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亚澎

作品数:38 被引量:239H指数:10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8篇腰椎
  • 15篇椎间盘
  • 15篇脊柱
  • 13篇退变
  • 13篇退变性
  • 10篇侧凸
  • 7篇融合术
  • 7篇椎体
  • 7篇脊柱侧
  • 7篇脊柱侧凸
  • 6篇退变性腰椎
  • 5篇颈椎
  • 5篇后路
  • 5篇脊髓
  • 4篇腰椎侧凸
  • 4篇腰椎退变
  • 4篇腰椎退变性
  • 4篇手术
  • 4篇退变性脊柱侧...
  • 4篇退变性腰椎侧...

机构

  • 34篇河北医科大学...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河北医科大学...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衡水市第四人...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河北省老年病...
  • 1篇华北理工大学

作者

  • 38篇孙亚澎
  • 28篇丁文元
  • 24篇申勇
  • 21篇张为
  • 12篇杨大龙
  • 10篇马雷
  • 8篇王辉
  • 6篇李宝俊
  • 6篇张迪
  • 6篇曹来震
  • 5篇张英泽
  • 4篇张男
  • 4篇郭金库
  • 4篇李佳奇
  • 3篇杨思东
  • 3篇王亚朋
  • 3篇王林峰
  • 3篇赵茗
  • 3篇张飞
  • 2篇宋艳丽

传媒

  • 7篇中华骨科杂志
  • 6篇中华外科杂志
  • 5篇中华解剖与临...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华创伤骨科...
  • 2篇中国骨与关节...
  • 2篇第二届首都骨...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脊柱脊髓...
  • 1篇中华老年骨科...
  • 1篇第四届中华骨...
  • 1篇第八届全国创...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3篇2016
  • 7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3篇2009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鼠腰椎侧后方入路节段失稳模型的建立及初步结果
2024年
目的 建立大鼠腰椎侧后方入路节段失稳模型并利用影像学方法进行评价。方法 取健康4月龄SD(Sprague-Dawley)大鼠10只,均经腰椎侧后方入路,距后正中线8 mm纵行切口,沿肌间隙钝性分离,暴露L_(5)水平关节突与横突及L_(4~5)椎间隙,进行针刺椎间盘及上关节突的切除。于术后8周行腰椎间盘CT、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术后8周影像学改变较为明显,椎间盘退变显著,可见椎体边缘骨赘形成,曲度变直,部分出现脊柱侧弯。结论 大鼠腰椎侧后方入路节段失稳模型的建立取得良好的初步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
吴晗孙亚澎侯丽媛李佳奇郭磊张为
关键词:椎间盘退行性变腰椎失稳
两种通道下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2
2019年
目的探讨固定管径通道(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与可扩张通道(Quadrant通道)辅助下MIS-TLIF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DLS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MIS-TLIF手术治疗59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微创手术采用辅助通道的不同,将59例患者分为MED组(27例)与Quadrant组(32例),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1~29个月,平均18.5个月.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卧床时间、术后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变化程度、融合率、多裂肌萎缩程度、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结果MED组手术时间(161.7±22.4)min,相对于Quadrant组(145.6±19.4)min较长(t=4.541,P<0.01);MED组术中出血量(138.1±26.9)ml,较Quadrant组(155.6±21.5)ml减少(t=-2.724,P<0.01);MED组术后卧床时间(2.3±0.7)d,较Quadrant组(3.5±1.1)d缩短(t=-4.564,P<0.01).与Quadrant组相比,MED组术后第1、3天CK水平升高程度较低(P<0.01),术后第5天两组患者CK均恢复到正常水平.MED组术后第3天及12个月腰背痛VAS评分较Quadrant组降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VAS评分和ODI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12个月MED组ODI均低于Quadrant组(P<0.05).MED组融合率为88.9%(24/27),Quadrant组融合率为93.8%(30/32),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年MED组10例患者和Quadrant组12例患者复查腰椎MRI,测量多裂肌面积计算手术前后萎缩比,MED组为0.12±0.05,Quadrant组为0.22±0.04,MED组腰背肌肌肉萎缩程度较轻(t=-2.428,P<0.05).两组患者术中各发生1例硬脊膜囊破裂,即予明胶海绵联合纤维蛋白胶进行封堵,术后均未发生脑脊液漏;Quadrant组1例患者发生切口表皮坏死致延迟愈合,另1例发生脂肪液化.结
李士学李士学张为孙亚澎张飞高原李佳奇李佳奇王宪正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退行性变椎管狭窄脊柱融合术
超短节段减压固定治疗腰椎退变性侧凸的近期疗效
目的:探讨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超短节段固定和选择性减压矫形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意义.方法:统计2003年4月到2008年4月间我院收治并且需要手术治疗的1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的分析其临床资料,所有的患者均接受后路超超短节...
李宝俊丁文元申勇张为孙亚澎
关键词:椎管狭窄侧凸退变性脊柱融合
17β-雌二醇通过整联蛋白α1β1、α2β1抗大鼠髓核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2013年
【摘要】目的探索胞膜整联蛋白α1β1、α2β1参与的17β雌二醇抗大鼠腰椎间盘髓核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髓核细胞,细胞传代至第3代,用不含胎牛血清和酚红的培养液培养,按以下分组实验:对照组,加入少量乙醇作为对照;雌激素组,加入17β-雌二醇干预;雌激素+抑制剂组,加入17β1雌二醇和雌激素受体抑制剂ICI182780干预。细胞培养48h后,行流式细胞术以及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细胞一胶原黏附实验检测细胞与I、Ⅱ型胶原的粘附水平;western印迹法对整联蛋白亚基α1β1、β1定量检测。结果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到髓核细胞Ⅱ型胶原呈阳性,髓核细胞纯度较高。各组细胞凋亡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4.20,P〈0.001)。雌激素组凋亡率低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组细胞对I型胶原的黏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Ⅱ型胶原的黏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68,P〈0.05),雌激素组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整联蛋白α1亚基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α2和β1亚基表达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雌激素组高于对照组和雌激素+抑制剂组,对照组与雌激素+抑制剂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7β1-雌二醇抗大鼠髓核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为上调了整联蛋白α2β1的表达,进而增强了细胞与胞外Ⅱ型胶原的黏附作用。
杨思东丁文元宋艳丽谷体心杨大龙孙亚澎马雷路宽郭旭朝
关键词:雌二醇椎间盘细胞凋亡
颈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颈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2019年3月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脊柱外科行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的17例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例、女6例,年龄42~81(57.1±8.7)岁。记录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及相关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颈椎Cobb角、手术节段活动度(ROM)变化。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和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神经功能。末次随访时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71.1±10.1)min、手术出血量(76.9±16.4)mL、住院时间(6.3±1.7)d。术后均获随访12~18(13.7±1.9)个月。本组1例患者发生硬脑膜撕裂,余患者未发生脊髓损伤、重要血管损伤、脑脊液漏和伤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1、3、12个月颈椎Cobb角分别为21.6°±4.2°、24.2°±4.1°、22.8°±3.8°,与术前的17.8°±3.9°比较有所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各时间点手术节段RO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12个月NDI分别为16.8%±2.1%、14.3%±1.8%、12.3%±1.9%,与术前的32.4%±2.4%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各时间点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3、12个月JOA评分分别为(12.8±2.4)、(14.4±1.8)、(15.2±1.9)分,与术前的(8.6±2.2)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术后12个月与术后1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按照改良MacNab标准评价手术疗效,其中优9例、良6例、可2例,总体优良率15/17。结论后路经皮大通道全内镜椎板减压术治疗单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手术视野大、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须严
陈松张为索世琪王云霞孙亚澎付治安
关键词: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旁肌的影像学差异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2
2012年
目的观察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旁肌的影像学变化,分析其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2004年4月至2011年8月66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为研究对象(侧凸组),确诊为腰椎管狭窄症并且资料齐全的66例患者为腰椎管狭窄组,于我院体检的资料齐全的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三组间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匹配。应用ImageJ软件测量3组MRIT2WI上L1~S1椎间盘水平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和脂肪浸润百分比。所测数据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侧凸组有双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中,凸侧和凹侧多裂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在L1-2、L2~3、L3-4、L4~5、L5-S1水平分别为18%±4%、21%±4%、27%±4%、34%±6%、42%±10%和25%±8%、30%±7%、35%±7%、40%±10%、44%±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95、9.30、5.35、2.78、2.38,P〈0.05);凸侧和凹侧最长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在L3-4、L4~5水平分别为25%±9%、28%±8%和27%±9%、31%±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2和3.48,P〈0.05);两侧多裂肌和最长肌横截面积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组有单侧神经根症状的患者中,凸侧和凹侧多裂肌脂肪浸润百分比在L1-2、L2-3、L3~4、L4-5、L5-S1水平分别为18%±5%、23%±5%、29%±5%、34%±6%、42%±9%和23%±6%、30%±7%、36%±7%、41%±10%、45%±8%,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7、7.96、6.43、3.86、2.15,P〈0.05);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两侧最长肌横截面积及其脂肪浸润百分比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两侧椎旁肌存在不对称性退变,凹侧大于凸侧;脊柱畸形和神经根压迫可能是引起椎旁肌不对称性退变的重要因素:椎旁肌不对称件很变对判断脊梓侧凸的讲展且有
谢冬晓丁文元申勇张英泽杨大龙孙亚澎徐佳欣张峰
关键词:脊柱侧凸腰椎腰肌脂肪组织椎管狭窄
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机制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脊髓损伤(SCI)后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健康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60只,随机分为川芎嗪治疗组(TMP组)、单纯脊髓损伤组(SCI组)和假手术组(Sham组),每组20只。Sham组只暴露脊髓,不打击。SCI组和TMP组采用Allen法损伤大鼠T9脊髓节段,复制SCI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30 min,TMP组腹腔注射川芎嗪200mg/kg,每日1次,共7次;SCI组和Sham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生理盐水。于术后1、3、7、14 d随机抽取各组动物5只,进行后肢功能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评分、脊髓组织HE染色、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和磷酸化的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 STAT3)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与Sham组相比,SCI组术后各时间点BBB评分均显著降低,形态学出现典型的SCI改变,脊髓组织中IL-17和p STAT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SCI组相比,TMP组术后3、7、14 d BBB评分均显著升高,SCI改变减轻,脊髓组织中IL-17和p STAT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川芎嗪可通过抑制STAT3活性降低IL-17水平,促进SCI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
张男赵茗孙亚澎
关键词:脊髓损伤川芎嗪白细胞介素17
Modic改变与椎间盘高度及椎体骨质增生的关系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 研究Modic改变与椎间盘高度及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的关系,探讨Modic改变在腰椎退变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2011年4月至2012年4月150例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MRI及腰椎正侧位X线检查,选择患者L1~2至L5~S1椎间盘为研究对象,150例患者共观测750个椎间盘、椎体及椎间盘邻近终板.观察患者腰椎终板Modic改变的发生率、椎间盘高度以及椎体边缘骨质增生程度,定义椎间盘高度/椎间盘平均高度<50%为椎间盘塌陷.将所有患者腰椎间盘分为4组,A1组:椎间盘塌陷,椎体无或轻度骨质增生;A2组:椎间盘塌陷,椎体重度骨质增生;B1组:无椎间盘塌陷,椎体无或轻度骨质增生;B2组:无椎间盘塌陷,椎体重度骨质增生.采用x2检验方法,对4个组Modic改变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高度以及椎体骨质增生与Modic改变的关系.结果 4组共观测了750个椎间盘,A1组208个椎间盘,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为54.3%;A2组135个椎间盘,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为34.8%;B1组225个椎间盘,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为16.9%;B2组182个椎间盘,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为29.7%.4组间Modic改变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69.565,P<0.05).组间两两比较,A1组与A2、B1和B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524、66.701和24.102,P <0.00714).A2组与B1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032,P<0.00714),但与B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45,P>0.00714).B1与B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95,P<0.00714).结论 老年慢性腰腿痛患者中椎间盘高度的丢失且不伴有重度椎体骨质增生的终板Modic改变发生率较高,椎间盘塌陷合并重度椎体骨质增生患者与单纯重度椎体骨质增生患者的Modic改变发生率无明显差别.
马铮丁文元申勇孙亚澎杨大龙徐佳欣
关键词:腰椎椎间盘骨质增生
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二例报告及相关文献复习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家医院分别诊治的2例椎间孔镜术后并发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患者的病历资料,男1例,26岁;女1例,34岁。2例均为L1.5,节段单侧椎间盘突出导致的单侧神经根病,第1次椎间孔镜术后症状均得到即刻缓解,但术后症状均再次发作,VAS评分8分,平均术后再发时间1.5个月(1~2个月)。术后MRI均显示原手术区域T2加权像呈高信号(同脑脊液)、T1加权像呈低信号占位影,并与椎间盘内相通。结果1例行小切口部分椎板切除假性囊肿切除术,术中见暗红色囊性肿块,内含陈旧性血性液体;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髓核样组织,局部可见炎性肉芽组织增生,内含新生血管和炎性细胞浸润。1例再次行椎间孔镜手术,术中见暗红色肉芽组织增生;术后囊壁病理组织学检查提示纤维结缔组织。2例患者术后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术后3个月随访,MRI示原假性囊肿消失。结论症状性椎间盘假性囊肿是椎间孔镜术后罕见并发症,常发生于术后早期,MR检查可明确诊断;当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行手术治疗,预后佳。
邱小明王亚朋胡志军安纪龙孙亚澎丁文元申勇张为张建锋
关键词:椎间盘切除术内窥镜检查
颈4非霍奇金淋巴瘤个案报道
孙亚澎丁文元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