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笃毅

作品数:45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3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6篇金属学及工艺
  • 16篇一般工业技术
  • 11篇理学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3篇化学工程
  • 2篇建筑科学
  • 1篇电气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8篇低周
  • 8篇低周疲劳
  • 8篇合金
  • 6篇压痕
  • 6篇应力
  • 6篇汽轮
  • 6篇汽轮机
  • 6篇细观
  • 5篇显微硬度
  • 4篇螺栓
  • 4篇不锈
  • 4篇不锈钢
  • 3篇镍基
  • 3篇汽缸
  • 3篇中压
  • 3篇温度场
  • 3篇铝合金
  • 3篇超临界
  • 3篇F
  • 2篇弹塑性

机构

  • 33篇浙江大学
  • 7篇东北大学
  • 6篇南京建筑工程...
  • 6篇中航工业北京...
  • 5篇浙江浙能技术...
  • 3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西北工业大学
  • 2篇杭州半山发电...
  • 2篇国网浙江省电...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嘉兴发电有限...
  • 1篇嘉兴发电厂
  • 1篇台州发电厂
  • 1篇杭州意能电力...
  • 1篇能源集团

作者

  • 45篇叶笃毅
  • 10篇王德俊
  • 5篇刘建中
  • 3篇吴启鹤
  • 3篇肖磊
  • 2篇平安
  • 2篇姚磊江
  • 2篇张丽娜
  • 2篇童小燕
  • 2篇王利发
  • 2篇陈传勇
  • 1篇黄超
  • 1篇许好好
  • 1篇冯先锋
  • 1篇陈小林
  • 1篇陈小林
  • 1篇吴达鑫
  • 1篇张硕
  • 1篇杨点中
  • 1篇楼玉民

传媒

  • 8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机械强度
  • 3篇化工机械
  • 3篇南京建筑工程...
  • 2篇汽轮机技术
  • 2篇钢铁研究学报
  • 2篇浙江电力
  • 2篇第七届全国疲...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力学与实践
  • 1篇实验力学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华东电力
  • 1篇热力发电
  • 1篇东北大学学报...
  • 1篇航空学报
  • 1篇工程力学
  • 1篇能源工程
  • 1篇第十三届全国...
  • 1篇第十七届全国...

年份

  • 1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19
  • 4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3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2
  • 1篇1999
  • 1篇1998
  • 3篇1996
  • 7篇1995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潮湿空气环境下2024-T351铝合金的缺口疲劳强度被引量:5
2014年
采用预腐蚀2024-T351铝合金光滑和缺口试样,在潮湿空气环境下开展了两种应力比(R=-1和0.06)下的腐蚀疲劳试验,获得了相应的S-N曲线。通过光滑与缺口试样的疲劳强度比较,研究了潮湿空气环境下材料的缺口疲劳效应,并进一步获得了不同应力比下疲劳缺口因子(Kf)与疲劳寿命(Nf)之间的实验关系式。结合实测Kf值,对目前工程中的代表性缺口疲劳因子近似估算公式(Neuber公式、Peterson公式、Heywood公式)在腐蚀环境与一定平均应力下的适用性进行了初步检验。
冯先锋叶序斌叶笃毅刘建中
关键词:KF铝合金
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喷丸铝锂合金板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研究了不同喷丸强度下某铝锂合金薄板的硬化层分布,并尝试采用Y.H.Lee模型计算确定了残余应力场沿板厚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提高喷丸强度可以减小塑性硬化层的梯度,从而获得更为均匀的表面强化层;而较高喷丸强度将引入更深的残余应力影响层和更大的残余压应力。
张硕张丽娜叶笃毅刘建中
关键词:喷丸残余应力铝锂合金
镍基高温合金GH4145/SQ的高温低周疲劳行为被引量:4
2002年
主要研究了镍基合金 GH41 45 /SQ在 5 3 8℃高温下的低周疲劳行为与微细观机制。应变控制对称拉压疲劳试验结果表明 ,在循环形变过程中合金主要表现为初始疲劳硬化、随后疲劳软化及最终失稳断裂三个阶段 ,疲劳硬化 /软化速率与作用应变幅密切相关。合金的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和应变—寿命曲线呈现出一定的双线性特征 ;对不同疲劳阶段的金相组织结构检查则揭示出 ,循环塑性应变作用将显著改变合金中沉淀颗粒的几何形状、尺寸和分布状态 ,并将改变位错与颗粒之间的交互作用行为 ,这一机制对合金的循环硬化和软化起促进作用 ;对不同应变幅下疲劳断口的扫描电镜 (SEM)观察则进一步表明了疲劳断口微观形貌特征与作用应变幅相依 ,随着控制应变幅减小 。
梅小瑜许好好徐长威陈小林叶笃毅
关键词:镍基高温合金汽轮机汽缸螺栓金相组织
一种考虑平均应力松弛的汽轮机叶根低周疲劳寿命预测方法被引量:7
2019年
针对汽轮机叶片叶根在实际服役中承受脉动离心载荷以及叶根缺口存在平均应力松弛等特点,开展了叶根材料在应变比R=0下的低周疲劳试验,获得了该材料的平均应力循环松弛规律,并基于Landgraf模型进一步确定了叶根材料的平均应力松弛描述模型。应用局部应变法原理,采用统一模型计算叶根危险部位的局部应力/应变,并采用考虑平均应力松弛的SWT修正模型计算疲劳损伤,建立起一种预测汽轮机叶片叶根低周疲劳寿命的新方法。最后,通过叶根模拟件的低周疲劳试验验证了本文建立的寿命预测方法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在叶根低周疲劳设计时,考虑平均应力松弛能够显著提高叶根的疲劳寿命预测精度。
张孝忠王恭义程凯叶笃毅
关键词:低周疲劳
超超临界机组中压汽门阀盖Alloy783合金螺栓断裂失效分析被引量:10
2018年
超超临界机组汽轮机中压联合汽门(中压汽门)阀盖Alloy783合金螺栓断裂会对人身和设备安全造成极大威胁。为了研究造成Alloy783合金螺栓断裂的主要因素,本文以断裂的Alloy783合金螺栓为研究对象,对螺栓进行了整体数据统计、宏观检查、显微组织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结果发现:Alloy783合金螺栓断裂位置无明显规律,且存在纵向裂纹,因此由于预紧力过大导致断裂的可能性不大;断裂螺栓Alloy783合金中一次?相偏析明显,呈条带分布,晶界二次?相析出较少,分析认为主要由于固溶处理及其后的?时效热处理不充分所致;所有断裂螺栓的疲劳裂纹基本沿晶界扩展,这主要是由于应力促进晶界氧化并导致疲劳裂纹沿着氧化损伤区扩展,裂纹扩展速率由晶界氧化速率控制;断裂螺栓抗应力促进晶界氧化能力差主要是由于晶界缺乏二次?相。
彭以超楼玉民徐绍平王贤明叶笃毅
关键词:超超临界机组固溶处理沿晶断裂
某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紧固螺栓的热-机耦合应力分析
2021年
针对某电厂660 MW超临界汽轮机高压内缸紧固螺栓断裂原因分析需求,以汽缸-螺栓系统为研究对象,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法,并引入子模型分析技术,分别构建了以螺栓光杆模型为基础的汽缸-螺栓整体有限元模型以及考虑螺纹细节的螺栓有限元子模型。以整体模型为基础,结合汽轮机冷启动过程热力参数,模拟了高压内缸及其关键紧固螺栓的温度与耦合应力随启动过程的变化,并确定出螺栓最大耦合应力时刻。进一步采用有限元子模型模拟了该时刻下紧固螺栓的局部热-机耦合应力场,并确定出螺纹牙根部的等效应力分布。通过与螺栓材料的屈服强度进行比较,表明该紧固螺栓与下缸体啮合第一扣螺纹等效耦合应力已超过材料的屈服极限,因此,在实际服役中,循环塑性应变与低周疲劳损伤可能成为紧固螺栓断裂的原因之一。
汪志刚陈腊梅黄一君江峰楼玉民叶笃毅
关键词:紧固螺栓高压缸
关于Neuber方程的理论研究
1995年
关于Neuber方程的理论研究叶笃毅,王德俊(东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沈阳110006)在工程结构中疲劳破坏总是从应力集中部位(如缺口根部)开始,因此,研究缺口处的局部应力和应变分布是缺口件疲劳分析的关键。在描述缺口根部局部非线性应力和应变分布的方法中,...
叶笃毅王德俊
关键词:工程弹性力学应力集中
一种基于能量理论的疲劳缺口系数K<,f>估算方法
叶笃毅王德俊
关键词:缺口应力能量法
疲劳裂纹尖端残余应力场的深度-传感压痕测试与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2012年
飞机和发动机等重要装备承力结构在服役过程中通常承受变幅疲劳载荷作用。直接测量和分析由于过载塑性变形而导致的裂纹尖端附近残余应力场,对于较好地理解变幅加载下疲劳裂纹扩展行为,从而改善和发展疲劳寿命预测模型具有重要价值。本文基于微细尺度的深度-传感压痕(DSI)残余应力测量技术,研究了材料疲劳裂纹尖端附近残余应力场的实用测试技术,获得了铝合金中心裂纹拉伸试样在恒幅及单峰疲劳过载作用下裂纹尖端附近的残余应力场分布。同时,还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分析了相同疲劳载荷下裂纹尖端附近相应的残余应力场分布。相互验证表明:两种方法获得了基本吻合的结果。
刘建中叶笃毅张丽娜肖磊
关键词:疲劳裂纹扩展弹塑性有限元
17-4PH末级长叶片叶根的疲劳强度与缺口效应被引量:2
2017年
采用成组法和升降法开展了室温某17-4PH末级长叶片叶根纵、横方向光滑与缺口试样的疲劳试验,获得了两个方向上材料的S-N曲线,并对典型疲劳断裂试样进行了断口宏微观形貌观察。结果表明:叶片叶根纵、横方向的疲劳强度基本一致,在长寿命区,纵向疲劳强度略高于横向;光滑试样的疲劳断裂主要呈现单裂纹源特征,而缺口试样呈现多裂纹源汇聚的断裂形貌。结合试样缺口根部的弹塑性应变分析,进一步讨论了叶片叶根纵、横方向的疲劳缺口效应。
胡兆辉刘松锋梅林波方旭叶笃毅
关键词:S-N曲线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