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艳
- 作品数:10 被引量:79H指数:5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化学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一种覆膜土用组合物、覆膜土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膜土用组合物、覆膜土及其制备方法,覆膜土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胺和二氧化钛,使用本申请制备的覆膜土,可以提高植物的出苗率,且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 张芮董博甘延东张晓艳杨义荣刘晓伟曾骏雷康宁
- 补水时期和施钾量对旱作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被引量:21
- 2008年
-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补水时期以及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施钾量15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 324.9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94.2kg/(mm.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24%、30.7%。
-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张伟王亚鸿
- 关键词:马铃薯施钾量水分利用效率
- 施钾和补水对旱作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7
- 2009年
-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能明显增加马铃薯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及光合速率(P<0.05),但施钾提高叶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光合速率的程度还依赖于马铃薯受到土壤水分胁迫的程度.在施钾量15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 324.97 kg/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产量提高了32.24%.
-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
- 关键词:马铃薯施钾量光合特性
- 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影响被引量:7
- 2009年
- 通过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于2007年对粮草豆隔带种植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效应进行定位研究。试验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T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T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TCL)和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苜蓿间作(NTSWL)、马铃薯与苜蓿间作(NTSPL)、鹰嘴豆与苜蓿间作(NTSCL)6个处理。结果表明:(1)免耕秸秆覆盖可显著减少径流量和侵蚀量,6个处理的水土流失量为TWL>NTSWL>TCL>NTSCL>TPL>NTSPL。(2)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免耕秸秆覆盖对减少速效N、速效K和全P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3)径流量、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保护性耕作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 陈光荣张国宏高世铭郭天文张晓艳王立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坡耕地水土保持
- 一种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有机肥,其特征在于,包括腐熟羊粪、糖蜜液和γ‑氨基丁酸,所述腐熟羊粪、糖蜜液和γ‑氨基丁酸的质量比是80~92:8~20:0.1~1。本申请制备的有机肥产量高,硬度好。
- 张芮张宏兵董博高彦婷张晓艳赵霞张金霞杨一斐李云董宁
- 一种覆膜土用组合物、覆膜土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覆膜土用组合物、覆膜土及其制备方法,覆膜土用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固体胺和二氧化钛,使用本申请制备的覆膜土,可以提高植物的出苗率,且不影响植物的生长。
- 张芮董博甘延东张晓艳杨义荣刘晓伟曾骏雷康宁
- 保护性耕作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探索出一种能提高坡耕地土壤保水能力和减少水土流失的途径。[方法]于2007年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设传统耕作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TWL)、免耕不覆盖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WL)、免耕秸秆覆盖下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SWL)3个处理,坡度在6-7°之间。每个处理小区底部设径流收集池。[结果]不同处理防治水土流失的效果不同,NTSWL最好,NTWL次之,第三为TWL。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NTSWL处理对减少有机质、速效N、全N和全P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径流量、泥沙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结论]免耕秸秆覆盖是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
- 张晓艳王立黄高宝陈光荣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坡耕地水土流失
- 补水时期和施钾量对陇中半干旱区旱地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以施钾水平为主处理,补水时期为副处理,研究了补充供水和钾素处理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钾量、补水时期及其交互作用对马铃薯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达到了显著水平。在施钾量(K2O)90 kg/hm2、苗期补水的条件下,产量达到36324.97 kg/hm2,水分利用效率达到94.2 kg/(mm.hm2),比不施钾、不补水处理的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了32.24%、30.7%。
- 陈光荣高世铭张晓艳
- 关键词:马铃薯施钾量水分利用效率
- 道地药材保护性耕作对坡耕地土壤侵蚀的影响被引量:13
- 2008年
- 为有效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高坡耕地持续利用,于2007年选用甘草、板蓝根两种道地药材,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的坡耕地上进行了道地药材保护性耕作防治水土流失效应的研究。试验设传统耕作下板蓝根与甘草间作(TIL)、春小麦与甘草间作(TWL)、免耕不覆盖下板蓝根与甘草间作(NTIL)、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WL)、免耕秸秆覆盖下板蓝根与甘草间作(NTSIL)、春小麦与甘草间作(NTSWL)6个处理,坡度在6°~7°之间,每个处理小区底部设径流收集池。结果表明:(1)保护性耕作具有良好的防止土壤侵蚀效应,6个处理的水土流失量为TWL〉NTWL〉NTSWL〉TIL〉NTIL〉NTSIL。(2)流失泥沙的养分含量中有机质、速效N、速效P、速效K的流失总量最大,全N和全P的流失总量最小,NTSIL对减少有机质和速效K的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3)径流量、侵蚀量与降雨量的回归关系均十分显著。所以在坡耕地上选择板蓝根与甘草间作的水土保持效果优于春小麦与甘草间作,尤其以NTSIL最佳。
- 张晓艳王立黄高宝陈光荣
- 关键词:道地药材保护性耕作坡耕地水土保持
- 保护性耕作条件下土壤物理性状及土壤侵蚀研究
- 在陇中黄土高原半干旱区连续7年的保护性耕作试验的基础上,于2007年在坡耕地上建立天然降雨径流小区,选取甘草、板蓝根、苜蓿等作物,在几种典型的保护性耕作措施下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物理性状并观测泥沙流失规律,以期找出该区...
- 张晓艳
-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物理性状土壤侵蚀黄土高原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