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威 作品数:111 被引量:1,811 H指数:23 供职机构: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经济管理 建筑科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历史地理 更多>>
基于理论模型与美国经验证据的城市增长序贯模式 被引量:8 2013年 城市体系演化动态规律的研究正逐渐成为城市地理学研究的热点。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模型和美国城市体系演化的实证案例,本文研究了城市增长的一般次序和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化的动态模式。研究表明,城市增长呈现序贯模式,即发展条件较好的城市率先增长,然后较低位序的城市依次成为增长最快的城市。研究还揭示了与城市序贯增长相伴生的系列特征:城市规模分布"初级平衡型—初级首位型—高级平衡型"的倒"U"型演化特征、城市规模分布持续的分层特征、上截尾城市增长的条件收敛性。本研究结论将加深学术界对城市化和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化规律的理解,还将在制定有效的城市化政策和编制科学的城市规划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盛科荣 孙威关键词:序贯模式 城市规模分布 灾后重建中工业产业选择与布局——以芦山地震灾后重建为例 被引量:1 2015年 突发性大型自然灾害会给一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带来严重影响,人口分布调整和产业结构重塑是灾后重建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灾后重建中产业恢复的特殊性、紧迫性和阶段性等特点,结合四川芦山地震恢复重建的实践,在对灾区自然环境、资源禀赋、产业发展现状及受灾情况等分析基础上,认为:在东部平原地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在大部分浅山地区,结合旅游业重点发展特色农副产品种植和加工产业;在深山地区,提高水能矿产资源对经济的贡献度,并提高产业集中度.总体形成从平原向山区逐渐过渡的圈层式产业空间格局,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李佳洺 孙威 张文忠关键词:灾后重建 我国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问题、成因与策略 被引量:84 2005年 着眼于矿业城市的持续发展,论文对我国矿业城市问题产生的内外因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矿业城市发展的经济效益,结合对矿业城市持续发展规律的理论思考和国内不同类型矿业城市的实证研究,提出了战略与对策。研究认为:①长期以来,没有处理好“矿”与“城”的关系是造成矿业城市问题的主要原因,而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更加剧了其与非矿业城市的发展差距;②矿业城市总体经济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城市平均水平。矿业城市经济效益存在规模收益递增,油气、钢铁城市发展状况相对较好;③矿业城市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实现资本优势的转换,推动非矿经济的发展。 樊杰 孙威 傅小锋关键词:矿业城市 城市竞争力 基于DO指数的京津冀地区制造业协同集聚测度与动态演化 2024年 在新经济地理学将空间要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后,空间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也被引入经济学文献中。以地理邻近性为基本特征的集聚经济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并逐渐成为经济地理学与GIS交叉研究的领域。Ripley’s K函数属于空间点模式分析中基于距离的方法,也被称为多距离空间聚类分析,DO指数在其基础上发展而来,相比于K函数,DO指数更符合经济学中企业不完全随机分布的计算标准。本文根据2008年和2018年经济普查数据,以《中国经济普查年鉴》为参考标准,清洗数据后利用DO指数测度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前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特征和动态演化过程。结果表明:①2008年和2018年分别有85.47%和82.53%的制造业产业对发生协同集聚,平均强度由0.030变为0.029,10年间协同集聚的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但协同集聚强度高的TOP 20行业对明显向河北省扩散;②协同集聚发生的尺度范围扩大,2008年全部行业对协同集聚的显著尺度范围是25~68 km,2018年则是55 km以内和75~103 km。省市边界临界值约为75 km,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后制造业跨省级行政区的合作更多,而TOP 20行业对的跨行政边界特征更加明显;③制造业协同集聚呈现“两极分化”特点,行业间协同集聚强度值高的更高,但中等强度协同集聚的行业对强度值变低。2018年第一个局部高值出现的尺度为54.5 km,小于2008年的68 km,但整体上显著尺度范围又大于2008年,协同集聚的行业对空间分布尺度范围小的更小,大的更大,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协同集聚存在循环累积因果效应。 孙涵 岳焕印 孙威 黄宇金关键词:京津冀 制造业 企业数据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Nujiang Prefecture in Yunnan 被引量:2 2013年 Southwestern China contains rich hydropower resources and a high concentration of impoverished people. The acceleration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s an important way for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mpoverished areas and improving the livelihood assets of rural households. Taking Nujiang Prefecture as our focal area we conducted enterprise interviews and government discussions to arrive at a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 for hydropower development. We found that heavy tax burdens on enterprises, low compensation standards, unreasonable electricity prices and weak development conditions are the main reasons that hydropower development is not accompanied by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in the livelihoods of rural people. Based on a specific factor model and the theory of persistent income, a theoretical model is proposed and used to assess the scenario before relocation and the scenario after relocation. On this basis, policy recommendations for benefit-sharing mechanisms of hydropower development are proposed. 樊杰 韩振海 盛科荣 孙威能源贫困的识别方法及其应用分析——以云南省怒江州为例 被引量:15 2014年 长期以来,学者对中国农村贫困的研究侧重于经济贫困方面,对能源贫困的研究相对不足,而能源贫困恰恰是制约农村地区发展和农户生计资产改善的主要因素。论文从农户的视角出发,借鉴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能源贫困线标准,根据农户调查和访谈,对中国农村能源贫困线进行了综合考量,并最终确定为户均每年消费400 kgce;为科学测度能源贫困状况,提出从能源贫困的广度、深度、差异度三个维度进行定量分析,并构建了各维度的测度方法;以云南省怒江州为案例,利用564份农户调查问卷,分析了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研究发现,怒江州能源贫困的广度为0.66,能源贫困的深度为0.40,能源贫困的差异度为0.17,能源贫困的综合指数(Sen指数)为0.37,说明怒江州的能源贫困状况是比较严重的,并据此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孙威 韩晓旭 梁育填关键词:农村 北京市运河文化带保护发展的总体思路与对策研究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打造运河文化带是北京市结合通州副中心建设,促进京津冀"艺"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支撑。研究采用地理探测器和空间计量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运河文化带的发展条件、文化本质、主要... 孙威 马海涛关键词:文化复兴 分类引导我国资源枯竭城市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和吸纳就业 接续替代产业和解决就业是资源枯竭城市面临的主要问题,也是推进资源枯竭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难点问题.本文从接续替代产业发展滞后、经济结构单一、下岗失业和再就业问题严重等方面分析了资源枯竭城市存在的共性问题,根据接续替代产业发展... 孙威 张文忠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 接续替代产业 劳动就业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对策 被引量:12 2010年 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潮流,推进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我国应对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挑战的重大战略。在此背景下,分析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与对策。研究表明:①我国与东盟国家的合作具有风险小、利益大、基础好等优势,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对外开放战略格局中最成熟的板块;②作为中国—东盟合作的前沿地带,广西、云南、越南三方由于发展阶段近似,在整体上形成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广西和云南在政策地位、区位价值、中心城市实力、资源禀赋等方面与越南相比并不存在明显优势;③针对越南方面提出的"两廊一圈"构想,中国应采取的对策是"突出环北部湾经济圈、强化南宁—河内走廊、推进该走廊向新加坡延伸"。 陶岸君 孙威中国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辨析 被引量:33 2013年 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资源型城市区位偏远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但资源型城市是否真的区位偏远以及如何进行科学识别一直没有给予回答。本文以国务院分3批确定的78个资源枯竭城市为对象,以资源枯竭城市所在省的省会城市和与资源枯竭城市联系紧密的北京、上海、广州3个区域中心城市为参照对象,利用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相结合的计算方法,对资源枯竭城市的区位条件进行分类型和分地区的评价。研究发现:①从总体样本看,资源枯竭城市的确存在区位偏远现象,基于空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1=1.36(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1=1.14(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基于时间距离测度的区位偏远度α2=1.65(相对于省会城市)和β2=1.16(相对于区域中心城市);②从分类型看,不同省份和不同资源类型之间城市区位偏远度表现出明显差异,西部地区和森工型城市区位偏远度最大;③综合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分析结果,资源枯竭城市区位很偏远的城市,即α>1.5∩β>1.5,分别为18个和23个,分别占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23.1%和29.5%;区位不偏远的资源枯竭城市,即α≤1.0∩β≤1.0,分别为30个和35个,分别占到资源枯竭城市总数的38.5%和44.9%。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不同区位条件的资源枯竭城市的发展方向和政策着力点。 孙威 李洪省关键词:资源枯竭城市 区位 识别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