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志明

作品数:61 被引量:384H指数:11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9篇生物学
  • 23篇农业科学
  • 7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4篇植被
  • 12篇植物
  • 8篇群落
  • 7篇雪山
  • 7篇退耕
  • 7篇退耕还林
  • 6篇遥感
  • 6篇生物量
  • 6篇土壤
  • 6篇物量
  • 6篇梅里雪山
  • 5篇生态交错带
  • 5篇物种
  • 5篇交错带
  • 5篇干热
  • 5篇干热河谷
  • 4篇生物多样性
  • 4篇土地利用
  • 4篇航空摄影
  • 3篇亚热带

机构

  • 61篇云南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科学院大...
  • 4篇中国科学院生...
  • 3篇云南省农业科...
  • 3篇云南西双版纳
  • 2篇贵州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海南大学
  • 2篇云南省生态环...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61篇张志明
  • 32篇欧晓昆
  • 8篇耿宇鹏
  • 8篇王文礼
  • 7篇孙振华
  • 7篇王彬
  • 7篇柳小康
  • 5篇林露湘
  • 5篇徐倩
  • 4篇李峰
  • 4篇王婷
  • 4篇王崇云
  • 4篇何彪
  • 3篇周伟奇
  • 3篇周庆
  • 3篇尹梅
  • 3篇呙靖雯
  • 3篇沈蕊
  • 3篇杨明玉
  • 3篇冒艳

传媒

  • 10篇生态学报
  • 7篇生物多样性
  • 6篇云南大学学报...
  • 4篇山地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西部林业科学
  • 3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科学
  • 2篇林业调查规划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土壤通报
  • 1篇科学通报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 1篇第三届海峡两...
  • 1篇云南大学“高...
  • 1篇云南省植物学...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4篇2020
  • 3篇2018
  • 3篇2017
  • 7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6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5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6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D与3D景观指数测定山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景观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为案例区,比较分析传统2D景观指数和3D景观指数进行植被变化定量测定的差异。研究主要选取了基于斑块面积和周长几个常用指数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层次上,除了分维数指数,其他指数的三维方法计算值显著地高于二维方法计算值;在类型层次上,三维的类型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平均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值显著大于二维的相应指数测定变化值,但是二维和三维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测定的植被斑块的平均形状变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在景观层次,只有三维的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显著高于二维的平均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其它指数如形状指数、分维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一度指数等测定出两个不同时期的植被图格局变化结果均无显著差异,主要由于这些指数是采用面积和周长的对数或者比值计算得出,从而缩小了斑块表面面积与平面面积,表面周长与平面周长之间的差异。总体而言,利用二维景观指数在进行定量分析山区植被格局变化时,往往低估了其类型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邻近距离等指数变化量,而三维景观指数得到相对较精确的变化值。
张志明罗亲普王文礼尹梅孙振华欧晓昆柳小康
梅里雪山植被与地形关系研究
该论文对云南省境内梅里雪山的植被与地形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范围为28°17′-28°35′N,98°36′-98°52′E之间,面积约346km<'2>,研究区的最高海拔为6740m,最低海拔为2020m的澜沧江江面,相...
张志明
关键词:梅里雪山植被图
文献传递
云南干热河谷植被与环境研究进展被引量:34
2016年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地形地貌特征组合形成了典型的干热气候环境,在云南省亚热带高原山地河谷下部发育了一类特有的植被类型,即干热河谷植被。干热河谷植被具有非地带性和稀有性,以及由土地利用变化为主的人为活动干扰导致的脆弱性。本文回顾了干热河谷植被的研究历史,分别从干热河谷的植物群落学和植物区系学、干热河谷植被与土地的关系以及干热河谷植被保护与恢复三个方面进行了总结。植物群落与区系研究主要集中于群落分类、植被分类、群落特征、人为干扰影响、区系特征、性质和起源;植被与土地关系研究侧重于土壤特性、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土地退化及水土流失状况;植被保护与恢复的热点在植被恢复目标、植被恢复功能区划、植被恢复引种及筛选及植被恢复效益评价研究。未来在这些区域应注重自然灾害及预防、水电工程建设对植被的影响及其响应等方面的研究,深入开展大尺度植被时空格局的监测和动态服务功能分析。
杨济达张志明沈泽昊欧晓昆耿宇鹏杨明玉
关键词:干热河谷植物群落植物区系植被恢复
西南干旱河谷植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与利用被引量:16
2016年
西南干旱河谷是分布于我国亚热带横断山区的隐域性河谷景观,其环境受季风气候、岭-谷地形环境和人类开发活动的共同影响。适应于季节性干旱和垂直气候分异,干旱河谷具有独特的植被和丰富的物种多样性资源。在过去几十年中,干旱河谷的气候变化以增温为一致特征,同时经历着广泛的人类活动干扰,特别是道路建设、水利工程、矿山开发和城镇化驱动的土地利用变化,造成了普遍的植被破坏、生境退化和生物入侵,给乡土植物多样性资源和生态系统稳定性带来了严重威胁,然而至今对干旱河谷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仍基本属于空白。因此,建议及时建立干旱河谷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因地制宜采取退化植被修复、立体农业规划、特色植物资源利用和风景旅游开发等措施,以维持干旱河谷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政策,以保障西南生态屏障的生态安全和生态服务能力。
沈泽昊张志明胡金明韩杰杨济达应凌霄
关键词:干旱河谷植物多样性土地利用环境胁迫生态系统保护资源利用
曲靖市坡耕地土壤养分的空间变异性及其与利用方式的关系被引量:17
2013年
以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越州镇面积为1 km2的典型性坡耕地为研究区,应用常规统计学方法和地统计学方法,对土壤的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pH和有机质的空间变异规律进行分析,探讨了土地利用方式与土壤养分变异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养分空间变异程度以pH值最小,速效磷最大。速效养分、有机质和pH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它们的空间自相关性中等或较弱。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主要养分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逐渐增高的空间格局,与海拔和地形走势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坡位(坡位高低)间的土壤养分差异显著,有机质、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指标呈现随坡位下降而升高的趋势。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养分含量空间变异性也有明显的影响,施肥强度大的水田土壤养分含量最高,其次为施肥中等的旱地,土壤养分最低的是施肥量小或不施肥的果林和桉树林。
尹梅洪丽芳付利波陈华任石所张志明苏帆
关键词:坡耕地土壤养分土地利用坡位
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1年
生态交错带是相邻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在时、空尺度上变化较快的区域,也是生物多样性丰富区、全球变化敏感区。生态交错带位置和宽度的判定是定量研究交错带生态过程的基础,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片断化森林生态系统的管理与恢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功能分区都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生态交错带本身的复杂性,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尺度水平,并受到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以致于目前还缺乏公认的原理和方法定量研究生态交错带,对其位置、宽度判定和动态变化研究一直处于不断的探索中。在分析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基础上,文章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方法以及影响因子进行论述,并对生态交错带宽度判定的研究前景进行展望。
欧晓昆柳小康张志明王文礼施雯冯欣
关键词:生态交错带
基于土壤养分的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宽度测定被引量:4
2014年
生态交错带变化最显著的是物种组成和植被结构,然而植物群落与土壤养分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两个系统。前期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趋势测定出退耕还林政策驱动下,退耕撂荒地—云南松林(Pinus yunnanensis Franch)交错带宽度约9 m。假设利用土壤养分变化与前期利用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测定出的生态交错带宽度和类型一致。为验证此假设,选取滇西北维西县永春乡退耕还林政策下形成的退耕撂荒地—云南松林交错带为研究对象,测定其土壤养分变化趋势,并利用移动窗口法进行交错带位置和宽度的测定。结果表明:(1)相对于云南松林,退耕撂荒地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速效磷)均显著偏低;(2)pH,有机质,碱解氮的变化趋势能更好的用于测定交错带的位置和宽度,且SED指数优于PD指数;(3)最终测定农林生态交错带的宽度为11 m,属于急变型交错带,与前期利用植物多样性变化测定的结果一致。
熊丹欧晓昆黄文君杨济达王婷呙靖雯张志明
关键词:土壤养分生态交错带
Integrating remote sensing with GIS-based multi-criteria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Karst rocky desertification assessment in Southwest of China
<正>Karst can be included the most fragile and vulnerable environment,and the increasing exploitation of Karst ...
张志明
文献传递
利用3S技术对梅里雪山地区植被制图的精度检验分析被引量:11
2004年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应用 3S技术 ,完成了云南西北部梅里雪山地区的 1∶5 0 0 0 0的植被图 .对已完成的植被图通过野外收集的GPS点进行校正 ,GPS样点数的多少依据统计学抽样调查的样本大小计算而得 ,用这些校正样点数建立混淆矩阵进行植被图精度计算 ,最后利用计算成数方差进行检验 .混淆矩阵计算得出植被图总的判对精度即整体精度OA为 84 7% ,利用计算成数方差检验 ,结果表明大部分类型为 90 %以上 .基于 3S技术完成的植被图精度取决于区域面积大小和植被分类等级 ,而利用遥感技术来划分的植被等级与传统的植被分类等级不完全一致 .
张志明欧晓昆王崇云吴玉成
关键词:植被制图混淆矩阵梅里雪山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
王婷欧晓昆张志明柳小康王丽孙振华何彪李峰
关键词: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