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刚
- 作品数:57 被引量:204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RUNX3蛋白在瘢痕疙瘩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分析RUNX3蛋白在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表达差异,以探讨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方法取手术切除的瘢痕疙瘩组织及正常皮肤各16例为标本,对16例瘢痕疙瘩组织和正常皮肤行RUNX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瘢痕疙瘩浸润部、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RUNX3蛋白表达差异。结果RUNX3指数表达在瘢痕疙瘩浸润部明显低于增生部、老化部和正常皮肤(P<0.05),在瘢痕疙瘩增生部明显低于老化部和正常皮肤(P<0.05),在瘢痕疙瘩老化部和正常皮肤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瘢痕疙瘩不同病理部位RUNX3的表达差异可能是导致瘢痕疙瘩呈浸润性生长的机理之一。
- 张刚黄海滨罗少军汤少明梁杰余谦
- 关键词:瘢痕疙瘩RUNX3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 鼻唇沟菱形皮瓣旋转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观察鼻唇沟菱形皮瓣旋转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的效果。方法对12例患者上唇部基底细胞癌、鳞癌切除后形成的缺损,设计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旋转修复。结果12例患者术后皮瓣均未出现动脉供血和静脉回流障碍,皮瓣色泽、质地较好;伤口Ⅰ期愈合,愈合后瘢痕细小,效果满意。随访3~6月未见肿物复发。结论鼻唇沟局部菱形皮瓣在修复上唇皮肤癌缺损中效果良好。
- 吴浩俊张文广梁杰彭智张刚王绥江
- 关键词:缺损鼻唇沟皮瓣菱形皮瓣
- 瘢痕疙瘩TNF受体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的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患者TNF受体Ⅱ(TNF receptorⅡ,TNFR-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22例自愿捐献的经临床及病理确诊的瘢痕疙瘩标本,其中男6例,女16例;年龄18~53岁。设患者自身外周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TNFR-Ⅱ基因1573位点片段,DNA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eBank比较。结果实验提取DNA浓度均>0.5μg/μL,纯度(A260/A280)均>1.5,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与所设计DNA片段大小相近,符合实验要求。13例瘢痕疙瘩标本检测示不同程度突变,突变率为59.1%;9例1663编码子发生点突变,占总数的40.9%。与外周静脉血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突变类型主要为点突变、插入、缺失,为多位点、多类型,呈多态性。结论TNFR-Ⅱ基因1573位点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
- 张刚付记乐罗少军汤少明梁杰
- 关键词:瘢痕疙瘩DNA测序基因突变
- 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DNA拷贝数变化的差异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背景:近年来临床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均表明,瘢痕疙瘩的形成与遗传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增生性瘢痕与遗传是否有关,目前尚未明确。目的:了解增生性瘢痕与瘢痕疙瘩在遗传学改变上的异同。设计、时间及地点:对比观察,实验于2007-03/2008-12在广东医学院完成。材料:瘢痕标本均来自2003-01/2008-12广东医学院附属医院整形外科门诊及住院患者16例,其中增生性瘢痕10例,男3例,女7例,年龄20~50岁;瘢痕疙瘩6例,男1例,女5例,年龄19~46岁。方法:提取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组织DNA,应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观察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基因组的不平衡即遗传物质的丢失或扩增情况,比较两者间DNA拷贝数变化的差异。主要观察指标:①两组DNA拷贝数的缺失率的比较。②两组DNA拷贝数的扩增率的比较。结果:增生性瘢痕组未发现特异区域的DNA拷贝数的高频率缺失或扩增;瘢痕疙瘩组出现高频率的DNA拷贝数缺失的染色体是1,16,20号及22号染色体,未发现特异区域的DNA拷贝数的高频率扩增。两组1,16,20,22染色体DNA拷贝数的缺失率相比较,瘢痕疙瘩组明显高于增生性瘢痕组(P<0.05)。结论:与瘢痕疙瘩相比,增生性瘢痕不存在明显的DNA拷贝数缺失或扩增,增生性瘢痕的形成与发展可能与遗传没有直接的关系。
- 张刚罗少军左永详汤少明梁杰赵明权
- 关键词: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比较基因组杂交
- PI3K/AKT/Bcl-2凋亡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5年
- 细胞信号传导通路与疾病的相关性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信号通路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通路,具有促进细胞增殖、抑制凋亡、促进细胞迁移以及血管生成和影响疾病预后等功能。当PI3K/AKT信号通路被激活后,其通过影响下游的多种效应分子,影响细胞凋亡,进而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B细胞淋巴瘤-2蛋白(Bcl-2)是AKT的底物之一,能够抑制细胞的凋亡,导致多种疾病如肿瘤或瘢痕等发生。本文就PI3K/AKT/Bcl-2信号通路的组成、调节以及与疾病的关系展开综述。
- 谢玮蓉张刚
- 关键词: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信号传导通路
- TGF—β/Taq基因多态性与广东人瘢痕疙瘩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广东人瘢痕疙瘩与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TGF—β)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核苷酸分型技术,以Traq限制性内切酶消化PCR扩增产物,对43例广东人瘢痕疙瘩及43例正常皮肤的TGF-β/Taq等位基因进行分析。结果瘢痕疙瘩的C/C等位基因频率较正常皮肤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家族史瘢痕疙瘩患者的TGF-β/Taq基因型与无家族史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GF-β/Taq基因多态性与广东人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有瘢痕疙瘩家族史可能与TGF-β/Taq少见变异体有关。
- 黄海滨魏杨辉王琼曾瑜华梁建张刚
- 关键词:瘢痕疙瘩聚合酶链反应多态性
- 老年人足部慢性溃疡的修复
- 2005年
- 目的总结老年人足部溃疡修复特点。方法分析了44例老年人足部溃疡,对发病特点及治疗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老年人特有的生理、病理特点及足部的解剖特点决定了创面修复的复杂性。换药是一切治疗的基础,游离植皮是最安全、应用最广泛的手术方法;皮瓣转移适用于有深部组织暴露者;截肢适用于肢体远端高度疑有癌变或已引起全身淀粉样变者。结论老年人足部溃疡修复顺序的选择为换药治疗、游离植皮、皮瓣转移、截肢(趾)。
- 方明张刚
- 关键词:溃疡游离植皮皮瓣截肢
- 瘢痕疙瘩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677及1298位点的突变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瘢痕疙瘩人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基因677及1298位点的突变,以及对瘢痕疙瘩形成的作用。方法收集瘢痕疙瘩标本20例,设患者自身静脉血标本为正常对照,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MTHFR基因677及1298位点片段,DNA测序,将测序结果与人类基因库(GenBank)比较。结果20例瘢痕疙瘩标本中有17例被检测出677位点基因突变,突变率为85.0%(17/20),有13例被检测出1298位点基因突变,突变率为65.0%(13/20)。突变类型主要为点突变、插入、缺失,为多位点、多类型,呈多态性。正常对照静脉血标本中均未检出突变。结论MTHFR基因677及1298位点突变与瘢痕疙瘩的发生有关。
- 张刚叶永生罗少军汤少明梁杰
- 关键词:瘢痕疙瘩基因突变
- 耳垂瘢痕疙瘩的综合治疗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为耳垂瘢痕疙瘩的治疗提供一种简单易行的方法。方法对12例耳垂瘢痕疙瘩患者采用局部瘢痕皮瓣恢复耳垂正常外形及剩余瘢痕内注射曲安奈德,胶原蛋白敷贴覆盖创面,弹性绷带加压包扎的方法治疗耳垂瘢痕疙瘩。结果临床应用12例,20个耳垂,随访6~24个月,取得满意疗效。结论本方法简单可行且效果良好。
- 梁杰余谦张刚罗少军
- 关键词:瘢痕疙瘩皮瓣曲安奈德
- 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DC2L1基因组蛋白乙酰化研究
-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SAHA对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的抑制情况,以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及药物处理后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为对照,检测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CDC2L1基因mRNA表达水平和组蛋白乙酰化情况,探讨CDC2L1基因组蛋白乙酰...
- 张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