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清
- 作品数:33 被引量:162H指数:9
- 供职机构: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文化科学理学更多>>
- 首次恢复摄食对南方鲇幼鱼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 为考察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对鱼类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暖水性、伏击摄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运用生理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技术等研究手...
- 曾令清李风杰李秀明付世建曹振东张耀光
- 关键词:生理功能南方鲇
- 文献传递
- 南方鲇幼鱼消化系统生理功能与组织结构的表型适应性研究
- 本研究以暖水性、伏击摄食鱼类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为实验对象,运用生理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技术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在25±0.5℃水温条件下,进行了四个系列的实验,分别研...
- 曾令清
- 关键词:饥饿南方鲇
- 文献传递
- 饥饿对南方鲇幼鱼胃排空及其数学模型选择的影响被引量:5
- 2012年
- 为研究饥饿对南方鲇幼鱼胃排空及其数学模型选择产生的影响,实验在(25±0.5)℃条件下,在对照组(饥饿0 d,S0)和饥饿组(饥饿16 d,S16;饥饿32 d,S32)实验鱼摄入6%BW(百分比体质量)泥鳅饵料后的不同时间分别测定胃内容物重量及其百分比,用常见3个数学模型对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并比较。结果发现,随摄食后时间的增加,3个实验组的胃内容物重量及其百分比均呈现阶段性减少变化特征,但饥饿组(S16,S32)胃内容物重量百分比的下降速率明显慢于S0对照组(P<0.05);S0对照组和饥饿组(S16,S32)胃排空的最优数学模型均为平方根模型;S32饥饿组的胃排空率(0.188%/h)明显小于S0对照组(0.239%/h)(P<0.05),两个饥饿组的胃排空时间(均为64 h)显著长于S0对照组(36 h),二者都延长了近78%。研究表明,饥饿对南方鲇幼鱼的胃排空特征及其最优数学模型未产生显著影响,但明显降低该种鱼的胃排空率并延长胃排空时间。
- 曾令清李凤杰李秀明皇甫加清付世建曹振东张耀光
- 关键词:南方鲇饥饿胃排空消化生理数学模型
- 鲫幼鱼(Carassius auratus)标准代谢个体差异与力竭后代谢特征及行为的关联被引量:12
- 2016年
- 为考察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标准代谢的个体差异与运动力竭后代谢特征和行为的关系,在(25.0±0.5)℃条件下测定80尾鲫幼鱼标准代谢率(SMR),筛选出40尾实验鱼[体重(13.54±0.20)g,体长(8.05±0.07)cm],其中包括20尾高SMR个体和20尾低SMR个体,测定运动至力竭实验鱼的最大代谢率(MMR),并计算代谢空间(AS=MMR-SMR)、相对代谢空间(FAS)和过量耗氧(EPOC)总量,随后测定单尾鱼的快速启动行为[反应时间(RT)、最大线速度(Umax)、最大线加速度(Amax)和120ms移动距离(S120)]以及个性行为(勇敢性和活跃性)。结果显示鲫幼鱼的SMR与AS、FAS和EPOC总量均呈负相关,而与MMR不相关;MMR与AS、FAS和EPOC总量均呈正相关;协方差分析显示高SMR个体组的代谢恢复速率与低SMR个体组无显著差异。鲫幼鱼的SMR与快速启动行为的RT呈正相关,与Amax呈负相关,而与Umax和S120均不相关。在快速启动行为中,鲫幼鱼的RT与Umax、Amax和S120均呈负相关,而Umax与Amax和S120呈正相关。鲫幼鱼的SMR与其勇敢性指标如潜伏期(L)、曝露时间(ET)和探头频率(AF)以及活跃性指标如运动时间比(PTM)、撞墙频率(FHW)均不相关,但鲫幼鱼的PTM与FHW和ET呈正相关。研究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鲫幼鱼的能量代谢特征、快速启动和个性行为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现象,并且部分表型特征之间存在权衡,提示这些权衡可能是鲫幼鱼的生理、行为与栖息环境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 曾令清付世建曹振东
- 以提升科研素养为核心的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探讨被引量:19
- 2015年
- 结合教学实践,从科研素养的内涵、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必要性、改革的方案与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教学改革尝试,以期探索出合理的研究生培养模式。
- 夏继刚付世建曹振东曾令清
- 关键词: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
- 双向急性变温对南方鲇幼鱼静止耗氧率和临界游泳速度的影响被引量:20
- 2011年
- 为了考查鱼类对温度变化的功能适应和生理反应特征,以不同驯化温度(10、20和30℃,驯化两周)为对照,进行双向急性变温处理(20℃→10℃和20℃→30℃),分别在不同时间(0.5、1、2、4、8和24h)对南方鲇(Silurus meridionalis Chen)幼鱼静止耗氧率(Resting oxygen consumption rate,VO2)进行测定并在处理后及时测定实验鱼的临界游泳速度(Critical swimming speed,Ucrit)。研究发现:不同驯化温度下实验鱼的Ucrit随驯化温度升高呈显著增加的变化趋势,相对临界游泳速度(Relative critical swimming speed,Ur)分别为1.83、2.87和3.37 BL/s(Body length per second)(P<0.05);双向急性变温两组的Ur分别与驯化组均无显著差异(P>0.05);Ur与温度的关系表达为:Ur=0.8114T+1.0976(n=37,R2=0.973,P<0.05)。VO2也随驯化温度升高呈显著增加的变化特征,分别为14.91、28.34和44.98 mg O2/kg·h(P<0.05)。双向急性变温对VO2的影响十分显著。急性升温组的静止耗氧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并趋稳定的变化规律,其静止耗氧率的Q10值的峰值(3.1)出现在升温后的0.5h,是对照组的1.96倍;而急性降温组的静止耗氧率则急剧连续下降至相对稳定水平,其Q10值的峰值(4.8)出现在降温后的1.0h,是对照组的2.5倍。研究表明:在相同的变温幅度下,双向急性变温对南方鲇幼鱼均存在明显的生理胁迫;不同温度变化方向的代谢反应特征却不尽相同,急性降温对南方鲇幼鱼造成的生理胁迫可能大于急性升温;当环境温度发生骤然变化时,实验鱼的运动生理功能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能力。研究提示,迅速降温后水流刺激可能会终止鱼类的"冷休克",引起整体的代谢水平的重新调节,以满足运动的能量需求并提高生存适合度。
- 曾令清张耀光付世建曹振东
- 关键词:临界游泳速度环境胁迫南方鲇
- 锦鲫幼鱼标准代谢率与生长性能的关联被引量:9
- 2016年
- 为考察温水性鲤科鱼类在不同食物资源条件下标准代谢率(Standard metabolic rate,SMR)与其生长性能的关系,研究在(25.0±0.5)℃条件下测定体重相近的30尾锦鲫(Carassius auratus)幼鱼的SMR,将所有实验鱼置于多单元格水槽进行实验处理(摄食与饥饿)。实验时间为4周(0、7d、14d、21d和28d),包括两周的生长实验(0—14d)和两周的饥饿实验(15—28d)。摄食期间,于每天上午9:00和下午21:00用商业饲料对每尾鱼饱足投喂并记录投喂量。单尾鱼的体重和体长每隔1周测定一次,而SMR仅在第0、第14和第28天测定。结果显示:(1)锦鲫幼鱼在摄食期间的体重、体长以及SMR均明显上升,饥饿期间体重和SMR显著降低(P<0.05),但体长变化不明显;SMR不论摄食期间还是饥饿期间呈现较好的稳定性(二者P<0.05)。(2)锦鲫幼鱼在摄食期间开始时的SMR(测定Ⅰ)与摄食率(FR)、摄食转化率(FE)以及特定体重生长率(SGRBM)均无相关性,摄食期间结束时的SMR(测定Ⅱ)仅与FR呈正相关(P<0.05),但与FE以及SGRBM不相关。(3)摄食期间(饥饿期间)实验鱼的第一周日均体重增(减)量与第二周日均体重增(减)量呈正相关,其体重的增率与减率无显著差异(P>0.05)。(4)实验鱼在摄食期间的特定体重增长率(SGRBM)与饥饿期间的不相关(P>0.05),但摄食期间的特定SMR增长率(SGRSMR)与饥饿期间的呈负相关(P<0.05)。研究表明在实验室环境中锦鲫幼鱼的SMR具有稳定性,该种鱼的日均体重变化量保持相近,此形态变化特征与SMR不相关,并且该种鱼在实验起始时的SMR的个体差异未能预测其在实验室食物资源变动下生长性能的适应特征。
- 刘欢李秀明付世建曾令清
- 关键词:摄食率
- 鲤科鱼类的流速选择及其与食性的关系被引量:9
- 2015年
- 为研究食性对鲤科鱼类流速选择行为的影响,本实验选择滤食性的鲢和鳙、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以及杂食性的鲫和锦鲫作为实验对象。在(25±1)℃下将单尾实验鱼置于梯度流速选择仪(流速范围为11.86~65.45 cm/s,等距离划分为5个流速区域)中拍摄1 h,采用Ethovision XT19软件分析视频资料并计算6种实验鱼在不同流速区域平均停留时间(Pt,%)、平均进入频次(F,次/h)和单次进入停留时间(T,s)等流速选择行为指标。结果显示:(1)6种实验鱼的流速选择行为均呈现出2种流速偏好趋势,一类表现为偏好缓流(或静水)(最低流速区域的Pt〉50%),被定义为Ⅰ型;另一类个体Pt随水流速度的变化出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最大Pt通常出现在某一中等流速区,则定义为Ⅱ型;(2)食性对鱼类流速偏好行为有显著影响,Ⅰ型个体中滤食性鱼类对静水或缓流偏好显著大于其他两种食性的鱼类,其中鳙和鲢的Ⅰ型个体在最低端流速区域P_t大于92%;滤食性鲢和鳙的Ⅱ型个体偏好流速高于杂食性的鲫和锦鲫。草食性的草鱼和中华倒刺鲃Ⅱ型流速偏好均不明显,但其在中间流速区域F值最大。研究表明:6种鲤科鱼类的流速偏好行为存在Ⅰ型和Ⅱ型的表型分化并且差异明显,实验鱼的流速偏好行为与食性有关。
- 吴青怡曾令清曹振东彭姜岚付世建
- 关键词:鲤科鱼类食性
- 首次恢复摄食对南方鲇幼鱼消化系统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
- 为考察饥饿后首次恢复摄食对鱼类消化系统的生理功能和组织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以暖水性、伏击摄食鱼类南方鲇幼鱼为实验对象,运用生理生态学、组织学、组织化学、电镜技术等研究手段和方法,在25±0.5℃水温条件下研究首次恢复摄食对...
- 曾令清李凤杰李秀明付世建曹振东张耀光
- 关键词:南方鲇生理功能
- 文献传递
- 一种鱼类温度选择测定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鱼类温度选择测定装置,包括测定内管和测定外管,低温水槽和高温水槽,测定外管套在测定内管外部,中间形成环形通道,通过冷水机控温低温水槽,低温水通过调速水泵流过分水管和90度弯管进入测定内管中,返回低温水槽;...
- 付成付世建曾令清唐中华唐金玉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