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兵

作品数:39 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科技重大专项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化学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4篇理学
  • 2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7篇球菌
  • 16篇脑膜炎球菌
  • 11篇结合疫苗
  • 11篇荚膜
  • 11篇荚膜多糖
  • 10篇脑膜
  • 10篇脑膜炎
  • 9篇免疫
  • 8篇免疫原性
  • 7篇C群
  • 6篇A群
  • 6篇A群脑膜炎球...
  • 6篇C群脑膜炎球...
  • 5篇伤风
  • 5篇破伤风
  • 5篇破伤风类毒素
  • 5篇结合物
  • 4篇肺炎
  • 4篇肺炎球菌
  • 3篇多糖

机构

  • 22篇兰州生物制品...
  • 11篇兰州生物制品...
  • 2篇阿拉巴马大学
  • 2篇中国食品药品...
  • 1篇中国生物技术...

作者

  • 33篇吴兵
  • 26篇刘方蕾
  • 18篇赵志强
  • 16篇王晶
  • 15篇袁菲
  • 14篇谢贵林
  • 12篇孔素娟
  • 11篇刘爱萍
  • 10篇王欣茹
  • 8篇侯亚莉
  • 7篇杨明
  • 5篇崔萱林
  • 5篇杨英英
  • 5篇杜琳
  • 5篇胡浩
  • 4篇罗树权
  • 4篇刘佳
  • 4篇乔瑞洁
  • 4篇李阿妮
  • 3篇范锋锋

传媒

  • 14篇中国生物制品...
  • 12篇微生物学免疫...
  • 3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第八次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9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藻糖及其在微生物领域中的应用被引量:5
1999年
海藻糖是生物体低湿休眠及微生物、生物大分子耐热抗干燥的稳定物质,80年代以来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并做了大量细致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这种独特双糖的理化及分子生物学特性、功能和作用机理以及它的制备和应用前景。
吴兵王辉
关键词:海藻糖生物学功能
三种不同载体的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蛋白质结合疫苗比较研究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通过3种不同载体即破伤风类毒素(TT)、白喉类毒素(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PA)与C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CMP)结合,经免疫小鼠后比较3种结合疫苗的免疫原性。方法将GCMP以ADH作为间隔剂分别与TT、DT和rEPA等3种蛋白质载体结合形成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以GCMP和3种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以研究在其体内的免疫原性。结果GCMP和结合疫苗免疫NIH小鼠后,其血清ELINA结果显示多糖疫苗和结合疫苗均可诱生免疫应答,但使用GCMP免疫小鼠后仅能产生较低水平抗GCMP的IgG抗体,而用3种C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后其血清中产生了较GCMP免疫显著增高的抗GCMP的IgG抗体,并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第2次、第3次免疫与初次免疫相比,IgG抗体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0.001),表明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具有免疫记忆和加强应答效应,且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在小鼠体内产生的抗GCM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体介导的血清抗体体外杀菌试验结果证明,3种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免疫小鼠诱导的IgG抗体均比GCMP具有增强的体外杀菌活性。结论经3种不同载体与GCMP结合后免疫小鼠均产生了比GCMP显著增强的免疫应答。比较研究表明,rEPA是实验中GCMP-蛋白质结合疫苗较好的备选载体。
吴兵刘方蕾杜琳范秀娟王欣茹杨明崔萱林
关键词:荚膜多糖结合疫苗
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工艺稳定性研究
目的:按初步确定的工艺,制备多批A群奈瑟氏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T)的结合物并检测其免疫原性,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对该工艺的稳定性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
刘方蕾吴兵王晶袁菲赵志强杨明谢贵林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荚膜多糖
文献传递
人血清中Hib荚膜多糖抗体定量的ELISA方法建立及初步验证
2012年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活化方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的特性,分别作为包被抗原建立测定人血清中Hib荚膜多糖特异抗体含量的ELISA方法。比较并确定包被抗原,对建立的ELISA方法进行初步验证。方法分别用CNBr和CDAP作为活化剂制备PRP-Ty,经Sepharose CL-4B层析分析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并确定适宜PRP-Ty抗原包被浓度的间接ELISA方法,以人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定量标准品作为阳性标准,通过四参数非线性拟合计算人血清Hib荚膜多糖IgG抗体含量。结果 CNBr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NBr)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向小相对分子质量方向偏移,而CDAP活化法制备的酪胺化Hib荚膜多糖(PRP-TyC DAP)较天然Hib荚膜多糖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无显著变化;两种PRP-Ty在0.65~2.00μg/mL的包被浓度范围内均有良好的包被活性,方法的灵敏度均达到0.02μg/mL IgG抗体检测水平。结论 PRP-TyC DAP作为包被物的ELISA测定方法可以更加真实可靠地反映人血清IgG抗体水平。
侯亚莉袁菲周晖国任静胡浩刘方蕾吴兵谢贵林赵志强
关键词:酪胺ELISA
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比较不同活化试剂、不同载体蛋白质及不同免疫程序对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溴化氰(CNBr)和1-氰基-4-二甲基氨基吡啶-四氟硼酸盐(CDAP)为活化试剂,以己二酸二酰肼(ADH)为连接臂制备W135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roup W135 meningococcal polysaccharide,PSW135)衍生物;以碳二亚胺(EDAC)作为缩合剂,将多糖衍生物分别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白喉类毒素(diphtheria toxoid,DT)和重组铜绿假单胞菌外毒素A(recombin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exotoxin A,r EPA)3种蛋白质共价结合,制备6种PSW135蛋白质结合物;比较4针免疫程序(0、2、4、8周)和3针免疫程序(0、4、8周)对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免疫原性的影响。结果两种活化试剂均能对多糖进行有效活化,且不会破坏多糖的抗原性;制备的6种结合物在小鼠体内均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原性,且具有显著的剂次加强效应;采用间隔2周的3针免疫程序和2.5μg/只的免疫剂量,不同类型的活化试剂和载体蛋白质对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无显著影响,但以DT为载体蛋白质的结合物的免疫加强效应要弱于以TT和r EPA为载体的结合物;延长免疫间隔时间可显著提高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结论初步建立了适用于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的结合工艺,并为结合物在小鼠体内的免疫原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候选免疫程序。
王晶张海红孔素娟袁菲李阿妮刘爱萍刘芳蕾吴兵谢贵林
关键词:免疫程序
不同载体蛋白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比较不同载体蛋白(TT、DT和rEPA)制备的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GAMP)结合物的免疫原性。方法采用溴化氰(CNBr)活化多糖,以无水己二酸二肼(ADH)为连接剂,1-乙基-1-3-(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化二亚胺(EDAC)为偶联剂,制备结合物并免疫小鼠,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与抗载体蛋白抗体及抗GAMP抗体的杀菌活性。结果多糖衍生物、多糖-蛋白质结合物均具有GAMP抗原特异性;结合物免疫小鼠可诱生较单独多糖更高水平的血清抗GAMP IgG抗体和更强的体外杀菌活性,并能产生免疫记忆。结论3种载体蛋白制备的结合物均能提高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
刘方蕾吴兵杜琳曹鑫杨明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疫苗多糖免疫原性
A群奈瑟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物的制备及其工艺稳定性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按初步确定的工艺,制备A群奈瑟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Group A Neisseria meningococcus capsular polysac charide,GAMP)与破伤风类毒素(Tetanus toxoid,TT)的结合物,通过监测关键工艺参数,分析该工艺的稳定性。方法制备8批GAMP-TT结合物,经Sepharose4FF柱层析纯化后,进行各项生化鉴定,采用双向免疫扩散试验检测其抗原性,以结合物皮下免疫小鼠,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抗GAMP及抗TT IgG抗体水平。结果制备的8批结合物工艺关键参数较稳定,均保持GAMP抗原特异性;免疫小鼠后,均可诱生较高水平的血清抗GAMP IgG抗体,并可诱生免疫加强应答。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为GAMP-TT结合疫苗的研制提供了参考。
刘方蕾吴兵王晶袁菲赵志强杨明谢贵林
关键词:A群脑膜炎球菌荚膜多糖破伤风类毒素结合疫苗
C群脑膜炎球菌家兔免疫血清的制备及其群特异性和相关方法专属性分析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制备C群脑膜炎球菌家兔免疫血清,并进行群特异性和相关方法专属性分析。方法用制备的C群脑膜炎球菌菌液免疫青紫兰家兔,经耳缘静脉注射8×109个/ml菌液,0.5~1.0 ml/只,每周1、3、5免疫,共免疫4周,于第6周开始加强免疫,每周2次,连续3周,于末次免疫1周后,经颈动脉采血,分离血清,采用免疫双扩散法检测血清效价。采用ELISA、Western blot及火箭免疫电泳法分析其群特异性和相应方法专属性。结果建立了家兔免疫血清制备方法,制备的3份(1、2、3)免疫血清相应多糖抗体效价分别为1︰8、1︰8和1︰16。自制免疫血清1、3在使用工作浓度下,符合免疫学质量控制ELISA方法的特异性和专属性要求。自制免疫血清3可作为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Western blot检测的Anti-PS血清,在该检测灵敏度下可完全达到与破伤风类毒素(TT)无交叉反应;血清1、2的轻微交叉反应可通过相应抗原预吸收血清消除,从而达到结合物Western blot检测的Anti-PS使用要求。自制3份免疫血清均可用于火箭免疫电泳分析。结论自制的家兔免疫血清可替代商品诊断血清,并达到了ELISA、Western blot及火箭免疫电泳法群特异性和相应方法专属性要求,可用于对C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制备过程的多糖抗原性分析及结合疫苗质量控制。
刘方蕾吴兵侯亚莉杨英英王晶于旭博范锋锋孔素娟袁菲赵志强谢贵林
关键词:脑膜炎球菌免疫血清特异性专属性
离子色谱法测定ACYW135群脑膜炎球菌结合物中Y群及W135群多糖含量
2016年
目的:利用离子色谱法即高效阴离子交换柱层析—脉冲安培检测法( HPAEC-PAD),测定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含量的方法,并加以验证。方法将ACYW135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多糖用三氟乙酸( TFA)水解为特异性单糖(葡萄糖、半乳糖),并去除水解液中残留的TFA,用HPAEC-PAD分析检测,用PA10糖分析柱分离单糖,电化学检测器测定葡萄糖及半乳糖含量,用Chrome-leon色谱工作站记录并分析数据。对上述方法进行专属性、准确性、重复性验证,确定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结果 Y群和W135群多糖在TFA2.5 mol/L(终浓度)、90℃、4 h可完全水解为葡萄糖、半乳糖。对照品葡萄糖及半乳糖在0.10-60.00μg/mL 范围内,质量浓度和色谱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r 均大于0.99,回收率为87.94%-109.80%,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00%-2.00%,检出限为0.05μg/mL(信噪比3∶1),定量限为0.10μg /mL(信噪比10∶1)。结论离子色谱法可同时检测脑膜炎球菌多糖蛋白结合物中Y群和W135群糖含量,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快速,干扰小,重现性好,适用于对相关疫苗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王晶于旭博赵阳孔素娟刘爱萍袁菲吴兵谭小梅谢贵林
关键词:多糖含量
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间苯二酚显色法测定唾液酸含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试验结果的一致性和准确性。方法按照《中国药典》2015版(三部)规定的唾液酸含量测定方法,分析单糖和二糖、载体蛋白质、不同溶液及化学试剂对该方法测定结果的影响;比较加热时间、加入有机相后的放置时间对检测结果的影响。结果选用的不同单糖和二糖中,蔗糖对试验的影响最大,低中高浓度时吸光值分别为0.065、0.196、0.420;其次是核糖,3种浓度的吸光值分别为0.037、0.113、0.187;高浓度的半乳糖、葡萄糖和乳糖的吸光值在0.02左右,对试验结果有一定影响,低浓度时对试验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N-乙酰甘露糖胺在低中高浓度时对结果均无影响。破伤风类毒素、重组绿脓杆菌外毒素A、小牛血清白蛋白、白喉类毒素对检测结果无影响,在500μg/m L质量浓度时吸光值均在0.008以下。选用的不同溶液对试验均无影响。选用的化学试剂中乙醇、低浓度的碳二亚胺以及己二酰肼对试验结果均无干扰,丙酮和脱氧胆酸钠均会对试验造成较大影响。反应液的吸光值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吸光值随着放置时间的延长而降低;第一小时内吸光值下降9%左右。结论在质控过程中,这些外源物质及操作过程对唾液酸含量测定结果有一定影响,应严格按照质量控制标准执行操作。
孔素娟于旭博袁菲王晶刘爱萍李阿妮吴兵谢贵林
关键词:唾液酸分光光度法影响因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