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科荣

作品数:11 被引量:108H指数:5
供职机构:安徽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关节
  • 6篇关节置换
  • 5篇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
  • 4篇全膝关节置换
  • 4篇膝关节置换
  • 3篇置换术
  • 3篇疗效
  • 2篇入路
  • 2篇手术
  • 2篇术后
  • 2篇前方入路
  • 2篇全膝关节置换...
  • 2篇全髋
  • 2篇全髋关节
  • 2篇全髋关节置换
  • 2篇髋关节
  • 2篇髋关节置换
  • 2篇外侧入路
  • 2篇膝关节置换术

机构

  • 8篇安徽省立医院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11篇吴科荣
  • 11篇尚希福
  • 6篇凌晓冬
  • 5篇罗正亮
  • 4篇胡飞
  • 4篇倪喆
  • 2篇陈敏
  • 2篇纪小枫
  • 1篇姚刚
  • 1篇程鹏
  • 1篇吴鸣
  • 1篇李旭
  • 1篇刘曼曼
  • 1篇王姚斐
  • 1篇王晋
  • 1篇张晓琪
  • 1篇倪朝民
  • 1篇徐守芳
  • 1篇沈靖南
  • 1篇黄润华

传媒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安徽医学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华关节外科...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中华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和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在我院行一期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例,女5例;年龄58~73岁,平均65.1岁.
尚希福罗正亮倪喆吴科荣胡飞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股骨远端骨折粉碎性骨折骨关节炎
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缩短全膝关节置换术平均住院日的影响被引量:13
2017年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总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患者手术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住院日和"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次平均总住院日(9.92±2.57)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04±1.17)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起立-行走试验"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与术后出院当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出院当天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可改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单次平均总住院日。
吴鸣尚希福崔俊才张阳韩娟娟吴科荣凌晓冬倪朝民
关键词:物理治疗膝关节置换平均住院日
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比较分析旋转平台、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对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初次行单侧膝关节置换术的350例膝关节病患者临床资料。纳入病例均经临床、X线片或CT确诊。其中选择旋转平台膝关节假体180例设为A组,选择后稳定固定平台膝关节假体170例设为B组,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KSS)、膝关节屈曲度(ROM)及静态稳定性指标,记录两组并发症情况。其中HSS、KSS、ROM、静态稳定性指标等计量资料行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2检验。结果两组术后6个月HSS评分、KSS评分、ROM、横轴向躯体重心(GCP)偏移位置均较术前显著上升,GCP漂移轨迹均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手术前后t=-105. 415、-107. 890、-23. 829、56. 647、78. 339; B组手术前后t=-103. 736、-136. 420、-22. 141、-26. 077、69. 119,均为P <0. 05); A组术后6个月GCP漂移轨迹显著小于B组(t=7. 082,P <0. 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 361,P>0. 05)。结论旋转平台与后稳定固定平台假体均能明显促初次单侧膝关节置换患者术后患肢功能恢复,并发症类似,但前者相对静态稳定性更好。
吴科荣尚希福凌晓冬
关键词:膝关节假体和植入物手术后并发症
氨甲环酸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关节腔内止血的疗效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术中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TXA)在减少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50例,采用软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于术后关节腔内注射20 mL溶有1.0 g氨甲环酸的生理盐水,术后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对照组术后直接向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20 mL,同样夹闭引流管4 h后放开。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显性失血量、输血率、术后复查血常规指标、术后并发症,次要观察指标包括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术后2 d总的引流量、输血人数及输血总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血红蛋白浓度及红细胞比容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凝血功能、血栓发生率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腔内注射氨甲环酸可有效减少全膝关节术后出血量、输血率,同时并不增加血栓发生风险。
吴科荣尚希福凌晓冬罗正亮储林洋
关键词:氨甲环酸全膝关节置换术出血量
直接前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临床效果对比被引量:23
2018年
背景: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已经成为关节外科近年来最成功的手术之一。随着手术技术的进步,人们希望能找到一种更符合快速康复(ERAS)要求的手术方式。直接前方入路THA成为一种热门的选择。目的:探讨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THA近期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按时间顺序,依次抽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分别采用直接前方入路和后外侧入路行THA的两组病历资料,每组100例。所有患者均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髋臼前倾角、髋臼外展角、平均髋臼假体直径、术后1个月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切口长度、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髋臼外展角、髋臼前倾角、平均假体直径及并发症发生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少)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直接前方入路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定量表8个维度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后外侧入路组(P<0.05)。结论:直接前方入路THA与后外侧入路THA相比,可以明显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和住院时间,对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倪喆尚希福吴科荣唐国霖罗正亮陈敏
关键词: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生活质量
Ezrin表达变化及其对原发性骨肉瘤预后的意义
2012年
目的:了解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表达的变化情况以及其对骨肉瘤预后的意义。方法:收集25例Ezrin表达阳性的原发性无转移骨肉瘤患者在新辅助化疗前的活检标本及化疗后的手术标本,用RT-PCR检测同一患者在化疗前、后标本中Ezrin表达的变化情况,分析Ezrin表达变化与各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再对所有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找出与骨肉瘤患者生存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结果:25例原发性骨肉瘤患者中有64%在术前化疗后Ezrin表达发生显著下调,另有36%未见明显变化。Ezrin表达变化显著者与骨肉瘤的病理类型(P=0.037)、恶性程度(P=0.006)、对化疗反应(P=0.017)及转移或复发(P=0.041)密切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与Ezrin表达变化(P=0.001、P=0.002)及对术前化疗反应有统计学相关性(P=0.001、P=0.002),多因素分析显示Ezrin表达变化是骨肉瘤患者无病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P=0.014)。结论:Ezrin在术前新辅助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与骨肉瘤预后密切相关,可据此将患者分为复发和转移的高危患者和低危患者,从而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
尚希福王姚斐李旭吴科荣凌晓冬沈靖南王晋
关键词:骨肉瘤预后EZRIN
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研究被引量:4
2016年
背景:目前接受全髋关节翻修手术患者越来越多,但针对PaproskyⅢ、Ⅳ型髋臼缺损的手术报道仍较少。目的:分析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对28例PaproskyⅢ、Ⅳ型髋臼缺损患者行全髋关节翻修手术。结果:2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03.1±24.9)min,平均术中出血量(260.1±23.8)ml,平均住院时间(14.3±2.6)d,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6.3±3.9)个月,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总分及功能、疼痛、畸形及关节活动度等4项指标均较术前显著提高,有统计学差异(P〈0.001);末次随访时,28例患者的X线片显示多孔钽杯或钽金属垫块均无位移,并与骨面保持紧密接触,骨缺损部位获得理想填充,植骨整合替代情况满意,于假体周围呈现有辐射状骨小梁密度增加影像,且无假体周围透亮线或骨溶解;所有患者多孔钽杯或钽金属垫块均获得良好骨长入,假体稳定,生存率为100%;术前旋转中心较对侧高3~31mm,平均(13.7±2.5)mm,术后较对侧高0~8Ⅳin,平均(2.6±0.4)mm:术后多孔钽杯外展角43°-56°,平均48.3°±3.2°。结论:多孔钽杯及钽金属垫块在PaproskyⅢ、Ⅳ型髋臼缺损翻修中的应用近期疗效满意,不仅可较好地帮助患者解除疼痛,同时可达到恢复髋关节生物解剖结构及髋关节功能的目的。
黄润华尚希福胡飞吴科荣唐国霖
关键词:髋臼缺损翻修
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输血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血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445例接受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根据患者是否输异体血分为输血组和未输血组。
罗正亮尚希福倪喆吴科荣胡飞凌晓冬纪小枫
关键词:全膝关节置换输血
Inter TAN治疗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疗效评价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评价应用新一代股骨近端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患者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二科2010—2012年采用Inter TAN髓内钉系统治疗的股骨近端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粗隆下骨折)患者55例,男20例,女35例;年龄48-88岁,平均(71.09±9.22)岁;左侧23例,右侧32例。骨折按改良Jensen-Evans分型,其中Ⅰ型4例,Ⅱ型14例,Ⅲ型23例,Ⅳ型11例,Ⅴ型3例。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死亡率、骨折愈合时间及末次Harris评分。根据患者术后优良率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 1例患者于术后第5天死亡,其余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个月,平均(9.50±3.95)个月,手术时间(71.71±16.08)min,术中出血量(182.00±59.94)mL,X线示骨折均愈合,骨折愈合时间(3.12±0.62)个月。术后未发生头颈短缩、股骨头颈切割、股骨干骨折、髋内翻及术后感染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Harris评分为66-94分,平均(84.12±6.83)分,优15例,良26例,中10例,差3例,优良率为74.55%。结论 Inter TAN髓内钉设计符合股骨近端生物力学特点,能有效地恢复股骨近端稳定性,是各种复杂性粉碎性股骨近端骨折的良好选择,能缩短患者卧床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唐国霖姚刚吴科荣凌晓冬尚希福
关键词:髓内钉股骨近端骨折疗效
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临床疗效比较被引量:51
2016年
目的比较侧卧位直接前方入路与后外侧入路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14年7至12月间在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行单侧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04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直接前方入路组(DAA)和后外侧入路组(PLA)。所有手术均由同一组医师完成。对两组患者的一般状况、围手术期各指标以及术后随访功能康复及影像学Harris评分、WOMAC评分以及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均得到有效随访,随访时间10~16个月,平均14个月。两组在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前血红蛋白(Hb)浓度以及输血例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A组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引流量明显低于PLA组,而术后Hb浓度则明显高于PLA组(P〈0.05)。DAA组术后1个月Harris评分[(83.6±7.1)比(79.8±6.6),P〈0.05]、WOMAC评分[(28.9±6.1)比(36.1±6.9),P〈0.001]以及VAS评分[(2.2±0.9)比(2.9±1.1),P〈0.05]均明显优于PLA组。两组病例在影像学评价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侧卧位DAA全髋关节置换术与后外侧入路相比,在不影响患者临床疗效的前提下,能显著减少手术创伤、减轻术后疼痛、有利于术后早期康复,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入路。
罗正亮陈敏尚希福胡飞倪喆程鹏纪小枫吴科荣张晓琪
关键词:侧卧位后外侧入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