥
  • 9篇污泥转移
  • 8篇SBR工艺
  • 7篇除磷
  • 6篇活性污泥
  • 4篇生物除磷
  • 4篇活性污泥法
  • 4篇除污
  • 3篇序批式
  • 3篇序批式活性污...
  • 3篇PHB
  • 3篇SBR
  • 2篇序批式活性污...
  • 2篇脱氮
  • 2篇硝化
  • 2篇硝化反硝化
  • 2篇聚磷
  • 2篇反硝化
  • 2篇PHA
  • 2篇充水

机构

  • 13篇苏州科技学院
  • 2篇江南大学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作者

  • 14篇俞苗新
  • 12篇潘杨
  • 7篇黄勇
  • 6篇陈晓杰
  • 4篇赵印举
  • 4篇邓猛
  • 2篇李大鹏
  • 2篇阮文权
  • 1篇张世钢
  • 1篇张娜
  • 1篇张欣欣
  • 1篇成昊
  • 1篇潘丹华
  • 1篇李勇
  • 1篇徐军
  • 1篇陈茜茜
  • 1篇钱亚芳

传媒

  • 3篇水处理技术
  • 2篇环境化学
  • 1篇环境工程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给水排水
  • 1篇安全与环境学...
  • 1篇安全与环境工...
  • 1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溶解氧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通过并联运行SBR反应器之间以污泥回流方式相互转移,增加反应阶段污泥量而提高系统的除污性能,并减少沉淀阶段污泥量而提高系统的容积利用率。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该新工艺在不同溶解氧水平下对系统除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溶解氧对于COD的去除影响不明显,而对TN和TP的去除影响显著。当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1.0~1.5 mg/L时,系统对于COD的去除率为83.8%,出水COD均小于60mg/L;系统对于TN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79.7%和93%,平均出水TN和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5.9、0.19 mg/L。通过物料衡算发现,系统中TN的去除主要是依靠同步硝化反硝化完成的,占系统TN去除量的55.6%。
徐军潘杨李大鹏俞苗新赵印举成昊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泥转移溶解氧
强化生物除磷过程中厌氧合成PHA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3年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是许多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一类可作为细胞碳源和能源的物质。PHA代谢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强化生物除磷功能的一个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厌氧合成PHA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重点介绍了聚磷菌和聚糖菌利用不同碳源厌氧合成PHA的代谢机制以及合成PHA的还原力和能量来源问题;然后对聚磷菌和聚糖菌合成PHA的代谢机理及其化学计量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针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和PHA厌氧代谢机制研究进展缓慢这一现状,指出了今后PHA还原力和能量产生机制的研究可能是完善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之一。
俞苗新潘杨陈晓杰张世钢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代谢机制
进水水质成分改变引发的污泥粘性膨胀及控制被引量:4
2012年
在研究强化SBR工艺除污性能时,由于可溶性淀粉投加导致进水水质成分发生改变,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恶化,污泥出现大量的粘液。镜检发现,大量指状菌胶团异常增殖且丝状菌的数量也逐渐减少。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膨胀属于污泥粘性膨胀。停止可溶性淀粉和提高主反应池的DO浓度,污泥粘性膨胀并未得到恢复,但污泥粘液逐渐消失。粘液消失后,通过模拟前期进水水质成分和缩短泥龄,污泥粘性膨胀得以控制,污泥沉降性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实验还研究了污泥粘性膨胀对污染物去除性能的影响。
赵印举潘杨黄勇俞苗新
关键词:水质成分沉降性能
序批式活性污泥(SBR)转移工艺的除磷机制被引量:11
2015年
以城市污水为水源,进行了污泥转移SBR工艺的除磷机制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方式实现在生物选择器中强化对聚磷菌的筛选,从而显著提升了传统SBR工艺的除磷性能.污泥转移量对系统释磷性能影响显著,污泥转移量为30%条件下活性污泥PHB(poly-β-hydroxybutyric acid)含量达到细胞干重的24.3%,生物选择器中厌氧释磷与污泥中PHB合成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污泥转移量分别为15%、30%和40%下生物选择器中的平均释磷速率分别为7.00、11.17、8.83 mg TP·(g MLSS·h)-1.通过物料衡算表明,系统中传统PAO除磷机制起主要作用,并存在较弱的反硝化除磷过程.在污泥转移量30%、泥龄10 d条件下,传统PAO(Phosphorus accumulating organisms)代谢模式除磷量占76.81%,同化除磷量占15.43%,反硝化除磷量占7.76%.
潘杨阮文权黄勇俞苗新邓猛
关键词:SBR生物除磷污泥转移
新型SBR工艺污泥转移规律及性能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的特点是在并联运行的SBR间以污泥回流方式实现活性污泥的筛选与转移利用,从而提高系统除污效能。对比了该新型工艺与传统SBR工艺的污泥总量及浓度变化,并研究了污泥转移量对污泥沉降性能和处理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污泥转移可显著提高SBR池中的活性污泥总量,当污泥转移量为15%、30%、40%时,单池SBR中的污泥总量比传统SBR分别提高了8.1%、17.7%、34.5%,SVI平均值分别为208、96、94 m L/g,系统的充水比分别可达到39%、45%和56%,污泥转移使新工艺的处理能力比传统工艺分别提高了30%、50%和87%。另外,污泥转移量对工艺除磷性能影响显著,在30%转移量的优化工况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
潘杨阮文权黄勇俞苗新
关键词: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泥转移污泥回流比
活性污泥法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工程化可行性探讨被引量:2
2012年
细菌发酵法仍是目前合成可生物降解塑料(PHA)的主要方法,但实现其工业化生产的最大瓶颈是生产费用较为昂贵,而活性污泥法因独具的优点,有望成为较为经济、具有良好前景的PHA生物合成方法。对利用活性污泥法合成PHA的工程化可行性进行了探讨,主要分析了活性污泥法的PHA合成代谢机制、工艺优化和PHA积累水平,以及方法的技术经济可行性。最后指出,活性污泥法合成PHA不仅在技术、投资和生产费用方面较细菌发酵法更具竞争力,而且能在有效去除污染物的同时积累PHA,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俞苗新潘杨钱亚芳黄勇陈晓杰
关键词:PHA活性污泥
污泥龄对污泥转移SBR工艺除污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污泥龄作为维持活性污泥活性和新鲜度的重要指标已显示出比其他参数更重要。试验以校内生活污水为对象,通过污泥转移SBR工艺,研究了污泥龄分别为5、10、20、30 d时,系统COD、NH4+-N、TN、PO43--P的去除率以及污泥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龄10 d时,系统COD、NH4+-N、TN、PO43--P去除率分别可高达81%、94%、62%、95%,并且系统沉降性能良好,系统整体脱氮除磷效果最优。
陈晓杰潘杨黄勇俞苗新邓猛
关键词:污泥转移SBR工艺脱氮除磷
污泥转移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除磷特性被引量:8
2013年
污泥转移序批式间歇活性污泥法(SBR)工艺是由连续运行的生物选择器和数个并联的SBR主反应器构成的,通过污泥回流的方式提高了SBR反应阶段的活性污泥量并削减了沉淀阶段的污泥总量,从而强化其除污能力,并提高其容积利用率.新工艺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转移量对系统除磷影响显著;当污泥转移量为0、15%和30%时系统出水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16.5%、74%和93%;生物选择器中厌氧释磷量与污泥中PHB(聚-β-羟基丁酸)含量呈现良好的正相关性.在适宜的运行模式下,SBR充水比45%、污泥龄10 d、污泥转移量30%,系统对总磷的平均去除率能达到93%以上,出水总磷浓度可控制在0.30 mg.L-1以下,且其它出水各项水质指标均能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的要求.
潘杨俞苗新黄勇李大鹏陈晓杰
关键词:SBR工艺生物除磷污泥转移
污泥转移对新型SBR工艺除磷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污泥转移SBR工艺由并联运行的SBR反应器和连续运行的生物选择器构成,其显著特点是通过污泥回流实现除磷优势菌种的筛选,强化除磷效果。以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研究了污泥转移15%、30%、40%时厌氧释磷和好氧吸磷的情况。结果表明:厌氧段胞内聚-β-羟基丁酸(PHB)合成量随污泥转移量提高先上升后基本持平,与释磷量变化趋势相同;静态试验结果显示,厌氧释磷速率随污泥转移量增加而提高,污泥转移15%、30%、40%的比释磷速率分别为6.23 mg P/(g MLSS·h)、9.88 mg P/(g MLSS·h)、12.97 mg P/(g MLSS·h);随污泥转移量提高,好氧末端胞内聚磷酸盐合成量变化趋势与吸磷量变化趋势相同,也表现为先上升后基本持平;当污泥转移30%时系统除磷效果最佳,总磷(TP)去除率为96.7%±1.9%,污泥转移40%的TP去除率与30%的相近,且均高于污泥转移15%的。研究表明,通过控制适宜的污泥转移量能够筛选富集除磷微生物,达到强化除磷的目的。
邓猛潘杨陈晓杰俞苗新陈茜茜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SBR工艺聚磷酸盐污泥转移生物除磷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除污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为解决现有SBR工艺的容积交换率低、运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介绍了基于污泥转移SBR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研究了在推荐工况下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80%,出水COD稳定在45 mg.L-1左右。出水NH4+-N、TN随进质量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4%和64%。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6%,出水磷酸盐质量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
赵印举潘杨俞苗新
关键词:污泥转移物料衡算同步硝化反硝化除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