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动脉
  • 5篇冠状
  • 5篇冠状动脉
  • 3篇教学
  • 2篇动脉疾病
  • 2篇多层螺旋CT
  • 2篇多媒体
  • 2篇多媒体课件
  • 2篇心病
  • 2篇心电
  • 2篇心脏
  • 2篇医患
  • 2篇医患沟通
  • 2篇预后
  • 2篇判断预后
  • 2篇螺旋CT
  • 2篇介入
  • 2篇课件
  • 2篇疾病
  • 2篇疾病诊断

机构

  • 12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孙爽
  • 11篇张北玉
  • 8篇邵海峰
  • 7篇姜春玉
  • 6篇刘惠明
  • 6篇沈彦祥
  • 6篇那静涛
  • 3篇马文艳
  • 3篇陈丽娜
  • 3篇温丽娟
  • 2篇吕英慧
  • 2篇王朝
  • 2篇于巍
  • 2篇孙茂林
  • 2篇王卫国
  • 2篇石寒冰
  • 1篇陈延军
  • 1篇孙兴元
  • 1篇张秀清
  • 1篇李新

传媒

  • 4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中国心血管病...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2篇2007
  • 2篇2006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兼职教师如何做好临床教学工作被引量:1
2008年
张北玉孙爽邵海峰孙兴元姜春玉那静涛
关键词:临床教学工作兼职教师临床思维能力医患沟通能力病史采集理论教学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研究1
刘惠明邵海峰孙爽温丽娟张北玉沈彦祥姜春玉那静涛马文艳陈丽娜吕英慧石寒冰孙茂林王朝于巍王卫国
近年来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几近于金标准,但该检查属有创检查,且风险大、费用高,尤其在低收入人群难于接受。为解决该难题,应用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三维成相,同时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此为金标准进...
关键词:
关键词:冠状动脉螺旋CT三维重建判断预后
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对比研究主动电极右心室流出道间隔部(RVOTS)起搏与被动电极右心室心尖部起搏的可行性与安全性及对远期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30例用螺旋电极行RVOTS起搏(主动电极组),32例用被动电极行右心室心尖部起搏(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远期心功能各项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患者起搏器植入即刻参数比较:与被动电极组比较,主动电极组导线阻抗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主动电极组植入时间和曝光时间较被动电极组偏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电极穿孔致心包压塞的并发症、电极导线脱位、囊袋感染和严重心脏事件。随访6个月两组各参数比较:与被动电极组比较,主动电极组QRS波时限、左心室重量均下降、NYHA心功能分级改善(P<0.01或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6min步行试验均增加(P<0.01或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未发生严重心脏事件。结论:使用主动(螺旋)电极行RVOTS起搏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可改善患者远期心功能,提高其生存质量。
张北玉陈延军孙爽刘惠明邵海峰刘海丽
关键词:右心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起搏参数
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检查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研究
孙爽姜春玉刘惠明沈彦祥邵海峰张北玉那静涛温丽娟马文艳陈丽娜范玉德张秀清杨秀华
该课题将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 、12导联动态心电图三种方法单独应用及联合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诊断所得的结果分别与冠脉造影结果进行对比,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出每种方法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
关键词:
关键词:平板运动试验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12导联动态心电图冠心病
PCMC教学模式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5
2010年
在心内科教学中应用PCMC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实施课堂教学,采用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的方法 ,并结合学生的反馈意见探讨PCMC教学法结合多媒体课件在心内科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此教学模式的效果做出评价。
张北玉孙爽汤伯赞
关键词:多媒体心脏内科教学
三种无创检查法诊断冠心病的价值对比研究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用平板运动试验(TET)、多层螺旋CT三维成像(MSCT)、12导联动态心电图(12-AECG)三种无创方法诊断冠心病进行比较,并以冠脉造影(ACG)为"金标准",评价上述三种方法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0例患者均进行TET、MSCT、12-AECG和ACG检查。计算TET、MSCT、12-AECG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并计算将上述三种方法两两联合、三种联合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以ACG结果为金标准,TET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9.07%和70.59%;12-AECG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2.09%和64.71%;MSCT诊断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92.77%、91.08%和91.67%。MSCT与12-AECG联合、MSCT与TET联合及12-AECG与TET联合使敏感性分别提高到95.35%、95.35%和97.67%。TET、12-AECG与TET串联使特异性提高到100%。结论将三种无创方法联合可提高冠心病诊断的特异性。
孙爽姜春玉邵海峰刘惠明沈彦祥张北玉那静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体层摄影术X计算机心电描记术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及判断预后的应用价值研究
刘惠明邵海峰孙爽温丽娟张北玉沈彦祥姜春玉那静涛马文艳陈丽娜吕英慧石寒冰孙茂林王朝于巍王卫国
该研究应用螺旋CT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三维成相,同时对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并以此为标准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成相结果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敏感性及特异性,以判定螺旋CT冠状动脉三维重建诊断冠状动脉疾病的...
关键词:
关键词:螺旋CT冠状动脉疾病判断预后
单纯冠状动脉痉挛致室性心律失常一例被引量:2
2007年
1例女性患者,50岁。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继而出现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冠状动脉造影阴性。应用硝酸酯类药物和钙拮抗剂有效、分析心律失常原因为单纯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心肌缺血所致。
孙爽姜春玉刘惠明沈彦祥邵海峰那静涛张北玉
关键词:变异型心绞痛冠状动脉痉挛冠状动脉造影室性心律失常
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减少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新发房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0
2009年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对高血压伴左室肥厚(LVH)患者的新发房颤(af)的预防作用。方法:291例1级、2级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替米沙坦组(口服替米沙坦40~80mg/d,18个月),贝那普利组(口服贝那普利10~40mg/d,18个月),非洛地平组(口服非洛地平缓释片5~10mg/d,18个月)。若3组患者经相应治疗血压仍不能达标者加用氢氯噻嗪25~50mg/d,直至达正常(血压<140/90mm-Hg)。测量3组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通过超声心动图测量3组患者服药前、后左房内径(LA)、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LVPWT)、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结果: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用于治疗高血压伴左室肥厚的患者,其对血压的治疗3组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降低(P<0.01);3组间降压效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贝那普利治疗后LVEF有所减低(P<0.05),LVPWT、IVST、LVDd、LVMI明显减低(P<0.01),与非洛地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替米沙坦治疗的af发生率为5.9%,经贝那普利治疗的af发生率为5.4%,经非洛地平治疗的af发生率为18.43%。经替米沙坦和贝那普利治疗af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它们与非洛地平对比af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均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并且能够逆转左室肥厚,且三者作用相似,但替米沙坦、贝那普利较非洛地平对于房颤的发生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孙爽姜春玉邵海峰
关键词:高血压房颤替米沙坦贝那普利非洛地平
自制介入心脏病学多媒体课件在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评估被引量:1
2011年
在临床本科教学中应用自制介入心脏病学多媒体课件实施课堂教学,采用评定学生考试成绩的方法,探讨自制多媒体课件在介入心脏病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对此教学效果做出评价。
孙爽张北玉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介入心脏病学教学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