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旭东
- 作品数:13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内蒙古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 如何提高规模化种羊场的管理效率
- <正>引言种羊的优劣决定着肉羊产业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优质种羊是有效提高肉羊生产性能的基础。为了生产更多高生产性能的优质种羊,规模化种羊场需要不断对其优良的高产品种进行选育。规模化种羊场信息管理系统的大力应用,使的优...
- 奥旭东王建国
- 关键词:种羊场规模化养殖信息管理系统
- 文献传递
- AID基因的表达调节及其在牛早期胚胎发育中的主动去甲基化作用
- 哺乳动物精子与卵母细胞融合后,基因组开始剧烈的表观遗传重编程。首先,来自父本基因组的雄原核在没有分裂的情况下迅速的去除DNA甲基化,母本基因组则随着DNA复制,发生被动DNA去甲基化。父本基因组的这种不依赖DNA复制、主...
- 奥旭东
- 关键词:胞苷脱氨酶
- 人原始生殖细胞的特化和表观遗传重编程研究进展
- 2017年
- 原始生殖细胞(primordial germ cells,PGCs)起源于原肠胚阶段,是生殖细胞的前体细胞,由特定细胞经过一系列分子调控特化而成。PGCs完成特化后迁移进入生殖嵴,在迁移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表观遗传修饰的动态变化,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修饰等。PGCs迁移的后期会发生两性分化,迁入生殖嵴的PGCs影响原始性腺的发育。有关小鼠PGCs特化、迁移/增殖和两性分化等的机制已得到了广泛研究,而在人类中则由于伦理以及材料获取困难等因素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该文综述了人原始生殖细胞(human PGCs,h PGCs)的特化机制、表观遗传调节在其特化和迁移过程中的作用以及h PGCs对性腺形成的影响。
- 樊春彪奥旭东于海泉
- 牛早期胚胎发育中AID基因的表达及其调节区DNA甲基化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
- 2016年
- 以具有DNA主动去甲基化作用的活化诱导胞苷脱氨酶(Activation-induced cytidine deaminase,AID,亦称为AICDA)基因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在牛卵母细胞及体外受精胚胎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变化及其调节方式,揭示细胞重编程分子机制。应用Real-time PCR、BSP(Bisulfite Sequencing PCR)和免疫荧光化学等方法分析DNA甲基化对牛早期胚胎发育中AID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AID基因在牛早期胚胎发育中受DNA甲基化的调控,AID基因的T-DMR(tissue-dependent and differentially methylated region)位于其转录起始位点-88 bp--431 bp。在牛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T-DMR第2和第3号Cp G位点的DNA甲基化明显去除,而其他位点都未发生变化。卵母细胞在成熟过程中AID基因的积累与DNA甲基化状态变化相关。在牛体外受精胚发育早期的各阶段,尽管AID基因的表达不同,但AID基因T-DMR除第2和第3号CpG位点一直都维持去甲基化状态外,其他位点始终维持甲基化状态。推测其表达的变化可能是胚胎基因组激活有关。以上研究表明,AID基因T-DMR的低甲基化与其表达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发现,从卵母细胞成熟期到桑椹胚期,AID蛋白都是均匀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而囊胚时期大量AID蛋白集中于内细胞团,这可能对于内细胞团多能性的维持起重要作用。综上所述,牛卵母细胞成熟中积累的AID作用于受精过程,其启动子区的DNA去甲基化与AID基因的表达有关,胚胎基因组激活后AID基因的表达可能与胚胎发育有关。
- 奥旭东萨如拉王杰王会敏于海泉
- 关键词:牛体外受精胚胎DNA甲基化
-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BD1在牛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观遗传变化及其对发育相关基因的作用
- 根据MBD1基因调节区序列设计引物,利用甲基化PCR测序分析方法分析牛五种组织中MBD1调节区的甲基化变化,及其表达水平。在此基础上,检测该T-DMRs区在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甲基化变化,并通过RT-PCR检测M...
- 王会敏奥旭东于海泉
- 关键词:DNA甲基化
- Valproic Acid处理对牛卵母细胞及胚胎发育的影响
- 本实验以牛卵母细胞及胚胎为研究对象,探讨VPA处理对牛卵母细胞减数分裂、体外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6mM以上VPA浓度对GV期卵母细胞有致死作用,1.5mM以下对卵母细胞成熟没有明显影响,但影响卵丘细胞扩散...
- 高海霞奥旭东白海栋于海泉
- 关键词:ACID卵母细胞组蛋白去乙酰化
- MBD1基因在牛组织中表达及DNA甲基化修饰
- 化CpG 结合蛋白MBD1 是MBDs 家族成员,能够结合甲基化及非甲基化的DNA,通过抑制域抑制基因的转录,在DNA 甲基化和转录抑制之间起重要联系作用.本研究对牛组织中的MBD1 基因的表达情况及DNA 甲基化状态进...
- 王会敏奥旭东岳永莉高海霞于海泉
- 关键词:DNA甲基化MRNA
- 绒山羊表达红色荧光及转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基因体细胞核移植胚胎的制备被引量:4
- 2008年
- 利用含有红色荧光和Neor基因双选择标记的IGF1毛囊特异表达载体pCDsR-KI转染绒山羊胎儿成纤维细胞,经G418筛选获得具有红色荧光的IGF1转基因细胞.核移植操作前,通过比较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不同时间的成熟率以及核与极体的距离,确定20h为绒山羊卵母细胞的最佳成熟时间.比较了不同激活方法和培养体系对孤雌胚激活效率和孤雌胚早期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IA23187+6-DMAP组的激活效率和囊胚率(88.7%&21.6%)均稍高于乙醇+6-DMAP组(86.4%&20.4%),但二组相应数据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选择前者作为转基因核移植胚的激活方案;SOFaa和CR1aa两种体外培养体系中,孤雌胚卵裂率(86.8%vs83.9%)和囊胚率(23.1%vs17.2%)均差异不显著(P〉0.05),选择结果较好的SOFaa组.比较了不同电融合参数的融合效果,结果表明:190V/mm处理组结果(62.4%)显著高于130V/mm(32.8%)和200V/mm(42.9%)组(P〈0.05).通过T-SCNT获得转基因重构胚胎203枚,48h卵裂率为79.3%(161/203),第7~9天囊胚发育率为15.3%(31/203).所得到的31枚囊胚中,较强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囊胚数为17枚(阳性率为54.8%).随机挑选两枚红色荧光囊胚以PCR法进行鉴定,结果全部为转基因阳性.以上结果显示:(i)表达载体的红色荧光蛋白和Neor基因可以正常表达可获取转基因细胞和阳性转基因胚胎;(ii)所制备转基因囊胚仍有部分不表达红色荧光蛋白,说明即使选择转基因阳性细胞进行核移植所得囊胚也并非全部为转基因阳性,在囊胚期进一步筛选是必要的;(iii)通过TSCNT操作及优化,成功获得了表达红色荧光并同时转有IGF1基因的绒山羊胚胎,为绒山羊的转基因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 郭旭东杨东山奥旭东吴侠李光鹏王玲玲宝明涛雪莲旭日干
- 关键词:绒山羊毛囊胎儿成纤维细胞转基因体细胞核移植
- MBD1基因在牛组织中表达及DNA甲基化修饰
- 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BD1是MBDs家族成员,能够结合甲基化及非甲基化的DNA,通过抑制域抑制基因的转录,在DNA甲基化和转录抑制之间起重要联系作用。本研究对牛组织中的MBD1基因的表达情况及DNA甲基化状态进行检测,...
- 王会敏奥旭东岳永莉高海霞于海泉
- 关键词:DNA甲基化MRNA表达
- 文献传递
- 牛组织中MBD1基因表达及其DNA甲基化调节被引量:3
- 2012年
- DNA甲基化是主要的表观遗传调节方式,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的表达,甲基化CpG结合蛋白MBD1能够结合甲基化及非甲基化的DNA,通过抑制域抑制基因的转录,在DNA甲基化和转录抑制之间起重要作用,但DNA甲基化对MBD1自身的调节作用还不清楚。本研究首先利用RT-PCR检测成年牛心脏、肾脏、肝脏、睾丸及卵巢5种组织中MBD1基因mRNA的表达;并根据牛MBD1调节区序列,针对其中的12个CpG位点设计引物,利用甲基化PCR测序分析方法,分析该调节区的DNA甲基化状态在牛5种组织中的变化。结果表明,在牛的5种组织中,MBD1基因在心脏和肾脏的表达量低于肝脏、睾丸及卵巢,且差异显著(P<0.05);DNA甲基化检测显示,心脏和肾脏MBD1调节区的甲基化比率较肝脏、睾丸及卵巢甲基化低,说明调控区DNA甲基化与MBD1基因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相关。
- 王会敏奥旭东岳永莉高海霞于海泉
- 关键词:DNA甲基化MRNA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