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建中

作品数:76 被引量:49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航工业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33篇金属学及工艺
  • 33篇一般工业技术
  • 24篇航空宇航科学...
  • 18篇理学
  • 7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3篇合金
  • 18篇铝合金
  • 14篇应力
  • 12篇钛合金
  • 9篇疲劳裂纹扩展
  • 8篇接头
  • 7篇焊接接头
  • 6篇应力强度
  • 6篇应力强度因子
  • 6篇有限元
  • 5篇疲劳寿命预测
  • 5篇函数
  • 5篇层板
  • 4篇弹塑性
  • 4篇金属
  • 4篇扩展速率
  • 4篇残余应力
  • 3篇弹塑性有限元
  • 3篇多孔
  • 3篇循环应力

机构

  • 63篇中航工业北京...
  • 21篇东北大学
  • 10篇北京航空航天...
  • 6篇浙江大学
  • 4篇北京工业大学
  • 3篇沈阳工程学院
  • 3篇中国直升机设...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北京航空材料...
  • 1篇湖北工业大学
  • 1篇沈阳航空工业...
  • 1篇太原科技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沈阳飞机工业...
  • 1篇南车青岛四方...
  • 1篇中国航发北京...

作者

  • 76篇刘建中
  • 26篇胡本润
  • 24篇谢里阳
  • 11篇陈勃
  • 10篇吴学仁
  • 10篇叶序彬
  • 10篇王利发
  • 9篇朱立群
  • 8篇刘慧丛
  • 6篇马少俊
  • 6篇赵晋芳
  • 5篇丁传富
  • 5篇叶笃毅
  • 5篇张丽娜
  • 4篇回丽
  • 4篇徐灏
  • 4篇叶序斌
  • 4篇尚德广
  • 3篇童第华
  • 3篇李卫平

传媒

  • 13篇航空材料学报
  • 12篇航空学报
  • 11篇机械强度
  • 6篇材料工程
  • 5篇失效分析与预...
  • 4篇东北大学学报...
  • 4篇材料科学与工...
  • 3篇机械设计与制...
  • 2篇机械工程学报
  • 1篇工程设计学报
  • 1篇稀有金属材料...
  • 1篇焊接学报
  • 1篇农业机械学报
  • 1篇中国机械工程
  • 1篇固体力学学报
  • 1篇理化检验(物...
  • 1篇机械工程材料
  • 1篇机械设计
  • 1篇组合机床与自...
  • 1篇中国有色金属...

年份

  • 5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9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1995
  • 3篇1994
  • 2篇1993
7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疲劳裂纹扩展中单峰过载引起的残余应力强度因子计算被引量:7
2011年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模拟由不同过载比单峰过载引起的有限宽板单边裂纹试件裂纹尖端附近的残余应力分布。选用混合高斯模型(正态高斯模型结合高斯指数衰减模型)对沿裂纹方向的残余应力作回归分析,得到残余应力σres与过载应力强度因子Ko1的关系式。在此基础上,利用权函数法计算残余应力强度因子Kres,为建立基于裂尖残余应力的裂纹扩展模型创造条件。
张丽娜吴学仁刘建中
关键词:疲劳裂纹扩展残余应力权函数弹塑性有限元
TA15钛合金潜弧焊焊接接头疲劳损伤研究被引量:7
2007年
本文对TA15钛合金潜弧焊焊接接头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TA15钛合金潜弧焊焊缝晶粒粗大,热影响区晶粒尺寸过渡明显,焊缝与热影响区界限不明显。焊接件的疲劳试验结果表明,潜弧焊焊接接头的疲劳性能较母材有较大的下降,距焊缝中心线距离为6mm~14mm的焊接区域是焊接接头的薄弱部位,疲劳裂纹大多萌生于此区域。
王利发刘建中胡本润丁传富
关键词:TA15钛合金焊接接头
基于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的喷丸铝锂合金板残余应力分布特征被引量:4
2014年
应用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深度-敏感压痕技术研究了不同喷丸强度下某铝锂合金薄板的硬化层分布,并尝试采用Y.H.Lee模型计算确定了残余应力场沿板厚方向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提高喷丸强度可以减小塑性硬化层的梯度,从而获得更为均匀的表面强化层;而较高喷丸强度将引入更深的残余应力影响层和更大的残余压应力。
张硕张丽娜叶笃毅刘建中
关键词:喷丸残余应力铝锂合金
有限板共线多孔MSD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文章应用二维断裂分析有限元软件FRANC2D/L对有限板共线多孔MSD应力强度因子进行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不同损伤模式下的应力强度因子(SIF)随裂纹尺寸变化的规律。将中心孔模式与已有文献结果进行比较表明,数值较为精确,证明了利用该方法得到的SIF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即不同长度裂纹的SIF计算可有效地通过FRANC2D/L的裂纹扩展功能来实现。计算结果表明,MSD裂纹相比单裂纹的SIF有所增加,随着裂纹长度的增加,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某些情况下,MSD裂纹的SIF可按单裂纹的SIF进行计算;影响MSD裂纹SIF的因素主要是邻近裂纹的长度、裂纹间或裂纹与边界的距离。最后文章给出了无主裂纹的MSD和有主裂纹的MSD两种情况的SIF随裂纹扩展历程变化的规律。
赵晋芳谢里阳刘建中李兵
关键词:应力强度因子有限元分析
35钢循环应力应变特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1994年
通过对国产35碳钢进行不同的热处理,获得了两种不同晶粒尺寸的试件,分别对其循环应力一应变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35钢材料的波状滑移特性,晶粒尺寸对其循环应力─应变特性影响不大。两种晶粒尺寸的材料均具有Massing特性,其循环应力─应变曲线可近似用具有相同参数值的方程式ε_a=(σ_a/E)+(σ_a/K') ̄(1/n')进行统一描述。
刘建中谢里阳徐灏
关键词:应力35钢
新型纤维金属混合层板结构的疲劳裂纹扩展与分层行为被引量:9
2012年
为了研究一种新型混合层板的损伤容限性能,针对两种铺层混合层板结构进行了应力比R=0.1,-1下两种锯切缺口尺寸试样的疲劳裂纹扩展试验,对比分析了获得的裂纹扩展a-N曲线数据,并通过对试样进行腐蚀去层,研究了层板的各层分层形态。结果表明,在应力比R=0.1时该新型混合层板疲劳裂纹扩展性能明显优于铝合金板;预浸料两侧添加胶膜比不添加胶膜会导致较好的疲劳裂纹扩展性能;由于裂纹桥接机制作用,锯切缺口尺寸较短层板试样比较长层板试样有较好的裂纹扩展性能;层板中心层铝板较其它层铝板裂纹扩展明显滞后;内层铝板与预浸料间沿裂纹方向呈近似三角形分层。
黄啸刘建中
关键词:疲劳裂纹扩展
恒幅和单峰超载疲劳裂纹尖端区域残余应力场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1年
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恒幅及不同超载比的单峰超载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进行有限元模拟。通过模拟得到的裂纹扩展过程中裂尖塑性区及应力(残余应力)场分析产生裂纹闭合的原因以及对裂纹扩展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残余应力角度分析裂纹扩展是可行的,为建立基于残余应力的裂纹扩展模型提供分析基础。
张丽娜吴学仁刘建中
关键词:疲劳裂纹扩展弹塑性有限元残余应力数值模拟
疲劳寿命概率分布的模糊贝叶斯确定方法被引量:18
1994年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综合经验信息以确定先验分布,同时运用贝叶斯理论将统计推断建立在后验分布基础上,给出了一种由小样本试验数据确定疲劳寿命分布的可靠方法;并用算例进行了说明。
刘建中谢里阳徐灏
关键词:模糊系统贝叶斯定理
基于小裂纹理论的铸造钛合金ZTC4疲劳寿命预测被引量:8
2015年
铸造钛合金ZTC4在飞机和航空发动机上应用日益广泛。深入研究ZTC4疲劳全寿命预测方法,旨在为航空构件的损伤容限设计和寿命预测探索新的途径。本文以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手段,采用板材试样的高周疲劳试验、中心裂纹试样的长裂纹扩展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的断口分析等三种试验,研究了ZTC4在室温恒幅载荷条件下的疲劳断口特征和裂纹扩展行为;对引起疲劳失效的主要原因-材料初始缺陷(夹杂或气孔)进行了定量表征;基于Newman裂纹闭合模型建立了ZTC4长裂纹的(da/d N)-ΔKeff基线数据;通过对平板内埋椭圆裂纹的断裂力学分析,从基于微观结构和断口分析统计确定的初始缺陷尺寸出发,对ZTC4在恒幅载荷条件下两种应力比的疲劳全寿命进行了预测和实验验证,得到了具有较好学术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的研究结果。
童第华吴学仁刘建中胡本润陈勃
关键词:铸造钛合金疲劳寿命预测
300M超高强度钢在模拟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被引量:11
2013年
针对飞机结构部件在服役过程中存在的缝隙积水导致结构材料腐蚀的问题,通过研究腐蚀产物、形貌、失重、腐蚀速率、腐蚀损伤度以及积水溶液与暴露金属的面容比、pH值等的变化,探讨了300M超高强度钢在模拟积水环境中的腐蚀行为。结果表明,300M钢在模拟积水中的腐蚀是从点蚀开始,然后点蚀坑扩展合并,逐渐发展为全面腐蚀,其腐蚀失重和腐蚀损伤度随腐蚀时间的增加而增大,腐蚀损伤度则呈现出幂函数变化趋势;随腐蚀时间的延长,模拟积水环境中的pH值从初期的4.2升到5.2再下降到4.8~5.0,平均腐蚀速率也从0.289g/(m2.h)线性减小到0.120g/(m2.h);电化学交流阻抗结果表明随腐蚀时间的延长,容抗弧半径逐渐增大,说明腐蚀产物对基体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这与腐蚀速率变化规律一致;另外,不同的面容比(腐蚀介质体积与300M钢暴露面积之比)对腐蚀过程的影响是:随面容比的增加,腐蚀失重与腐蚀速率均增大。
张睦林朱立群刘慧丛叶序斌刘建中
关键词:300M超高强度钢腐蚀速率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