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欣

作品数:4 被引量:35H指数:2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雪山
  • 2篇植物
  • 2篇群落
  • 2篇梅里雪山
  • 1篇滇西
  • 1篇滇西北
  • 1篇优势科
  • 1篇植物群
  • 1篇植物群落
  • 1篇植物群落类型
  • 1篇植物物种
  • 1篇生态交错带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物多样性保...
  • 1篇群落结构
  • 1篇群落类型
  • 1篇种间
  • 1篇物种
  • 1篇交错带
  • 1篇灌木

机构

  • 4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篇冯欣
  • 2篇王文礼
  • 2篇张志明
  • 2篇欧晓昆
  • 1篇耿宇鹏
  • 1篇呙靖雯
  • 1篇张燕妮
  • 1篇施雯
  • 1篇彭声静
  • 1篇柳小康

传媒

  • 1篇生物多样性
  • 1篇生态科学
  • 1篇云南大学“高...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时、空尺度上变化较快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球变化敏感区。生态交错带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是定量研究交错带生态过程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片断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恢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交错带本身的复杂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尺度水平,并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致于目前还缺乏公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研究生态交错带,对其位置、宽度判定和动态变化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在分析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方法以及影响因子进行论述,并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欧晓昆柳小康张志明王文礼施雯冯欣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
梅里雪山长苞冷杉林下灌木层优势科种间关联性研究
本文旨在对梅里雪山长苞冷杉林下灌木层中的优势种的种间关联性进行研究,从而确定长苞冷杉林下灌木层优势种间的种间关联性,了解其关联程度,了解群落的组成及演替动态,为滇西北长苞冷杉林的保护以及被砍伐的长苞冷杉林群落的恢复提供一...
冯欣
关键词:灌木层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滇西北地区优先保护的植物群落类型被引量:26
2013年
确定优先保护的地区和群落类型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尤为重要。为评价滇西北地区优先保护的植物群落类型,针对植物群落在维持栖息地稳定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功能,依据科学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等原则,构建了由3个层次6个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6个与群落相关的指标分别是:物种多样性、珍稀濒危植物物种种数、保护植物级别、群落稀有性、特有植物物种种数和群落特有性。通过对滇西北地区现有资料的收集整理,共选出有样地数据的群落61个,归入13个植被亚型。根据数据的分布特征,利用等级赋值的方法制定了各个指标的评分标准。运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相结合确定权重,采用综合指数法对各群落及植被亚型进行评价,再进行重分类,划分出一级、二级、三级和一般保护类型。利用ArcGIS9.3软件制作不同保护级别的植被亚型的分布图,划分出优先保护的区域。综合评价划分出一级保护群落4类,二级31类,三级23类,一般3类;一级保护植被亚型1类,二级6类,三级6类。这些优先保护类型中,一级保护类型少量,分布在贡山县西南部和泸水县西南部的高黎贡山;二级保护类型较为集中地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高海拔地区各大山系及东南部高山地区;三级保护类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东南部海拔较低的区域以及独龙江、怒江、澜沧江和金沙江流域的河谷地段。
张燕妮张志明耿宇鹏欧晓昆彭声静王文礼冯欣呙靖雯
关键词:生物多样性保护滇西北
梅里雪山沿海拔梯度植物物种丰富度研究及Rapoport法则的检验
物种丰富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物种多样性程度的重要指标,研究物种丰富度的分布格局和影响因素对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植物物种丰富度沿空间的分布格局和格局的形成机制一直是生态学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  Rapopor...
冯欣
关键词:海拔梯度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