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举祥

作品数:22 被引量:137H指数:6
供职机构:临沂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6篇细胞生长
  • 6篇细胞生长因子
  • 6篇肝细胞
  • 6篇肝细胞生长因...
  • 5篇脑梗
  • 4篇性细胞
  • 4篇细胞间
  • 4篇脑梗死
  • 4篇急性
  • 4篇梗死
  • 3篇毒性
  • 3篇血管
  • 3篇血清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缺血
  • 3篇中枢神经
  • 3篇中枢神经系统
  • 3篇脑梗塞

机构

  • 20篇临沂市人民医...
  • 7篇山东大学
  • 2篇青岛大学
  • 2篇临沂医学专科...
  • 2篇山东省荣军总...

作者

  • 22篇刘举祥
  • 15篇张冬梅
  • 6篇王翠兰
  • 6篇蒋建章
  • 5篇车峰远
  • 4篇李德香
  • 4篇王顶秀
  • 2篇郭云良
  • 2篇孙颖
  • 2篇高乃永
  • 2篇徐广印
  • 2篇付庆喜
  • 2篇陈玉芳
  • 2篇李学松
  • 2篇陈红兵
  • 1篇孙志清
  • 1篇李茂绪
  • 1篇姜良军
  • 1篇徐云
  • 1篇亓法英

传媒

  • 2篇脑与神经疾病...
  • 2篇中国老年学杂...
  • 2篇中国实用内科...
  • 2篇神经疾病与精...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青岛大学医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09
  • 4篇2007
  • 1篇2006
  • 4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细胞生长因子在中枢神经系统中作用被引量:1
2007年
肝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多功能生长因子,对神经元的发育、生长、分化、修复和再生起重要作用,是神经系统新的营养因子之一,在不同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表达增加。研究肝细胞生长因子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为今后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奠定了基础。
刘举祥张冬梅王翠兰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肝细胞生长因子神经保护
急性脑卒中偏瘫30例早期康复治疗体会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偏瘫的早期康复疗效。方法将61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早期康复组30例,应用Bobath技术进行康复锻炼,疗程1个月;对照组31例,不进行康复锻炼。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于初期、末期(1个月)对两组病人评定并进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早期康复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0001;FMA、MBI明显提高,与对照组相比,P<0001。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可明显促进患肢运动功能恢复,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李茂绪陈玉芳蒋建章蒋建章刘汝萍王顶秀刘举祥刘汝萍李学松
关键词:急性中风偏瘫早期康复BOBATH技术
甲基丙二酸尿症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脑出血一例被引量:3
2018年
报道1例晚发型甲基丙二酸尿症(MMA)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cblC型),以智能减退、精神异常、行走不稳、生活不能自理为主要表现的患者。该患者继发脑出血,治疗效果较好。通过MMACHC基因检测发现基因缺失突变为1号外显子片段缺失(delExonl),表明delExonl是晚发MMAcblC型的致病原因之一。
徐广印付庆喜高乃永刘举祥
关键词:甲基丙二酸脑出血突变
NF-κB和IL-6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的表达被引量:10
2005年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时核因子-κB(NF-κB)和白介素-6(IL-6)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6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d。大鼠脑组织NF-κB和IL-6二因子水平在缺血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结论NF-κB和IL-6水平在脑损伤的炎性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冬梅刘举祥陈红兵郭云良
关键词:白介素-6
脑脊液中HGF、sICAM-1的含量与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关系研究
目的 测定不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Solubleintercellu...
刘举祥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肝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
文献传递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英文)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探讨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核因子-κB(NF-κB)和白细胞介素-6(IL-6)表达的变化。方法成年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4)和缺血再灌注组(n=28),应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缺血再灌注6 h、12 h、1 d、2 d、3 d、7 d、14 d神经细胞NF-κB和IL-6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脑组织神经细胞有微弱的NF-κB表达,阳性细胞为淡棕色。脑缺血再灌注6 h开始,皮质区和纹状体区神经细胞NF-κB表达逐渐增强,于再灌注1 d达高峰,之后逐渐下降。IL-6表达部位和变化规律与NF-κB相似,但其表达高峰在再灌注2 d。NF-κB和IL-6的表达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变化规律具有显著相关性(r=0.919 6,P<0.01)。结论NF-κB和IL-6表达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张冬梅刘举祥陈红兵蒋建章郭云良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NF-ΚB白细胞介素6
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2007年
目的观察颅内感染性疾病脑脊液中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 CAM-1)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疲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病毒性脑炎37例、细菌性脑膜炎31例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中HGF、sICAM-1的含量,并将抑郁症和紧张性头痛患者20例设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期细菌性脑膜炎组脑脊液中HGF、sICAM-1的含量分别为(0.74±0.40)和(16.85±7.32)μg/L,与对照组[(0.23±0.16)和(2.31±2.08)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病毒性脑炎组脑脊液中HGF的含量为(0.37±0.24)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CAM-1的含量为(7.19±5.85)μ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脊液中HGF、sICAM-1的含量细菌性脑膜炎组与病毒性脑炎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恢复期细菌性脑膜炎和病毒性脑炎脑脊液中HGF、sICAM-1的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GF、sICAM-1参与了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病理过程。脑脊液中HGF、siCAM-1水平的测定有助于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刘举祥张冬梅王翠兰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肝细胞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患者血清中sICAM-1和TNF-α的水平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观察中枢神经系统(CNS)感染患者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病毒性脑炎28例,细菌性脑膜炎24例的病人在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并与25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在急性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细菌性脑膜炎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水平显著高于病毒性脑炎组(P<0.01)。在恢复期CNS感染各组血清中sICAM-1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sICAM-1和TNF-α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病理过程,与病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细菌性脑膜炎与病毒性脑炎的鉴别诊断指标。
刘举祥王翠兰孙颖
关键词:病毒性脑炎细菌性脑膜炎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因子-1肿瘤坏死因子-Α
遗传性痉挛性截瘫一家系(SPG4)的临床与遗传学特点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遗传性痉挛性截瘫(HSP)4型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方法观察HSP4型患者1个家系4例患者的临床特点,抽取家系5个成员的外周血,选择与已知HSP致病基因位点在物理距离上紧密连锁的微卫星分子STR进行标记,连锁分析并构建其单体型后进行突变筛选。结果基因分型结果显示了D2S2351与D2S2255与致病基因不排除连锁,其他位点LOD值为负值排除连锁,因此初步定位于HSP致病基N(SPG)4,所对应的候选基因是spastin基因。突变筛查发现患者spostin基因第8外显子1168位置碱基AJG杂合突变。结论该HSP家系患者具有典型临床表现,为spastin基因第8外显子1168核苷酸的位置上A/G杂合突变所致。
车峰远孙志清张冬梅刘举祥
关键词:遗传性痉挛性截瘫基因突变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0
2000年
目的 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 2 5 8例资料完整的老年脑卒中患者进行了 3个月随访评价 ,包括临床神经学和神经心理学测试 ,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 ,然后进行多因素非条件Lo gistic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脑卒中后痴呆发生率为 32 2 %。经分析筛选出多灶病变、左侧及双侧病变、脑萎缩、年龄、高血压、以往脑血管病病史、大面积出血或梗死 8个因素为脑卒中后痴呆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脑卒中后痴呆由多种因素决定 ,它不仅与病灶部位、数目、大小及发病次数有关 ,亦与脑卒中患者基础脑功能状态有关。
刘举祥张冬梅蒋建章张振峰
关键词:脑卒中痴呆LOGISTIC模型老年人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