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雅芝
- 作品数:108 被引量:1,049H指数:21
-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水产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经济管理更多>>
- 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类资源量时空变化被引量:3
- 2012年
- 基于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科鱼类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石首鱼类16种,其中春季捕获石首鱼类10种,夏季和冬季均捕获14种,秋季捕获12种.不同航次捕获的石首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为10.43%~23.23%,平均15.7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1.49 kg/km2和3 663.06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以秋季最高,分别为130.02 kg/km2和5 702.64 ind./km2.闽东沿岸海域、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闽中沿岸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石首鱼类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0.75、96.23、22.54和84.57 kg/km2.在各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其次是丁氏(Wak tingi).叫姑鱼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为871.01,仅叫姑鱼为优势种.与近20 a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石首鱼类的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升高,但资源密度显著下降,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开发强度的继续增加,以利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 谢仰杰李军黄良敏李伟文张雅芝
-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渔业资源石首鱼科资源密度
- 厦门东海域鱼类的群落结构及种类多样性研究被引量:26
- 2009年
- 2003年7月至2006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用定置网和流刺网渔获鱼类进行周年逐月采样分析。结果表明,该海域鱼类至少有287种,录属于21目87科164属,以鲈形目最多,有151种,占总种数的52.6%。渔获物组成以近岸小型鱼类为主,底层鱼类和中下层鱼类合计有235种,占81.88%;中上层鱼类仅52种,占18.12%。鱼类的亚热带动物区系特征明显,暖水性种类达221种,占77%,暖温性种类66种,占23%,未出现冷温性种类及冷水性种类。鱼类种类存在明显的季节更替现象,月更替率大多在30%以上,最高达72.1%。定置网渔获鱼类年平均数量为277尾.网-1,年平均产量为1.93kg.网-1,平均数量和平均产量均以夏季大于秋季大于春季大于冬季;月平均数量和月平均产量均以8月最高,分别为700尾.网-1和5.0kg.网-1,2月最低,分别仅为55尾.网-1和0.38kg.网-1。种类丰度及数量变化与海域水温变化总体呈正相关关系。Shannon-Wiener种类多样性指数的月变化在1.555—4.337之间,多数月份的指数值在3以上,多样性水平较高。渔获鱼类中经济种类占比例较大,但绝大多数个体都比较小,年平均尾重仅6.97g。根据营养动态法估算潜在资源量为1133.30t.年-1,目前厦门东海域鱼类总渔获量已超过最大可捕量一倍以上,应加强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 张雅芝黄良敏
- 关键词:鱼类群落结构资源量估算
- 福建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生态研究被引量:33
- 1999年
- 分析了福建沿岸红树林区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区系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从8个断面共采集到278种底栖生物,其中藻类11种,多毛类47种,贝类72种,甲壳类88种,棘皮动物11种,鱼类27种,其他类22种。其优势种和习见种多为广温广布种和亚热带暖水性种类。短尾类和贝类为优势类群。平均总生物量为33.74g/m 2,平均栖息密度为136个/m 2。生物种类的丰度及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海水的平均盐度呈正相关,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则呈负相关。其栖息密度与红树林的发育状况成正比。
- 张雅芝陈灿忠王渊源陈品健杨瑞琼
- 关键词:红树林底栖生物群落结构区系特点
- 养殖条件下闽-粤东族大黄鱼不同群体形态特征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3
- 2005年
- 对福建省官井洋海区网箱养殖的闽-粤东族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R icharson))养殖选育系、野生选育系、普通养殖系(对照组)、雌核发育系、家系1(养殖雄×养殖雌)、家系2(子一代雄×子一代雌)和家系3(养殖雄×子一代雌)等7个不同群体的样品进行了20项形态性状的测定,并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其形态特征的差异性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上述7个大黄鱼不同群体间的计数性状部分达到显著性差异,而量度性状均达到显著性差异水平.雌核发育系的体型与野生大黄鱼较为接近.
- 张雅芝王志勇林利民郑林刘家富谢芳靖
- 关键词:大黄鱼
- 台湾海峡真鲷种群鉴别研究被引量:11
- 1997年
- 张雅芝马平杨圣云
- 关键词:真鲷种群鉴别
-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被引量:9
- 2011年
- 根据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在福建沿岸近海作业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其中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呈现个体小型化.16种鱼的开发率过高,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其中,5种为中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介于0.7~0.8之间;11种为轻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为0.5~0.7.建议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利于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 王家樵张雅芝黄良敏李军谢仰杰
-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经济鱼类种群动态
- 东山湾叫姑鱼食性研究被引量:9
- 1996年
- 本文分析了东山湾叫姑鱼的摄食习性、食料生物组成和摄食强度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东山湾叫姑鱼系广食性底层鱼类,以底栖生物食性为主,兼食游泳动物。长尾类、短尾类、鱼类和多毛类是叫姑鱼食料中的优势类群。食料生物组成随季节而变化。摄食率秋季最高(74.1%)、春季最低(39.8%);胃饱满系数夏季最高(11.2‰)、春季最低(7.5‰)。其生殖活动对摄食行为没有影响。
- 张雅芝
- 关键词:摄食习性
-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6
- 2010年
-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 蒋新花谢仰杰黄良敏李军张雅芝
- 关键词:软骨鱼类
- 提高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成活率的措施探讨
- 2010年
- 本文分析了漠斑牙鲆人工育苗过程中出现的死亡高峰期,并分别从饵料、分苗、温度、盐度、光照等生态因子以及日常管理等方面探讨了旨在提高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成活率的措施。
- 林越赳黄瑞芳张雅芝秦志清
- 关键词: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成活率
- 漠斑牙鲆人工育苗技术探讨被引量:3
- 2008年
- 报道了2006年12月12日、17日和2007年1月15日分三批次从山东引进1.1kg漠斑牙鲆受精卵进行人工育苗研究的结果。获受精卵110万粒,孵出仔鱼70万尾,孵化率64%。在育苗水温为18.1-23℃,盐度为32—34,光照50-2000lx,经100天左右培育,育出全长3.8—5.4cm鱼苗17万尾,成活率24.3%。
- 林越赳黄瑞芳张雅芝秦志清何伟湃林清海林玉群
- 关键词:漠斑牙鲆人工育苗受精卵鱼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