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振华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生物学
  • 4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植物
  • 3篇群落
  • 3篇物种
  • 3篇干热
  • 3篇干热河谷
  • 2篇云南干热河谷
  • 2篇植被
  • 2篇植被恢复
  • 2篇植物群
  • 2篇植物群落
  • 2篇植物群落多样...
  • 2篇生态交错带
  • 2篇生物量
  • 2篇退耕
  • 2篇退耕还林
  • 2篇农林生态系统
  • 2篇群落多样性
  • 2篇物量
  • 2篇物种多样性
  • 2篇交错带

机构

  • 12篇云南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云南省农业科...
  • 1篇云南省林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作者

  • 12篇孙振华
  • 10篇欧晓昆
  • 7篇张志明
  • 5篇柳小康
  • 3篇李峰
  • 3篇王婷
  • 3篇何彪
  • 2篇尹梅
  • 2篇王文礼
  • 2篇王丽
  • 2篇冒艳
  • 2篇张燕妮
  • 1篇曹建新
  • 1篇张劲峰
  • 1篇郑志兴
  • 1篇刘久东
  • 1篇罗亲普
  • 1篇彭声静
  • 1篇景跃波
  • 1篇王磊

传媒

  • 2篇生态学报
  • 1篇黑龙江农业科...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云南大学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 1篇云南大学“高...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D与3D景观指数测定山区植被景观格局变化对比分析被引量:22
2010年
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是环境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也是引起景观和生态系统变化的重要原因。景观指数是定量分析植被和土地覆盖变化的重要研究方法之一。以滇西北高山峡谷区为案例区,比较分析传统2D景观指数和3D景观指数进行植被变化定量测定的差异。研究主要选取了基于斑块面积和周长几个常用指数来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斑块层次上,除了分维数指数,其他指数的三维方法计算值显著地高于二维方法计算值;在类型层次上,三维的类型面积指数、平均斑块面积指数、平均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值显著大于二维的相应指数测定变化值,但是二维和三维平均形状指数和分维指数测定的植被斑块的平均形状变化结果没有显著差异;在景观层次,只有三维的平均斑块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显著高于二维的平均面积和最小邻近距离指数测定的变化结果,其它指数如形状指数、分维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一度指数等测定出两个不同时期的植被图格局变化结果均无显著差异,主要由于这些指数是采用面积和周长的对数或者比值计算得出,从而缩小了斑块表面面积与平面面积,表面周长与平面周长之间的差异。总体而言,利用二维景观指数在进行定量分析山区植被格局变化时,往往低估了其类型面积、平均斑块面积、斑块邻近距离等指数变化量,而三维景观指数得到相对较精确的变化值。
张志明罗亲普王文礼尹梅孙振华欧晓昆柳小康
云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群落谱系结构研究
云南干热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地区干旱河谷特有的一种植被类型,植被外貌多呈“稀树草丛”或“稀灌草丛”状。作为我国热区和暖区农业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物种流失均很严重。原因之一是对干热河谷植被类型...
孙振华欧晓昆
关键词:非生物因子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多样性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本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
王婷欧晓昆张志明柳小康王丽孙振华何彪李峰
关键词: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退耕还林
文献传递
云南干热河谷植物群落多样性与群落谱系结构研究
云南干热河谷植被是我国西南地区干旱河谷特有的一种植被类型,植被外貌多呈“稀树草丛”或“稀灌草丛”状。作为我国热区和暖区农业开发中的一个重要区域,干热河谷生态系统功能退化和生物物种流失均很严重。原因之一是对干热河谷植被类型...
孙振华
关键词:丰富度Β多样性非生物因子植物群落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
退耕还林工程是当前我国最为宏大的生态修复和重建工程。然而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没有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随着人为干扰影响的增强,退耕弃荒地的管理和利用方式多样,所导致的植被恢复效果也是多...
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何彪李峰张燕妮王婷冒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植被恢复
高黎贡山乔木树种丰富度快速评估及其环境解释被引量:4
2007年
采用现有资料和已发表研究文献,通过分析高黎贡山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梯度变化及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宽间的关系,对高黎贡山的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快速评估,并采用环境因子对其进行了解释.研究发现,乔木树种多样性随海拔高度的升高呈现出明显的变化趋势;物种分布中心与分布幅度关系表明,分布幅度较窄的物种分布于较低海拔和较高的海拔,而分布中心在中海拔(2000m左右)地区的物种则具有较宽的分布幅.采用数理统计和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气候因子随海拔变化与乔木树种多样性变化的相关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气候因子在不同海拔范围对物种分布和多样性的作用不同.
孙振华彭声静欧晓昆
关键词:海拔气象因子
滇西北两个典型硬叶常绿阔叶栎林群落物种组成、结构、更新及分布特点
本研究通过对硬叶常绿栎林中分布较广的两个群落类型——黄背栎群落(Quercus.Pannosa community)和川滇高山栎群落(Q.aquifolioides comm.)进行样方调查和统计分析,分别对两群落的物种...
孙振华
关键词:物种组成群落结构
文献传递
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被引量:1
2013年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西部地区仍然分布着较大面积退耕后并未实现植被恢复的退耕弃荒地。不同方式或不同强度的人为干扰都会导致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效果发生偏差。研究选取滇西北维西县的退耕弃荒地为对象,通过分析放牧、围封和保护3类不同干扰方式下植被恢复过程中群落物种多样性、地上生物量及主要恢复使用树种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幼苗生长的差异,探讨不同干扰方式对退耕弃荒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放牧、围封和保护3种干扰方式下退耕弃荒地植物种的Margalef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大小均表现为围封样地>保护样地>放牧样地(P<0.05),即随着干扰强度的增加,群落物种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先升高后降低,结果支持"中度干扰假说";退耕弃荒地植物群落地上生物量大小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云南松幼苗在不同干扰方式下的退耕弃荒地内生长优劣程度依次为保护样地>围封样地>放牧样地(P<0.001);因此,保护和围封方式均有利于退耕弃荒地的植被恢复,而自由放牧方式会阻碍植被恢复,甚至可能会导致植被退化。
柳小康张志明孙振华欧晓昆张燕妮冒艳
关键词:物种多样性生物量演替
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农林生态系统生态交错带的宽度测定被引量:7
2012年
生态交错带宽度的测定是定量研究其生态过程的基础,研究利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对退耕还林工程影响下的山地农业生态系统和森林生态系统间的生态交错带宽度进行测定.首先以对生态交错带生物多样性分布趋势有较好体现的4个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Cody指数、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和能体现群落本质特征的重要值为指标,取平方欧氏距离(SED)和Bray-Curtis系数(PD)为距离系数,采用移动分割窗技术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曲线趋势具有很好的重合性,同质区间也体现得较为明显,说明这3个指标生态学意义明显,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与PD相比,SED函数划分的结果要好.然后选取物种丰富度、群落相异性系数βJ和βS作为指标以及SED作为距离系数对交错带的宽度进行测定.撂荒地-云南松林交错带位置约在样带序列25~36 m处,宽度为9 m,属于急变型交错带.
王婷欧晓昆张志明柳小康王丽孙振华何彪李峰
关键词:退耕还林工程生物多样性
干热河谷植物叶片,树高和种子功能性状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植物功能性状(plant functional trait)是近年来生态学研究的热点。以云南怒江和澜沧江干热河谷36种木本植物为研究对象,选取比叶面积(SLA)、植株高(H)和种子干重(SM)3个功能性状,研究它们的相互关系,比较其在河谷间、河谷内的差异。结果表明:1)两个河谷内36种木本植物的以上3种功能性状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P值分别为0.8739,0.5763,0.5517);2)河谷间的比叶面积存在显著差异(P=0.02944),植株高和种子干重无显著差异(P分别为0.4070,0.8867);3)两个河谷内木本植物功能性状中,种子干重差异最大,植株高次之,比叶面积最小。
郑志兴孙振华张志明欧晓昆
关键词:功能性状比叶面积干热河谷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