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向红
- 作品数:214 被引量:1,514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肠癌患者痛敏穴位的分布被引量:31
- 2017年
- 目的:探索肠癌患者是否存在某些穴位的痛觉敏化及穴位痛敏面积扩大现象。方法:共纳入30例肠癌患者与30例健康受试者,采用电子Von Fray检测仪测定与胃肠疾病相关的13个穴位及其周围1寸、2寸和该穴位相应的同神经节段的参照点的压痛阈值,并与该穴位异神经节段的参照点压痛阈值比较计算痛阈的相对值,和健康受试者的相对压痛阈值比较,分析肠癌患者体表相关穴位压痛阈的变化。结果: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大肠俞,肠癌患者的压痛阈值较健康受试者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在这些穴位旁开1寸和2寸及其同神经节段非穴位点,其压痛阈值也较对照组均显著下降(P<0.05,P<0.01,P<0.001)。而阴陵泉穴的敏化区域集中在穴位及其旁开1寸,其同神经节段非穴位点也出现敏化(P<0.01,P<0.001)。结论:肠癌患者在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曲池、大肠俞及阴陵泉穴出现穴位压敏和面积扩大现象。
- 漆学智陈李圳张晓宁韩明娟何伟宿杨帅王晓宇景向红朱兵
- 关键词:肠癌
- 论不同时期针灸国际化的基本规律——兼论针灸的后国际化带来的思考被引量:1
- 2022年
- 针灸国际化的进程包括两个基本的阶段,即前国际化时期和后国际化时期,前者的基本特点是以中国为引领的单向输出性传播为主,其他国家和地区主要处在学习、吸收的状态;后者的基本特点是针灸在国外的本地化改造和发展日趋深入,并给中国传统针灸学带来严峻挑战。主动认识针灸国际化的基本规律,有利于把握针灸发展的国际趋势。有效应对后国际化时期带来的挑战,需要建立与现代科学相适应的现代针灸学体系,唯有如此才能继续引领国际针灸学术发展。
- 陈少宗巩昌镇景向红方剑乔方剑乔
- 关键词:现代针灸学
- 2006年中国生理学会北京地区新春联谊会纪实
- 2006年
- 2006年中国生理学会北京春节联谊会于元月22日在北京医科大学举行,北京地区的生理界同仁50余人出席会议。中国生理学会常务理事组织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王宪教授筹备了这次活动并主持了会议。副理事长许荣煜、范明教授,秘书长王晓民教授出席会议。生理学前辈,91岁高龄的刘曾复教授,韩济生院士,陈孟勤、邓希贤、吕国蔚、吕永达、周曾铨教授等也参加了会议。大家欢聚一堂,回顾了生理学会的过去,展望生理学未来的发展。
- 景向红
- 关键词:春联常务理事副理事长
- 感觉/交感神经参与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血流灌注和皮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观察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血流灌注和皮肤组织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及感觉/交感神经与敏化区域形成的关系,初步揭示结肠炎模型大鼠敏化区域的部分理化特征。方法:将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0只)、模型组(18只)、胍乙啶组(7只)。模型组与胍乙啶组大鼠予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用6 d建立结肠炎模型。实验第6、7天,胍乙啶组大鼠腹腔注射胍乙啶溶液(30 mg/kg)进行交感神经阻滞。实验第7天,通过尾静脉注射2.5%伊文氏蓝(EB)溶液观察大鼠体表EB渗出点研究敏化区域的分布及理化特征。以敏化区域旁开0.5 cm,同一神经节段支配区域作为对照区域。比较正常组与模型组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采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组织形态;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与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检测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温度与血流灌注;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组织P物质(SP)阳性神经纤维、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阳性神经纤维、酪氨酸羟化酶(TH)阳性神经纤维表达及其与血管的关系,SP阳性神经纤维/类胰蛋白酶阳性(tryptase^(+))的肥大细胞、tryptase^(+)的肥大细胞/5-羟色胺(5-HT)表达;采用MSD多因子法和ELISA法检测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及对照区域皮肤组织促炎、抗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IL)-1β、IL-6、IL-4、IL-10]、抗炎物质皮质酮(CORT)含量。结果:结肠炎模型大鼠T12~S1神经节段发生敏化,以L2~L5神经节段较为集中。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DAI评分升高(P<0.05);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黏膜损伤明显,上皮细胞排列紊乱甚至消失,隐窝破坏,黏膜下层水肿,并有大量的炎性细胞浸润。与对照区域比较,模型组大鼠敏化区域皮肤温度升高、血流灌注增加(P<0.05,P<0.01);皮肤组织SP阳性神经纤维、CGRP阳性�
- 李恒聪陈蔚于清泉陈李圳宿杨帅刘一寒朱兵何伟景向红
- 关键词:结肠炎皮质酮
- 电针“内关穴”对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3
- 2016年
- 目的探讨电针改善高血压心肌肥厚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10只12周龄雄性Wistar Kyoto(WKY)大鼠作为正常组,另选12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穴(2/15 Hz,1 m A,持续30 min),每日1次;假电针组仅于内关穴浅刺,不予电刺激,两组均干预8周;模型组不做处理。采用无创血压仪监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和干预第2、4、6、8周血压的变化情况;干预结束后,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大鼠心肌肥厚指标水平,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间心肌组织β1受体(β1-AR)的表达情况。结果 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显著升高(P<0.05);电针6周、电针8周后电针组大鼠血压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2)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左心室质量指数、左室舒张末期前壁厚度和舒张末期后壁厚度显著增加(P<0.01),舒张末期左室内径明显减小(P<0.01)。3)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电针组心肌细胞β1-AR蛋白表达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内关穴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大鼠心肌肥厚,β1-肾上腺素能受体可能参与介导了电针内关穴对SHR大鼠心肌肥厚的缓解作用。
- 辛娟娟高俊虹刘军陆凤燕王圆圆赵玉雪景向红喻晓春
- 关键词:电针内关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Β1-肾上腺素能受体
- P物质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局部皮肤组织中的分布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通过观察P物质(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心包经五输穴中井、荥、输、经、合每个腧穴局部皮肤中的显微结构特征,揭示不同腧穴之间神经支配的差异。方法:将6只正常大鼠用4%多聚甲醛经过心脏灌流后取下"中冲""劳宫""大陵""间使""曲泽"穴区局部皮肤组织,制成20μm厚的矢状切片,用荧光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化学方法进行染色,其中SP标记神经纤维,鬼笔环肽用于标记皮肤的各层组织以及血管样结构,然后用荧光显微镜和共聚焦显微镜对所标记的组织标本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从整体显微结构上看,SP主要标记的是皮肤组织中的细神经纤维。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浅层的表皮和真皮层以游离的单纤维方式存在,在深层的皮下组织中则以神经纤维束的方式存在。通过计数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各穴区浅层中游离神经纤维的数量和长度,观察到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中冲"和"劳宫"穴区之间的分布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大陵""间使""曲泽"各穴区之间的分布密度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前面2个穴中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它们在后面3个穴中的分布密度(P<0.01)。同时,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多与血管样结构伴行。结论:本研究表明SP阳性表达神经纤维在大鼠心包经五输穴各穴区皮肤中的分布密度从肢体远端到近端呈减少的趋势,从神经纤维的数量上反映出了不同穴区神经支配的相对特异性。
- 张知云徐东升崔晶晶张坤景向红白万柱
- 关键词:五输穴心包经P物质神经纤维穴位特异性
- 束缚和异氟烷麻醉对大鼠心率变异性及HPA轴影响的比较被引量:3
- 2018年
- 目的为了观察束缚固定和异氟烷(流量:0.8 L,浓度:1.5%)麻醉状态中大鼠的心率变异性的变化;并通过比较9天每天30 min束缚干预和异氟烷麻醉对大鼠的体重、痛阈以及与HPA轴相关激素的影响,来评估长期使用异氟烷麻醉和束缚固定对大鼠应激程度的影响,选择更适宜的大鼠固定方法,为基础医学的实验方法提供重要的参考。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束缚组,异氟烷麻醉组。急性实验通过记录大鼠心电图15 min,观察束缚固定和异氟烷麻醉情况下大鼠心率,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慢性实验中比较连续干预9天(30 min/d)前后3组大鼠体重、痛阈变化以及与应激状态相关激素含量的变化。结果 1)急性试验:与空白组大鼠相比,束缚干预和异氟烷麻醉均造成大鼠心率显著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异氟烷麻醉组相比,束缚组大鼠心率增加更显著(P<0.05)。与空白组和束缚组大鼠相比,异氟烷麻醉大鼠心率变异性的时域指标SDRR值和频域指标HF值均降低(P<0.01;P<0.05),心率变异性频域指标LF值和LF/HF值均升高(P<0.05,P<0.01)。2)慢性实验:与空白组大鼠相比,长期的束缚和异氟烷麻醉干预造成大鼠体重增幅均减少(P<0.05)。与异氟烷麻醉组相比,束缚组大鼠体重增幅减少更加明显(P<0.05)。与空白组大鼠和异氟烷麻醉组大鼠相比,束缚组大鼠痛阈降低(P<0.05);空白组大鼠和异氟烷麻醉组大鼠痛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组大鼠和异氟烷麻醉组大鼠相比,束缚组大鼠下丘脑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CRH)和肾上腺中皮质酮(Corticosterone, CORT)含量降低(P<0.05),而血清CRH含量和CORT无明显变化(P> 0.05)。结论以上结果提示:低浓度的异氟烷造成麻醉中大鼠心率增加,心率变异性下降,产生以交感兴奋为主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改变。多次束缚固定易造成大鼠HPA轴激活,产生慢性�
- 王晓宇何伟马富强张晓宁宿杨帅胡玲景向红
- 关键词:异氟烷麻醉心率变异性应激
- 解释性与实用性随机对照试验在针刺临床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针对针刺随机对照试验(RCT)中真假针刺疗效无差异的结论引发的争议,分析其原因之一是很多临床研究对RCT研究设计理解与研究结果解读的不恰当。本文从解释性RCT与实用性RCT的概念与涵盖范畴出发,从研究目的与试验环境、受试者选择、干预措施、对照措施及结局评价5个方面列举两种RCT在针刺领域的应用实例,为其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思路。
- 焦睿珉岗卫娟张誉清张誉清
- 关键词:针刺
- 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观察电针对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步态及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骨骼肌急性损伤修复的可能机制。方法:将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6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模型组、电针组大鼠采用自制打击器建立右侧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电针组大鼠于右侧“承山”“阳陵泉”行电针干预,予疏密波,频率2 Hz/100 Hz,每次30 min,每日1次。按取材时间分别干预3、7、14 d。造模后第1、3、7、14天,采用Von Frey法检测各组大鼠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计算左右足痛阈差值;Cat Walk XTTM动物步态分析仪记录大鼠站立时间及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HE染色法观察大鼠右侧腓肠肌形态及炎性细胞数;免疫荧光法检测大鼠右侧腓肠肌配对盒基因7(Pax7)及成肌分化因子(MyoD)阳性表达。结果:造模后右侧腓肠肌肌纤维断裂,可见大量红细胞及炎性细胞浸润;电针干预后肌纤维组织形态完整,炎性细胞浸润明显减少。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第1、3、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升高(P<0.05),站立时间缩短、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减少(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及Pax7、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造模后第7、14天后足机械缩足反射痛阈差值降低、站立时间延长(P<0.05),右侧腓肠肌炎性细胞数减少(P<0.05);造模后第3、7、14天右后足最大接触面积增大、右侧腓肠肌MyoD阳性表达增加(P<0.05);造模后第3天右侧腓肠肌Pax7阳性表达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改善腓肠肌急性钝挫伤大鼠痛阈及步态,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加Pax7、MyoD表达,从而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 黄于婷陈佳彦郑林遥刘阅阅童秀冰肖斯扬阚宇方燕平景向红廖军
- 关键词:痛阈肌卫星细胞
- 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兼论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被引量:1
- 2022年
- 讨论了针灸学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的独立性,以及针灸学作为一级学科所具备的内在条件。针灸学目前还是二级学科,这一地位与其自身的价值和影响力并不相称,也严重制约了针灸学的发展。但针灸学能否成为一级学科,外部的认知只能算是从属条件,最根本的条件取决于针灸学的实践体系与理论体系是否独立于其他一级学科。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针灸学从实践体系到理论体系,再到治疗原理的深层次本质,处处都与以中医内科学为代表的中药治疗体系存在着巨大差异,这种体系间的巨大差异性决定了针灸学具备作为一级学科的内在条件。
- 陈少宗刘保延景向红刘保延
- 关键词:现代针灸学一级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