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昕
- 作品数:12 被引量:7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电力布局优化与能源综合运输体系被引量:26
- 2009年
- 能源运输体系是目前中国经济体系中的一个薄弱环节。中国传统的能源运输体系包括铁路、公路和海运,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运输要求。构建包含输电网络在内的现代能源综合运输体系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地域辽阔,能源资源与需求逆向分布,能源综合运输体系除了承担基本能源输送功能之外,还可肩负能源和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本文分析能源运输系统现状后发现,目前以铁路为主、以运煤为主的能源运输系统并非最优。通过构建模糊多目标多指数运输模型,综合考虑能源外部成本以及时间成本、损耗和投资等各个因素,本文得出最优的能源运输体系。实现这一最优体系,需要改变现有电力就地平衡的布局原则,提高区域间输电比例和输电效率。
- 林伯强姚昕
- 关键词:社会成本电力输送
- 节能和碳排放约束下的中国能源结构战略调整被引量:270
- 2010年
- 经济发展和能源需求的阶段性特征、节能减排的基本国策以及气候变暖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制约,都要求中国能源战略,尤其是能源结构战略,进行相应调整。以往中国的能源战略规划主要是从能源储备和能源生产,即能源供给侧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能源结构战略亟待调整。要从供给和需求双侧管理来考虑满足能源需求问题,要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满足能源需求的一个约束。建立优化模型,得到反映节能和排放约束下的最优能源结构,进而通过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能源结构变化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的影响,结果表明:政府的可再生能源规划对二氧化碳减排具有重要的正面影响,但二氧化碳排放约束改变能源结构导致的能源成本增加,对宏观经济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因为中国许多重要行业对煤炭和火电的依赖程度依然很高,所以,现阶段通过改变能源结构减排的空间不大,应该重视其他方面的节能减排努力。
- 林伯强姚昕刘希颖
- 关键词:能源需求二氧化碳排放能源结构
- 交通基础设施与城市空气污染——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被引量:198
- 2019年
- 为了探寻现阶段加强交通基础设施能否提升城市空气质量,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分析了居民效用、交通基础设施与空气污染的相互作用机理,并运用2000—2012年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为控制内生性问题,本文采取反映样本城市地形特征的城市坡度指数作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的工具变量,估计了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空气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能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通过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偏误后,改善作用更加明显,且大于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增加对空气污染的边际影响;与道路投资相比,道路面积的增长对空气质量的改善效应更好。本文的政策启示是:现阶段城市建设应该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并举,通过交通基础设施的供给侧角度,寻找城市空气污染难题的解决思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平衡与充分发展。
- 孙传旺罗源姚昕
- 关键词:交通基础设施空气质量
- 中国能源综合运输体系及其宏观影响被引量:10
- 2010年
- 能源运输已成为中国经济中一个脆弱的环节,构建现代综合能源运输体系成为当务之急。所谓的现代综合能源运输体系即在基本输送功能之外还要肩负能源、环境资源优化配置的职能。本文通过构建多指数运输模型,得出一定电力传输比例下最合理的能源输送体系。该体系的实现需要改变现有电力布局原则,提高区域间输电比例。之后通过CGE模型进行模拟,发现提高输电比例可以促进经济发展,降低能源强度和排放,从而有助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 姚昕孔庆宝
- 关键词:能源运输社会成本
- 虚假信息、投资者信念与传媒治理
- 自中国建立证券市场以来,短短的十几年间发展迅速,但也存在部分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证券信息从发布到被广大投资者了解,进而影响投资者信念并最终反映到证券价格上,信息传递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环节。证券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必须保持准确...
- 姚昕
- 关键词:证券市场虚假信息信息传递
- 文献传递
- 改革化石能源补贴可以支持清洁能源发展被引量:37
- 2011年
- 能源补贴是使生产者或消费者的能源价格偏离市场价格的政府干预,在发展中国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能源补贴通过对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以及能源结构影响进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这一根本目标。本文在考虑外部成本的情况下,采用价差法估算了中国2007年的终端能源价格补贴,结果表明:2007年中国的能源补贴占GDP的4.51%。其中对成品油的补贴最多,其次是煤炭和电力。与化石能源过度补贴相反的是,政府对清洁能源发展的现有补贴规模很小,还不能弥补清洁能源完全发电成本。CGE模型结果表明:取消化石能源补贴,能显著减少一次能源消费和二氧化碳排放,但对宏观经济的冲击较大。如果在取消能源补贴的同时,将补贴投入清洁能源部门,对宏观经济将有正面影响,对社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 姚昕蒋竺均刘江华
- 关键词:能源补贴
- 中国经济变革与能源和环境政策——首届中国能源与环境经济学者论坛综述被引量:5
- 2017年
-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阶段,能源与环境在绿色发展议题中的关键作用愈加明显,一系列粗放发展模式下积累的能源与环境问题亟待解决。近几年在国家发展的重大需求引领下,能源与环境经济学科得到了长足发展。为科学解释现阶段中国能源约束与环境污染等现实经济现象,探讨适应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的宏观经济政策与产业调整路线,
- 林伯强孙传旺姚昕
- 关键词:能源约束环境政策经济学者经济变革宏观经济政策
- 基于增长视角的中国最优碳税研究被引量:140
- 2010年
- 气候变化问题目前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探索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成为气候变化背景下人类必须作出的共同选择。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需研究在保障经济发展的前提下,如何进行经济转型和碳减排。碳税作为有效的市场减排手段,为各国政府所提倡。本文从微观主体出发,充分考虑中国经济增长阶段性特征,并通过求解在增长约束下基于福利最大化的动态最优碳税模型,得到最优碳税征收路径,并测算其宏观影响。结论发现开征碳税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效率,并可以调整产业结构。在保障经济增长的前提下,中国最优碳税是一个动态的渐进过程。随着经济增长,经济社会承受力不断提高,最优碳税额逐渐上升。在具体的政策实施中,开始比较低的碳税可以使经济社会避免受到比较大的冲击。
- 姚昕刘希颖
- 关键词:二氧化碳排放
- 反宏观经济学教条——实际利率行为与长期期限结构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根据名义利率变动及其对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影响区分出"狭义流动性陷阱"和"广义流动性陷阱",我国1997年底出现通货紧缩以后不存在两种意义的"流动性陷阱"。将微观金融市场的利率期限结构方法引入中国长期经济波动和宏观分析,会发现经济周期上行和向下转折之后相关变量间分别存在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率<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其原因在于名义利率调节无论在时间和幅度上都落后于通货膨胀率变动。利率连续下调等货币政策操作对投资、产出、就业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效果,其传导机制包括增加企业利润、降低国债成本、改变经济主体预期、降低汇率升值压力并增加进口等。宏观经济学教科书中宣示"经济衰退期间货币政策无效"起因于误解凯恩斯而导致的"宏观经济学教条",应该予以摒弃。
- 刘明姚昕
- 关键词:通货紧缩货币政策效果
- “双碳”目标下的跨区域输电:突出问题及完善对策被引量:5
- 2022年
- “双碳”目标的提出,意味着电能在终端能源使用的总量和比例都将持续增加。由于我国西部地区资源禀赋较好,而东部地区用电负荷较大,跨区域输电成为必然选择。当前我国跨区域输电存在缺乏与国内统一大市场相适应的全国整体电网规划、跨区输电交易价格机制不完善、储电和长距离输电技术有待提升、送电省外售绿电意愿下降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应通过加强输电网顶层设计、优化交易电价定价机制、加强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研发、减少区域壁垒和地方保护阻碍、完善绿电交易市场等举措,实现送电省满意、通道利用率合理和受电省称心的目标。
- 姚昕孙永平
- 关键词:新能源储能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