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曹晓淬

作品数:7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清
  • 2篇细胞
  • 1篇胆固醇
  • 1篇新型冠状病毒
  • 1篇血清25-羟...
  • 1篇血清HDL-...
  • 1篇血清降钙素原
  • 1篇预后
  • 1篇早期诊断价值
  • 1篇增殖
  • 1篇脂蛋白
  • 1篇脂蛋白胆固醇
  • 1篇术后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前期
  • 1篇肿瘤
  • 1篇肿瘤转移
  • 1篇网织红细胞
  • 1篇细胞增殖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武汉市中心医...

作者

  • 7篇曹晓淬
  • 5篇卢忠心
  • 4篇张红梅
  • 4篇孔曼
  • 1篇罗振钊
  • 1篇张红梅
  • 1篇黄志勇
  • 1篇刘怡雯
  • 1篇王卉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国际检验医学...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IRF评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死亡风险的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未成熟网织红细胞比率(IRF)在预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月23日至3月31日确诊的108例COVID-19患者为病例组,其中生存患者88例,死亡患者20例,并以同期进行体检的57例健康者为健康对照组。收集患者的病例资料,比较生存和死亡患者、COVID-19不同临床分型患者网织红细胞绝对值(Ret#)、网织红细胞百分比(Ret%)、高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HFR)、中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MFR)、低荧光强度网织红细胞比率(LFR)、IRF。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IRF对COVID-19死亡风险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IRF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IRF水平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F诊断COVID-19死亡风险的AUC为0.774(95%CI:0.66~0.89),以IR F=7.90%为诊断COVID-19死亡风险指标的Cut-off值,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73.6%。结论IRF水平是早期预测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的一个较好的指标。
曹晓淬张红梅孔曼毛小莉黄丽锋卢忠心
关键词:网织红细胞
湖北地区健康0岁儿童血清补体C3的分布情况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通过测定湖北地区0岁(小于1岁)健康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观察其血清补体C3的分布情况。方法收集415例该院及儿童医院体检0岁健康儿童血清,应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IMAGE800特定蛋白分析仪(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其血清补体C3水平,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地区健康0岁儿童血清补体C3水平男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95%参考范围为0.57~1.60g/L。结论当前临床沿用《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及厂家所给的成人补体C3正常参考范围不适用于本实验室0岁儿童,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制订正常参考范围。
曹晓淬张红梅黄志勇孔曼卢忠心
关键词:儿童补体C3
CD64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CD64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选取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患者50例、白血病非细菌感染患者48例和体检正常者38例,静脉抽取外周血,分别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64的表达及CD4/CD8比值,免疫比浊法检测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电阻抗法检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结果 1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CD64的表达显著高于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组的淋巴细胞CD4/CD8值要显著低于白血病非细菌感染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其细胞免疫功能受到抑制。3从ROC曲线可以得出,PCT作为诊断早期感染的指标准确性优于CRP和NEU%,而CD64诊断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时的特异度和敏感度略高于PCT,所以CD64在诊断早期合并细菌感染时显示了更大的优势。结论 CD64对于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具有良好的特异度,其对白血病合并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孔曼张红梅罗振钊曹晓淬卢忠心
关键词:CD64白血病细菌感染
白花丹醌对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背景与目的:白花丹醌是中药白花丹的主要活性成分,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杀伤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白花丹醌对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在体外应用MTS法、软琼脂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及Transwell小室观察白花丹醌对细胞增殖及侵袭的影响;并通过RTPCR检测白花丹醌对p21、MMP-2及MMP-9的mRNA表达影响。结果:白花丹醌能够明显抑制肝癌SK-hep-1细胞的增殖和克隆形成,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其半数抑制率为22.04μmol/L。细胞周期分析显示,白花丹醌处理后S期细胞数减少,G0/G1期细胞增多;并且白花丹醌能够抑制SK-hep-1细胞的黏附和侵袭转移。RT-PCR结果显示白花丹醌能够促进p21表达,而抑制MMP-2及MMP-9的表达。结论:白花丹醌可能是通过上调p21及下调MMP-2/MMP-9的表达水平,抑制人肝癌SK-Hep-1细胞增殖和侵袭。
曹晓淬王卉张红梅刘怡雯卢忠心
关键词:增殖肿瘤转移白花丹醌肝癌
血清HDL-C联合PCT、CRP、IL-6检测在评估腹腔感染患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被引量:9
2020年
目的探讨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联合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在评估腹腔感染患者严重程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116例腹腔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感染程度不同分为复杂腹腔感染组45例,单纯腹腔感染组37例,以及无感染的对照组34例。分别检测3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血清中HDL-C、PCT、CRP、IL-6和白细胞(WBC)水平,统计患者序贯脏器衰竭评分(SOFA评分),分析其与感染程度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前,复杂腹腔感染组中患者血清HDL-C显著低于单纯腹腔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PCT、CRP、IL-6和WBC显著高于单纯腹腔感染组及对照组(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HDL-C、PCT、CRP、IL-6、WBC联合检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972,均高于PCT(0.961)、HDL-C(0.877)、IL-6(0.766)、WBC(0.686)和CRP(0.661)单独检测。治疗后,复杂腹腔感染组及单纯腹腔感染组中患者血清HDL-C上升,PCT、CRP、IL-6和WBC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杂腹腔感染组中死亡患者血清HDL-C低于好转出院患者(P<0.05),SOFA评分明显高于好转出院患者(P<0.05),而PCT、CRP、IL-6和WB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检测腹腔感染患者血清中HDL-C、PCT、CRP、IL-6及WBC水平对评估患者感染的严重程度及治疗效果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治疗过程中患者血清HDL-C持续性处于较低水平可能提示预后不良。
汤庆李松钟元锋李晨刘沛田学文蒋亚勇曹晓淬
关键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白细胞介素-6腹腔感染
血清降钙素原在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预测及预后评估价值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肺部感染的预测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5月期间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并接受手术治疗的8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其术后是否发生肺部感染分为52例感染组及30例对照组(未感染患者),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及术前、术后2d、术后3d的静脉血样本,检测其PCT及WBC水平。结果感染组住院时间及预后死亡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术后3dP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组好转患者术后2d、术后3d的PCT水平与死亡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监测血清PCT水平对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预测及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汤庆李松钟元锋李晨刘沛田学文蒋亚勇曹晓淬
关键词:降钙素原肺部感染
血清25-羟维生素D水平与糖尿病前期的关系研究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前期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变化,为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研究及其防治提供新的线索。方法按2009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诊疗指南关于糖尿病前期诊断标准从门诊体检人群中筛选糖尿病前期人群325例,另筛选健康人203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人体参数和测量生化指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前期危险因素,按血清25(OH)D四分位值分层,分别计算糖尿病前期患病优势比OR值及95%置信区间。结果武汉地区27岁以上人群糖尿病前期患病率高达18.3%;糖尿病前期组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34.4±12.3)nmol/L VS(43.5±18.4)nmol/L,P<0.01];血清低水平25(OH)D组TG、HbAlc、HOMA-IR均高于高水平25(OH)D组(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25(OH)D浓度与BMI、收缩压、FPG、HbA1c、TG、TC、HOMA-IR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分析显示:25(OH)D与糖尿病前期呈负相关[β=-0.31,OR=1.42,P=0.03],低水平25(OH)D是糖尿病前期的危险因素,调整年龄、BMI、HOMA-IR等影响因素后,当血清25(OH)D水平达低于23.5nmol/L时,糖尿病前期患病风险显著提高[OR=1.46,95%CI(1.15-1.86),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糖尿病前期发病呈明显负相关,低水平25-羟维生素D是糖尿病前期的独立危险因子。
张红梅孔曼曹晓淬卢忠心
关键词:25-羟维生素D糖尿病前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