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芳
- 作品数:10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社会学更多>>
- 兴之所向,艺之所成——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比兴”探析
- 2016年
- 中国传统诗词中的"比"、"兴"一直被当做两种不同的艺术手法来看待,但实际创作中多见"比兴"连用或"兴中有比"、"比""兴"这两种表现手法内在的思维方式相似并相通,形成了传统诗词中重要的艺术手法,形成了诗歌中的"比兴"思维。
- 刘芳
- 关键词:比兴手法比兴思维
- “和”的教学——《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模式思考
- 2015年
- 《大学语文》是众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类基础课,地位虽重要但在实际的课程建设中却存在诸多问题,特别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中的问题,都制约着教学效果的落实.为了突破困境,促进课程发展,建立起"和"的教学模式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 刘芳
- 关键词:大学语文教学理念教学方式
- 一朝入山林,世慕桃源境——“桃花源”的价值探析被引量:1
- 2019年
-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并诗》中塑造了一个“世外桃源”式的理想社会,从桃源社会的思想渊源上探究,将发现桃花源里的自然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为一,这不仅体现了诗人美好的愿景表达,更蕴含着积极的理性探索与非凡的超越精神,共同构建起了桃源之境的多重价值。
- 刘芳
- 关键词:人文情怀
- 孟浩然诗歌之水意象研究
- 2022年
- 孟浩然的诗歌中,“水”是一个高频意象,它形式多样,运用广泛。水意象以其多元的表现形式,呈现出质朴的自然美、丰富的情感内涵和精神内蕴。诗人更以水意象来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尊重,使其诗歌汇集了山水风貌、人生理想与生命感悟,成为唐代山水诗中体认艺术美感与生命价值的重要代表。
- 刘芳徐薇
- 关键词:水意象自然美情感内涵
- 静念园林好,俯仰终宇宙——陶渊明士子精神之内涵
- 2020年
- 陶渊明的个人思想虽儒道兼有,但儒家之社会理想、道德修养、文艺风范却更深刻地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选择。陶渊明用他辞官不就归隐田园的生活实践,将士子精神融入躬耕田园与守望家国中,呈现出浓厚的家国情怀、安贫乐道的人格修养、自然超脱的个性追求,并对后世文人的审美心理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 刘芳
- 关键词:陶渊明家国情怀安贫乐道
- 从英美“新批评”学派的“细读批评”说起
- 2009年
- 一、“新批评”——文学内部研究的开启“新批评”学派发端于二十世纪20年代,是英美文学批评界影响较大的一支批评流派,它得名于美国现代文学批评家约·兰色姆在1941年写的论文集《新批评》。在这本著作中,兰色姆论述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批评理论,赞扬艾略特等人的批评见解和以文字分析为主的批评方法,称之为“新批评”,以别于十九世纪以来学院派的传统文学批评。二十世纪初英国作家休姆和美国作家庞德提出的强调准确的意象和语言艺术的主张是新批评派理论的开端。
- 刘芳
- 关键词:新批评派学派文学批评家细读美国作家
- 心音有声,何妨无弦——陶渊明手抚无弦琴之文化意象分析
- 2017年
- 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传说由来已久,此说虽有史料记载,但其中真假莫辨,而后代文人或迎合此说或避重就轻,倾向于把它当做一个文化符号来表现文人意趣。本文将从无弦琴之器、琴之人、琴之音等角度探析陶渊明手抚无弦琴的文化意象。
- 刘芳
- 关键词:无弦琴
- 回归与守望——孟浩然诗歌中的故园情怀与山水精神
- 2021年
-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重要代表,他在襄阳大地上留下了许多抒写本土风光的经典诗歌,并以山居人和的生活方式将自己充分地融入其中,这些诗歌凝结着诗人浓厚的故园情怀和独特的山水精神,也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美与生态美,向当代人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可能。
- 刘芳
- 关键词:山水精神生态美
- 纵浪大化、一任自然——陶渊明《形影神》中的生命思考
- 2015年
- 《形影神》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的人生态度。陶渊明用形、影、神三者的对话表达了三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反映了魏晋时代的多种生命价值观。陶渊明通过对形、影、神的思辨,以"神辨自然"的方式找寻人生价值与生命归宿,更用自我实践的自然生活方式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体现了魏晋时期生命思想的高度,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
- 刘芳
- 关键词:陶渊明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