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军

作品数:59 被引量:324H指数:12
供职机构:集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908专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1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4篇专利

领域

  • 39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天文地球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6篇鱼类
  • 11篇渔业
  • 8篇渔业资源
  • 8篇群落
  • 7篇生物学
  • 7篇海域
  • 5篇多样性
  • 5篇厦门海域
  • 4篇鱼类群落
  • 4篇资源量
  • 4篇资源密度
  • 4篇类群
  • 3篇生物学特征
  • 3篇资源评估
  • 2篇吊秤
  • 2篇调查数据
  • 2篇定置网
  • 2篇优势种
  • 2篇幼鱼
  • 2篇渔业生物

机构

  • 48篇集美大学
  • 9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福建省水产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城...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作者

  • 49篇李军
  • 36篇黄良敏
  • 29篇张雅芝
  • 17篇王家樵
  • 16篇谢仰杰
  • 6篇康斌
  • 5篇张会军
  • 5篇常国芳
  • 4篇纪荣兴
  • 3篇陈融斌
  • 3篇刘秋狄
  • 3篇吝涛
  • 2篇钟幼平
  • 2篇胡家财
  • 2篇翁朝红
  • 2篇陈建春
  • 2篇刘银华
  • 2篇肖志群
  • 2篇蒋新花
  • 2篇李伟文

传媒

  • 13篇集美大学学报...
  • 2篇海洋渔业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台湾海峡
  • 2篇中国鱼类学会...
  • 2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海洋与湖沼
  • 1篇青岛海洋大学...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海洋学报
  • 1篇热带海洋学报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农业网络信息
  • 1篇广东海洋大学...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应用海洋学学...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 1篇中国海洋湖沼...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4篇2019
  • 5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8篇2012
  • 4篇2011
  • 6篇2010
  • 5篇2008
  • 1篇2003
5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类资源量时空变化被引量:3
2012年
基于2006~2007年福建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调查,分析了福建沿岸海域石首鱼科鱼类的资源现状.结果表明:4个航次共捕获石首鱼类16种,其中春季捕获石首鱼类10种,夏季和冬季均捕获14种,秋季捕获12种.不同航次捕获的石首鱼类占所有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为10.43%~23.23%,平均15.7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分别为81.49 kg/km2和3 663.06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个体密度均以秋季最高,分别为130.02 kg/km2和5 702.64 ind./km2.闽东沿岸海域、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闽中沿岸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石首鱼类的全年平均资源密度分别为70.75、96.23、22.54和84.57 kg/km2.在各种石首鱼类中,叫姑鱼(Johnius belengerii)的资源密度和个体密度最大,其次是丁氏(Wak tingi).叫姑鱼的相对重要性指数最高,为871.01,仅叫姑鱼为优势种.与近20 a前的调查资料相比较,石首鱼类的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量的比例升高,但资源密度显著下降,必须采取措施,避免开发强度的继续增加,以利于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谢仰杰李军黄良敏李伟文张雅芝
关键词:海洋生物学渔业资源石首鱼科资源密度
闽江口鱼类功能多样性
根据2016年春季(5月)、夏季(8月)、秋季(11月)和冬季(2月)在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进行底拖网作业的的渔业资源调查资料,应用有功能特征点确定的功能多样性方法分析了福建闽江口及其附近海域的鱼类资源功能多样性现状。研究...
冯晨何雄波招春旭李军康斌
关键词:渔业资源
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Branchiostoma belcheri)种群健康评价被引量:6
2013年
利用2009—2010年四个季度月用底栖生物抓斗式采样器捕获的文昌鱼样品,从其资源分布、年龄结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等方面对厦门国家级珍稀海洋物种自然保护区文昌鱼的种群健康状况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文昌鱼种群资源分布衰减趋势明显,只在黄厝—前埔海区、小嶝岛—角屿海区和南线—十八线海区3个核心区还有分布,但资源密度低,分布范围狭小,而在鳄鱼屿实验区未能发现。(2)文昌鱼体重与体长之间关系:W=6.6895×104L3.1818;体长与体质量生长方程分别为:Lt=65.63[1e0.68(t+0.32)],Wt=404.62[1e0.68(t+0.32)]3.1818;夏季、冬季航次的优势体长组分别为25—35mm和35—45mm,优势体重组分别为25—50mg和50—100mg;秋季低龄鱼较多,而冬季高龄鱼比例较高。(3)采用ELEFANⅠ技术分析了厦门文昌鱼的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K、L∞、总死亡系数Z、自然死亡系数M和开发率E,发现其生长参数K值较大,自然死亡系数较高,开发率较大(0.69)。综之,厦门自然保护区内的文昌鱼种群健康状况整体不佳,应注意资源保护,加强保护文昌鱼栖息地的底质和水质以及防止过度捕捞以实现其资源可持续利用。
黄良敏黎中宝吝涛李元跃陈融斌王家樵陈强李军
关键词:文昌鱼
一种吊秤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吊秤及系统,包括:包括壳体、PCB板、控制器、定位模块、称重模块、拉力传感器、无线模块;其中,PCB板配置在壳体的内部,控制器配置在PCB板上,称重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器的输入端电气连接,称重模块的输入端与...
施宜佳滕治黄应龙杜舒晶关昀汪灏张雨朱达仁王家樵黄良敏李军林天生
福建沿岸海域主要经济鱼类生物学研究被引量:9
2011年
根据2006年夏季、冬季和2007年春季、秋季在福建沿岸近海作业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结果,对其中17种主要经济鱼类的渔业生物学进行了初步分析,并运用体长频率法估算了Von Bertalanffy生长参数、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结果表明:大部分鱼类已呈现个体小型化.16种鱼的开发率过高,处于超额开发状态,其中,5种为中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介于0.7~0.8之间;11种为轻度超额开发,开发率为0.5~0.7.建议加强渔业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以利于鱼类资源的恢复和可持续利用.
王家樵张雅芝黄良敏李军谢仰杰
关键词:渔业生物学经济鱼类种群动态
厦门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及其变动研究被引量:1
2018年
根据2014年5月(春)、8月(夏)、11月(秋)和2015年2月(冬)厦门海域(117°54'~118°30'E,24°21'~24°39'N)的虾类资源调查资料,研究分析了该海域虾类的种类组成、优势种、多样性和资源密度分布变化的特点。结果表明,该海域有虾类19种,隶属5科、10属;渔获量以夏、秋季较高,春、冬季较低;调查海域四季中出现的优势种有9种:刀额仿对虾(Parapenaeopsis acultrirostri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锯齿长臂虾(Carpenter prawn)、日本囊对虾(Marsupenaeus japonicus)、鲜明鼓虾(Alpheus distinguendus)、须赤虾(Metapenaeopsis barbata)、长毛明对虾(Fenneropenaeus penicillatus)和中华管鞭虾(Solenocera crassicornis);多样性指数(H')以秋季最高,冬季最低;资源密度平均值为36.32 kg/km^2,并呈现出季节和地域差异,这与水温、水深、盐度有着密切的关系。
申世常黄良敏陈融斌陈融斌李军
关键词:虾类厦门海域优势种多样性资源密度
一种增殖放流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增殖放流效果的定量评估方法,在基于长毛对虾等一年生的水生物种的生活特性的合理假设条件下,应用了一些经典的渔业资源评估模型建立方程组对长毛对虾等一年生的水生物种的放流效果进行评估,使用三年或三年以上的物种常...
王家樵李军黄良敏陈建春施宜佳郑龙超
文献传递
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软骨鱼类种类组成和数量的时空分布被引量:6
2010年
分析了2006—2007年福建闽江口及附近海域和厦门沿岸海域4个航次的底拖网渔获物中软骨鱼类的种类组成、数量、资源密度及其季节变化.结果表明:4个航次捕获软骨鱼类17种,隶属于5目9科9属,其中鲼形目最多,有9种.在闽江口及附近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尖嘴和光,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9、11、6种;捕获的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12.31%;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90.92 kg/km2和210.56 ind/km2,其中夏季最高(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204.02 kg/km2和403.14 ind/km2);奈氏的资源密度最大,而尖嘴的栖息密度最大.在厦门沿岸海域,捕获软骨鱼类12种,优势种类有条纹斑竹鲨、尖头斜齿鲨和小眼,春、夏、秋、冬4个航次分别捕获软骨鱼类5、8、7、5种;捕获软骨鱼类占该海域鱼类总渔获量的30.18%;平均资源密度和平均栖息密度分别为122.56 kg/km2和592.78 ind/km2;平均资源密度冬季最高(173.13 kg/km2),栖息密度则以秋季最高(1 169.06 ind/km2);条纹斑竹鲨的资源密度和栖息密度均大于其他软骨鱼类.
蒋新花谢仰杰黄良敏李军张雅芝
关键词:软骨鱼类
厦门湾条纹斑竹鲨生物学特性被引量:1
2019年
根据2014-2016年福建厦门湾海域(118°E^118.4°E,24.4°N^24.6°N)渔业资源监测调查资料,对采集到的384尾条纹斑竹鲨(Chiloscyllium plagiosum Bennett,1830)测量其全长、体重等生长参数,利用ELEFAN技术和Pauly经验公式对厦门湾条纹斑竹鲨的全长-体重关系、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和死亡参数等生物学特征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14-2016年厦门湾水域条纹斑竹鲨,平均全长为318 mm,优势全长组为250~300 mm(占比为28.0%);平均体重179 g,其中占比最高(17.4%)的体重组为40~60 g;条纹斑竹鲨全长-体重之间的关系式为W=5×10^-6L^2.9435,Von Bertalanfy生长方程的参数分别为L∞=94.5 cm,K=0.45,t0=-0.2349 a^-1,生长拐点的年龄为2.1643龄;总死亡系数(Z)为1.53,自然死亡系数(M)为0.6869,捕捞死亡系数(F)为0.8431,渔业资源正处于过度捕捞状态。
王家樵李军李军
关键词:条纹斑竹鲨生物学
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研究被引量:19
2013年
根据厦门海域鱼类种类组成历史资料和调查资料,系统整理了厦门海域的鱼类总名录和现有名录,并应用分类学等级多样性指数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分析了厦门海域鱼类群落分类学多样性的时空变化。结果表明:厦门海域有记录鱼类共649种;现有鱼类有331种,隶属2纲22目90科181属,其中软骨鱼纲共5目9科9属15种,辐鳍鱼纲共17目81科172属316种。厦门海域鱼类总名录的等级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变异指数Λ+分别为79.267和220.96;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多样性指数Δ+和分类差异指数Λ+分别为77.504和245.34。分类多样性指数Δ+在冬、春季较高,秋季次之,而夏季最低;而分类差异指数Λ+夏季较高,秋季次之,冬春季较低。秋季和冬季鱼类组成的相似度最高,其次为夏季,最后为春季。与历史总名录相比,厦门海域的现有鱼类群落分类学范围较小,生态幅变窄,群落稳定性较差。
黄良敏谢仰杰李军张雅芝王家樵
关键词:鱼类群落厦门海域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