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天兴
- 作品数:47 被引量:202H指数:7
- 供职机构:郑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生物学天文地球化学工程更多>>
- 谈社区考古的实践及问题
- 2016年
- 社区考古作为一个新的考古学实践方式,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社区考古的概念来源、参与形式、社区如何发展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并结合秦始皇陵区的社区考古案例进行分析,认为在我国社区考古概念的提出和实践既包括分享文化发展成果,促进民众文化的自觉,同时也是重塑社会文化理念的新形式。
- 崔天兴
- 关键词:多元主义社区参与
- 斋堂盆地全新世早期人类活动——以东胡林遗址为个案的分析
- 1斋堂概述斋堂笳地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中部,北邻河北省涞水县,南与北京市房山区相接;在永定河支流清水河的中游地带,东起军响西至清水村之问。河谷展布与构造线方向大体一致。由于斋堂盆地的煤炭系岩层较为软弱,形成了较宽阔的河谷性...
- 崔天兴
- 文献传递
- 东胡林遗址石制品研究——旧新石器时代过渡期的石器工业和人类行为
- 东胡林遗址是迄今华北地区旧石器向新石器时代过渡阶段最为重要的发现之一。该遗址地层连续,文化内涵丰富,为深入研究这一关键时期的石器工业、文化变迁、环境及人地关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佳的视角。 本文以东胡林遗址出土石制品的...
- 崔天兴
- 河南明代藩王墓建筑琉璃成分分析及相关问题
- 2021年
- 明代分封于河南的藩府共有11个,通过采集部分藩王墓葬的琉璃瓦,经过分析测试可知,赵藩琉璃瓦可能产自磁州窑,郑藩琉璃瓦可能产自当阳峪窑,伊、崇、徽诸藩琉璃瓦则产自禹州的可能性比较大。这些窑口无论是烧造基础,还是与王陵之间的距离及交通便利程度,都占有绝对优势。此外,研究表明河南诸藩使用的琉璃瓦是河南本土生产,至少和远在南京的皇室用器绝非一个系统。
- 辛革孙凯崔天兴
- 关键词:明代藩王琉璃瓦
- 文化遗产保护中土地利用的历史、困境与思考
- 2018年
- 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有两种,即唯美主义保护理论和科学保护理论,这两种理论都着眼于保护和恢复对象的完整性。唯美主义保护理论,以美学完整性为核心,主张应尽量保存和修复,并同时保存艺术品上的历史印记。而科学保护理论,则强调自然科学在保护中的应用。20世纪50年代以后,它被认为是最好的甚至是唯一可行的保护方法,而非科学的方法逐渐被淘汰[1]。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
- 崔天兴
- 河南灵宝北阳平遗址壕沟1发掘简报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深入认识灵宝北阳平遗址仰韶文化聚落形态及发展演变,揭示仰韶文化聚落壕沟的形制结构和性质功能,2021~2023年,灵宝铸鼎原联合考古队对北阳平遗址中部及中南部两条壕沟进行了考古发掘,其中壕沟1呈西北一东南向长条形,营建和开始使用年代为仰韶文化中期,沿用到仰韶文化晚期,其间经过多次填充和反复使用,其主要用于拱卫遗址中北部的仰韶文化中晚期聚落。该壕沟的发掘为揭示北阳平仰韶文化聚落结构提供了重要资料。
- 魏兴涛李晓燕李晓燕魏晓通(绘图)
- 关键词:仰韶文化
- 海昏侯墓出土蒸馏器的实验研究
- 2024年
- 对海昏侯墓出土的青铜蒸馏器的使用方式和蒸馏对象进行辨析,认为该器物是用于蒸馏酒的。为验证这一推断,我们进行器物的仿制和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无论是箅上蒸馏,还是釜中蒸馏,该装置均能够获得20%vol以上的蒸馏酒,且蒸馏效率均超过70%。实验研究不仅证实其是可实现蒸馏酒的蒸馏器,且将中国蒸馏酒的出现时间提前至西汉时期。
- 姚智辉邵盈尹赵民喆崔天兴韩国河
- 关键词:蒸馏酒
- 河南荥阳官庄遗址M1、M2发掘简报被引量:3
- 2017年
- 官庄遗址位于河南省荥阳市高村乡官庄村西部和西北部。遗址北依连霍高速公路,东部及东南部叠压于现代村庄下,南越南水北调干渠,西邻荥邙公路,官庄至大张的乡村公路从遗址中部东西向穿过(图一)。
- 韩国河赵海洲赵海洲郜向平崔天兴惠夕平崔天兴刘亚玲翟超杨震
- 关键词:遗址南水北调乡村公路西北部
- 中国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现与研究述评
- 回顾了中国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的发现研究的简史以及最新进展.在梳理上述材料的基础上,认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考古学文化的研究不能以单一因素作为判断的标准,从而把这些早期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在人一自然互动系统之内进行研究,从而清楚人...
- 崔天兴
- 关键词:新石器时代文化因素农业起源
- 龙山时代黄土高原南缘台塬边坡的农业经济——以河南三门峡小交口遗址的浮选结果为例
- 2025年
- 新石器时代末期的龙山时代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关键阶段,这一时期的农业经济是当时社会运转和变革的基础。地处黄土高原南缘台塬边坡的三门峡地区在中国新石器时代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历史地位,是研究大北方地区龙山社会和中原龙山社会的关键过渡地带。本研究通过对河南省三门峡小交口遗址考古发掘区和在非发掘区进行调查获取的植物遗存进行鉴定和分析,深入研究黄土高原向中原地区过渡区域的台塬边坡地带龙山时代的生业经济和植物资源利用。研究表明,小交口遗址龙山时期的农业结构以粟为主黍为次,兼有少量水稻;发掘区与调查区的数据较为一致。区域性的对比显示这种农业模式在中原和山西地区的龙山社会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遗址稻旱混作的模式更接近临汾-运城盆地龙山时代的农业经济。
- 蒋宇超崔婧婧秦明琦张小虎崔天兴
- 关键词:农业结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