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烈炯

作品数:29 被引量:972H指数:13
供职机构:多伦多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7篇语言文字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语言
  • 8篇汉语
  • 7篇语言学
  • 6篇语义
  • 6篇方言
  • 5篇语法
  • 5篇普通话
  • 5篇句法
  • 4篇动词
  • 4篇生成语法
  • 3篇语言学理论
  • 3篇语言学研究
  • 3篇上海方言
  • 2篇代词
  • 2篇对焦
  • 2篇对焦点
  • 2篇音系
  • 2篇语言学家
  • 2篇语义解释
  • 2篇全称

机构

  • 17篇香港城市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5篇加拿大多伦多...
  • 2篇多伦多大学
  • 2篇上海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香港城市理工...

作者

  • 28篇徐烈炯
  • 3篇邵敬敏
  • 2篇潘海华
  • 2篇李宝伦
  • 2篇刘丹青
  • 1篇沈阳

传媒

  • 6篇中国语文
  • 5篇外语教学与研...
  • 4篇当代语言学
  • 3篇方言
  • 2篇外国语
  • 1篇语言教学与研...
  • 1篇现代外语
  • 1篇语言文字应用
  • 1篇语言研究
  • 1篇东方语言学
  • 1篇第三届汉语方...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5篇1998
  • 3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 1篇1987
  • 1篇1986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语义焦点被引量:1
2006年
一般地说,印欧语比汉语更多使用语法手段,表达焦点敏感算子与焦点词语的语义关系方面恰恰相反,印欧语用语音表达,汉语反而用句法表达,算子浮动到尽可能接近焦点的位置,而且还要受到成分统制和区域性条件等句法限制。这说明汉语也受句法制约,虽然不表现在反身代词约束等方面,至少表现在焦点关联方面。
徐烈炯
关键词:焦点敏感算子句法条件
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研究被引量:51
1997年
上海方言形容词的重叠形式相当丰富,而且颇具特色。本文在详细描写的基础上,说图总结出九条形式化的构词规则,并归纳为五种操作手段;重复、缩略、移位、添加和递归。
徐烈炯邵敬敏
关键词:单音节形容词上海方言形容词重叠式双音节北京话语法意义
语言学理论与语言事实被引量:26
1997年
在理论与事实之间存在着一种叫做张力的东西,这种东西正是推动科学发展的动力,这在一般科学领域是这样,在语言科学研究中也是如此。认真思索一下如何在语言学科学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不断缓解语言理论和语言事实之间的张力,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对当前我国语言学界来说,应该说已经成了件非得下力气谈论谈论不可的事了。在我们的语言学界里似乎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可称为“唯理论”,表现为片面追求理论创新或者齐整,不愿花力气发掘事实,唯恐理论被推翻,在进行理论建树时,对明明同理论相悖的反例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另有一种不太好的倾向可称为“唯实论”,表现为对理论不屑一顾,认为搞理论是雕虫小技,唯有拿出事实才过硬。本文想通过围绕着“自己”这个小小的反身代词研究中所发生过的讨论,探讨以下如何正视和解决语言学理论和语言事实间的张力问题,尤其是语言学理论在认识和发现语言事实中的重要作用。
徐烈炯
关键词:语言学研究方法反身代词
语言学就是语言学被引量:9
1998年
语言学就是语言学徐烈炯这次笔谈会的题目是“把语言文字研究全面推向21世纪”。《语言文字应用》编辑部要我就21世纪现代语言学研究发表意见。以下意见集中于这一领域,不涉及我并不了解的文字学。题目中并未出现“中国”两字。希望可以认为笔谈会的组织者和许多同行...
徐烈炯
关键词:语言学语言现象语言学研究汉语语言学汉语研究语言学家
与空语类有关的一些汉语语法现象被引量:82
1994年
八十年代中曾就汉语空语类的分类、分布和所指,在生成语法学领域内引起争论。十年来语言学理论经历了不少发展变比。有些理论概念,例如邻接条件(subjacency condition)等,已经不如当时那样备受关注了。然而空语类的分类、分布和所指涉及一系列重要的语言事实,不论生成语法理论起了怎样的变化,这些事实依然存在;不论用生成语法还是用其他语言学理论研究,对这些事实都该有正确的认识。但至今认识还很不一致。现在重议空语类。
徐烈炯
关键词:空语类生成语法汉语空主语名词性成分
上海方言“辣、辣辣、辣海”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1
1997年
通常认为,上海方言中“辣、辣辣、辣海”的区别只是不同年龄层次的选择,它们的语法功能基本上是一致的。本文试图证明这三者的语法功能事实上存在着差异,年龄层次不同的选择掩盖了它们在功能上的区别。本文的重点首先是对“辣”和“辣辣、辣海”进行了区分;其次是区分了两个不同的“辣海”:一个相当于助词,一个相当于语气词;第三是比较了“辣辣”和“辣海”的特点,附带讨论了有关的歧义格式,最后对这些语法现象的形成作出某些推测,并提出了一个假设,即由于“辣辣”经常简化为“辣”,而“辣海”也经常简化为“辣”,这就导致了“辣辣、辣海”以及“辣”的混用。
徐烈炯邵敬敏
关键词:上海方言动词词组年龄层次介词结构动作行为中心语
对焦点敏感的结构及焦点的语义解释(下)被引量:33
2003年
4.3选项语义学(Alternative Semantics) 选项语义学这个语义框架最初是由Rooth(1985,1992)提出的,后来采用这个框架去解释焦点现象的还有von Stechow(1990)。该框架与前述的语义框架的不同之处在于把命题视为整体,所有运算都以整个命题做单位,所以语义算子只对整个命题而非其中任何部分(焦……
李宝伦潘海华徐烈炯
生成语法三十年被引量:5
1987年
如果把《句法结构》(Syntactic Structures)出版之时看作生成语法诞生之日,生成语法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对于生成语法的内容,自1978年以来我国出版的各种语言刊物上已有许多文章作了不同程度的介绍。本文主要回顾这一学派的“创业史”,看看这门新学科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徐烈炯
关键词:生成语法句法结构创业史CHOMSKY
跨语言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被引量:1
1994年
跨语言研究是用来涵盖比较语文学、对比分析、语言类型学、地区类型学、普遍语法学等等的统称。以上各项研究虽然都已引入我国语言学界,但发展并不平衡。对比分析以教学为目的,远比其他各项普及,应当鼓励其他方面研究。同时,跨语言研究的水平应从观察提高到描述和解释。能发现语言之间表面不同之下蕴藏着的相同之处及表面相同之下蕴藏着的不同之处,更有价值。
徐烈炯
关键词:跨语言研究
“阿V”及其相关疑问句式比较研究被引量:27
1999年
上海方言的"阿V?"是一种特殊的疑问句,在形式上接近于是非问句,而在功能上则接近于正反问句,属于无倾向的中性问。"阿"的主要作用是显示疑问焦点,因此可以帮助区分某些歧义的疑问句式。本文还重点讨论了:"阿"与助动词以及否定词的相对位置,"阿"与其他状语在句法中的分布,"阿"字句、"V哦"句以及"V勿V"等句式的比较,并作了适当的解释。
徐烈炯邵敬敏
关键词:是非问句疑问句式助动词正反问句苏州方言疑问代词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