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守川

作品数:23 被引量:101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银行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0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7篇银行
  • 8篇商业银行
  • 7篇风险管理
  • 6篇资本
  • 5篇新资本协议
  • 5篇行风
  • 5篇银行风险
  • 5篇银行风险管理
  • 5篇资本协议
  • 5篇金融
  • 4篇银行业
  • 4篇金融机构
  • 3篇商业银行风险
  • 2篇贷款
  • 2篇信用
  • 2篇信用风险
  • 2篇银行战略
  • 2篇证券
  • 2篇证券化
  • 2篇中国银行

机构

  • 18篇中国银行
  • 2篇中国银行业监...
  • 1篇中国银行股份...
  • 1篇中国人民银行...

作者

  • 20篇张守川
  • 4篇任宇宁
  • 2篇杨瑾
  • 2篇邓庭
  • 2篇陈颖
  • 1篇王胜邦
  • 1篇琚江
  • 1篇丁岩
  • 1篇沈鸿
  • 1篇郭玉宇
  • 1篇杨肖
  • 1篇刘世伟
  • 1篇李源婷
  • 1篇陈恩伍

传媒

  • 6篇中国金融
  • 4篇国际金融
  • 3篇国际金融研究
  • 2篇金融监管研究
  • 1篇中国民营科技...
  • 1篇新金融
  • 1篇金融会计
  • 1篇北方金融
  • 1篇清华金融评论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1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经济下行期商业银行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被引量:6
2015年
近年来商业银行风险管控呈现出了一些新的风险特征:客户跑路、失联、涉案等风险事件时有发生;表外和类信贷中各类“创新”业务风险逐步暴露;风险交叉传染现象严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声誉风险相互转化;部分集团客户、大户甚至央企风险频发;担保链、担保圈加速了区域性、产业性金融风险暴露。“三期叠加”时期,风险管控质效成为赢得下一轮竞争的关键。
张守川
关键词:风险管控商业银行集团客户信用风险
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前瞻性理念看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违约定义实施被引量:7
2010年
前瞻性是现代信用风险管理区别于传统信贷管理的主要理念之一,"违约"是界定衡量风险管理"前瞻性"和"预测力"的基本指标,是估计风险参数的基础,也是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基石性定义。新资本协议和监管部门的实施规则仅给出了违约定义的一般原则,银行在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细化,更为重要的是嵌入风险识别流程。中国商业银行在界定和实施违约定义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来自政策、流程、系统实施以及与风险分类的关系等诸多方面,应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
陈颖张守川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
商业银行风险策略管理框架研究——基于银行战略实现与价值创造的视角被引量:2
2012年
风险策略管理是基于银行战略实现与价值创造视角对全面风险管理的考察。风险策略管理把银行面临的各类风险通过风险计量统筹、整合为一个整体并与资本和银行战略建立紧密的联系,进而通过风险偏好的传导、与业务计划的互动达到价值创造的目的。本文基于对银行战略与风险管理关系的分析,提出了风险策略管理的概念与核心要素,构建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策略管理框架,并以房地产行业为例阐述了风险策略管理的运行机制。
张守川杨瑾
关键词:银行战略风险偏好RAROC
全面看待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责任与功能
2014年
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是当前国际监管改革的重点,但还应全面看待其责任与功能,才能积极发挥G-SIFIs的'正能量'。2013年11月11日,金融稳定理事会(FSB)第三次公布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G-SIBs)名单,29家银行入选;中国银行连续第三年入选,中国工商银行最新加入。纵观近三年名单,花落谁家固有变数,但总的来看,来自欧洲、美国和亚洲的银行已经占据'全球系统重要性'首位,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国际金融格局。全球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IFIs)是当前国际监管改革的重点,但还应全面看待其责任与功能,才能积极发挥G-SIFIs的'正能量'。
张守川杨瑾
关键词: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银行风险管理金融功能系统性风险
商业银行Logistic违约概率模型的样本配比问题研究被引量:7
2012年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其主要内容之一是使用内部数据建立违约概率模型。在Logistic违约概率模型中,违约样本与非违约样本的配比是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评级体系应重点关注和解决的技术难题之一。由于违约样本相对稀缺,商业银行在构建计量模型时,通常会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提高违约样本的比例,以改进模型对违约客户的预测能力。本文利用实际数据②,对比了样本配比的抽样法和加权极大似然估计法的不同表现。研究结果表明,加权估计法更适合中国商业银行的实际。
张守川任宇宁
关键词:LOGISTIC回归模型
新资本协议在中国银行业的应用路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新资本协议是国际银行业关于资本监管和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国内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基本出发点是适应境内外监管需要,根本目的在于提升风险管理能力,转变经营管理模式,追求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这一过程的关键难点是遵照一定原则将风险计量模型转化为经营管理工具。本文从新资本协议与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念之间的联系出发,结合新资本协议应用的监管要求,提出了以风险偏好传导为主线的新资本协议应用框架,并对利用新资本协议管理工具服务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进行了探索。
张守川
关键词:新资本协议内部评级法资本监管
建立智慧型风险管理体系被引量:6
2014年
商业银行应通过风险数据集市和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平台的搭建,借助大数据智能化分析技术,促进风险管理朝着更智慧的方向转型升级大数据对银行风险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最先经历信息爆炸的学科,如天文学和基因学,创造了大数据(Big Data)这个概念;随着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一书问世,大数据已日益被普通大众接受。通俗地理解,大数据即海量的数据资源,具有大量(Volume)、高速(Velocity)、多样(Variety)、真实(Veracity)四大特征,一般由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组成。
张守川琚江杨肖
关键词:风险管理体系全面风险管理银行风险管理非结构化数据集市
深入理解巴塞尔Ⅲ加快推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转型升级被引量:1
2011年
此次“全球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一场“北大西洋金融危机”:缘于美国次贷危机,累及全球;欧美所受影Ⅱ向也最为深重。这充分暴露了西方主要金融机构业务模式和发展战略存在一定缺陷,以及金融监管方面存在较大漏洞。
张守川
关键词:银行风险管理全球金融危机次贷危机金融机构
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探索被引量:7
2017年
不良资产证券化与传统不良资产处置方式相比具有较大优势,但其在制度体系建设、信用评级规范、二级市场建设等方面还具有一定的改善空间2016年5月26日,中国银行“中誉2016年第一期不良资产支持证券项目”成功发行,这不仅是中国银行系统内首单不良资产证券化项目,也标志着2008年以来一度中止的商业银行不良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正式重启,拓宽了商业银行处置不良资产的渠道。
张守川刘世伟丁岩
关键词:不良资产证券化呆账核销贷款服务债务重组方式信贷管理
次贷危机对新资本协议实施的影响被引量:24
2008年
本文以风险管理为切入点,讨论次贷危机与新资本协议之间的关系,试图回答业界对新资本协议制度合理性的某些质疑。与1988年资本协议相比,新资本协议建立了更具灵活性、适应性和前瞻性的资本监管制度,赋予资本充足率更加丰富的风险管理内涵,为商业银行改进风险管理提供了正向激励;次贷危机不仅未否认新资本协议的合理性,反而进一步凸现了全面实施新资本协议的重要性;新资本协议应顺应金融创新的趋势,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做出适应性调整;虽然实施新资本协议不可能阻止金融危机再度发生,但可以提升银行体系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至少可以缓解未来金融危机的破坏力,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陈颖王胜邦张守川
关键词:次级贷款资产证券化新资本协议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