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光

作品数:234 被引量:1,516H指数:22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93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9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42篇生物学
  • 87篇农业科学
  • 7篇医药卫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5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35篇细胞
  • 30篇组织学
  • 30篇南方鲇
  • 25篇鱼类
  • 18篇幼鱼
  • 15篇血细胞
  • 14篇倒刺鲃
  • 14篇中华倒刺
  • 14篇中华倒刺鲃
  • 14篇长吻
  • 14篇刺鲃
  • 13篇胚胎
  • 13篇精子
  • 13篇超微
  • 13篇垂体
  • 12篇长吻鮠
  • 11篇胚胎发育
  • 9篇组织化学
  • 9篇发育
  • 8篇稀有

机构

  • 143篇西南大学
  • 84篇西南师范大学
  • 18篇内江师范学院
  • 18篇重庆师范大学
  • 9篇教育部
  • 7篇水产科学重庆...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大理学院
  • 5篇重庆大学
  • 5篇中国水产科学...
  • 4篇河南大学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东南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 3篇湛江海洋大学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重庆市畜牧科...
  • 2篇四川省水产学...
  • 1篇毕节学院

作者

  • 233篇张耀光
  • 75篇王志坚
  • 43篇金丽
  • 33篇蒲德永
  • 26篇岳兴建
  • 20篇谢碧文
  • 18篇赵海鹏
  • 15篇周传江
  • 15篇王德寿
  • 12篇付世建
  • 12篇李斌
  • 11篇李秀明
  • 10篇殷江霞
  • 8篇敖磊
  • 8篇张贤芳
  • 8篇何学福
  • 8篇刘彬
  • 7篇李萍
  • 7篇黄林
  • 7篇曹振东

传媒

  • 39篇西南师范大学...
  • 22篇淡水渔业
  • 22篇水生生物学报
  • 22篇四川动物
  • 12篇西南大学学报...
  • 9篇中国海洋湖沼...
  • 8篇生态学报
  • 8篇水产学报
  • 6篇安徽农业科学
  • 6篇西南农业大学...
  • 5篇Zoolog...
  • 4篇生物学通报
  • 3篇蛛形学报
  • 3篇重庆师范大学...
  • 3篇第二届中国西...
  • 3篇中国海洋湖沼...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水产养殖
  • 2篇四川师范学院...
  • 2篇大理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4篇2017
  • 8篇2016
  • 4篇2015
  • 8篇2014
  • 19篇2013
  • 15篇2012
  • 18篇2011
  • 16篇2010
  • 10篇2009
  • 13篇2008
  • 10篇2007
  • 16篇2006
  • 10篇2005
  • 20篇2004
  • 6篇2003
2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源激素对南方鲶血清促性腺激素水平的影响被引量:9
2003年
南方鲶1龄幼鱼促性腺激素(GTH)分泌调节研究表明:南方鲶幼鱼GTH的释放受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多巴胺(DA)的双重调控,但DA不能抑制基础的GTH释放,而只能抑制GnRH刺激的GTH释放,DA对GTH的释放抑制作用是间接通过GnRH实现的.这与研究过的鲤科鱼类不同,而与研究过的其它鲶形目鱼类相似.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后南方鲶血清GTH水平上升,hCG促使血液GTH水平升高可能与hCG与非洲鲶促性腺激素抗体具有一定的交叉免疫反应有关.hCG与促黄体释放激素类似物(LHRH A)结合注射后血清GTH水平也显著高于单独注射hCG或LHRH A后的血清GTH水平,这种升高可能来源于外源GTH(hCG)和LHRH A刺激脑垂体分泌的内源GTH.
邓思平王德寿张耀光吴天利
关键词:促性腺激素脑垂体血清激素水平外源激素
稀有鮈鲫精子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活力观察
对健康成熟的雄性稀有鮈鲫进行人工采精。研究不同水体、盐度(NaCl溶液)和pH对稀有绚鲫精子活力的影响,并测定了精子的大小、密度。结果表明:精子头部长约(1.246±0.083)μm,宽约(1.053±0.172)μm,...
王永明史晋绒蒲德永金丽张耀光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
长吻鮠的卵巢发育和周年变化及繁殖习性研究被引量:35
1994年
本文报道了长吻卵巢发育与周年变化特点和繁殖习性。依外形和组织学特征,性成熟前至性成熟鱼卵巢的发育可分为卵原细胞期、单层滤泡期、卵黄泡期,卵黄充满期、成熟期和退化期6个时期,Ⅰ期性腺只存在于1龄内个体,Ⅱ期性腺持续2年左右,性成熟前发育至Ⅲ期,经Ⅳ、Ⅴ期发育至成熟并首次参与繁殖,最小性成熟个体3龄。性成熟后个体卵巢的发育只有后5个时期。繁殖期4—6月,产后卵巢很快退回到Ⅱ期,Ⅲ期卵巢越冬。一次产卵类型。卵壳膜源于滤泡细胞。卵粒的退化吸收分5步完成。
张耀光罗泉笙何学福
关键词:长吻WEI鲶形目繁殖
长薄鳅外周血细胞的显微结构和细胞化学特征研究被引量:12
2012年
长薄鳅外周血细胞可分为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在数量上,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分别是17.06%、5.83%、28.16%和48.94%。细胞化学染色显示所有白细胞均含有糖原物质,所有红细胞均不含酸性磷酸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均含有酸性磷酸酶。非特异性酯酶染色显示单核细胞呈阳性反应,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血栓细胞均为部分呈阳性反应。所有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过氧化物酶、苏丹黑显色反应均呈阴性。
黄小铭张耀光江星李凤杰金丽
关键词:长薄鳅血细胞显微结构细胞化学
氯氰菊酯暴露对草鱼鳃肝肾脾组织结构的影响
<正>氯氰菊酯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其产量和用量在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均占首位,是一种高效、广谱性杀虫剂,具有触杀和胃毒作用,该农药对鱼类等水生生物属高毒级药物。本
皇甫加清蒲德永周传江张耀光
文献传递
蝌蚪的幼体器官
1990年
蝌蚪的幼体器官包括口、口吸盘、外鳃、出水孔、尾等一系列与摄食、固着、呼吸、运动、感觉等生命活动有关的器官。本文即是对这些器官在蝌蚪中存在情况的介绍。
张耀光
关键词:蝌蚪
高等院校动物学野外实习评估方法及应用被引量:9
2015年
通过对西南大学2011级生物科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建立动物学野外实习综合评估指标体系,对野外实习教学的全过程进行评价.模型评价表明本次实习整体教学质量较好,属"良"等级.模型评价结果与学生对实习的评价一致.主成分分析表明,对于动物学野外实习,学生最看重实习收获、指导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与手段.实习收获和教学实施2个环节被约四分之一的学生评为"中".今后的实习需要从这两方面进行改进.建议采取实习前集中培训,调整实习季节,增加实习指导老师,调整实习重点,优化标本采集线路等措施提高实习效果.
王强黄静霍静蒲德永王志坚张耀光
关键词:野外实习教学评估主成分分析问卷调查教学反馈
南方鲇卵子发生的超微结构研究被引量:11
2004年
1996年 4月至 1998年 4月 ,以嘉陵江北碚段收集和人工繁殖饲养的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南方鲇雌鱼性腺为材料 ,利用透射电镜研究了其卵子的发生过程 ,共分为卵原细胞期、卵黄发生前期、卵黄发生期、卵黄发生后期和成熟卵子 5个阶段 .卵原细胞的核质比例大 ,有中央大核仁 ,胞质中细胞器少 .处于卵黄发生前期过程中的卵母细胞 ,核膜波曲 ,核仁物质外排明显 ,有线粒体云的存在 .线粒体云主要由线粒体组成 ,同时还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及泡状结构等组分 .卵黄发生期的主要标志是皮层泡的出现 ,皮层泡由高尔基体产生 ,到卵黄发生旺盛阶段 ,核仁物质大量外排 ,排出的核仁物质在胞器、膜性小泡或直接在胞质中沉积形成卵黄小板 .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核糖体等胞器丰富、功能活跃 ,其中 ,线粒体尤为突出 .卵母细胞的胞饮作用也特别明显 .卵黄发生后期 ,卵黄物质占据卵母细胞的大部分 ,各种细胞器减少 ,功能减退 ,卵黄合成能力大大减弱 .到成熟卵子 ,卵黄物质几乎充满整个细胞 ,除少部分细胞器维持卵子的功能外 。
张耀光杨桂枝
关键词:卵子发生超微结构南方鲇卵黄卵母细胞鲇形目
大眼鳜幼鱼的发育和生长被引量:8
2007年
2000年4月2005年4月从嘉陵江合川江段收集大眼鳜亲鱼,通过人工催情获得受精卵,经孵化对其胚后发育和仔稚鱼的生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眼鳜仔稚鱼发育可分为卵黄囊期仔鱼、晚期仔鱼、稚鱼期3个阶段;初孵仔鱼全长4.6-5.2 mm,肌节数32-35对;在水温26.5-29.5℃条件下,历时45-50 d完成仔稚鱼外部形态变化和内脏器官建成;仔稚鱼期全长与日龄呈直线增长关系,拟合的回归方程为L=1.235 9T+1.312 1(R2=0.965 3),全长与肛后长的比值介于1.63~2.44之间.
蒲德永王志坚周传江张耀光
关键词:大眼鳜幼鱼发育
食蚊鱼卵子发生的组织学观察被引量:11
2008年
食蚊鱼卵子发育过程分为6个时相。第1时相,卵原细胞细胞质较少,核质比较大。第2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加迅速,核质比显著减小,细胞质强嗜碱性,滤泡细胞出现。到晚期,有卵黄核及类生长环的出现,这两种结构均和卵黄物质的形成有关。第3时相,卵母细胞嗜碱性减弱,卵黄泡从膜内缘开始出现,逐渐充满细胞质。颗粒层滤泡细胞互相堆积成舌状镶嵌入卵膜,并使放射带凹凸不平,称为镶嵌型滤泡。第4时相,卵母细胞体积增加较快,卵黄泡消失,卵黄物质逐渐充满细胞质,细胞核移至边缘。第5时相,滤泡细胞脱落,成为成熟卵,卵黄物质均匀散布,卵膜极薄。第6时相,未受精卵和滤泡细胞逐渐退化,被吸收。
王志坚罗虹张耀光
关键词:食蚊鱼卵子发生组织学
共2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