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军

作品数:53 被引量:216H指数:7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9篇动脉
  • 17篇心肌
  • 14篇冠状
  • 14篇冠状动脉
  • 11篇血管
  • 10篇骨髓
  • 8篇自体
  • 8篇自体骨
  • 8篇自体骨髓
  • 8篇自体骨髓单个...
  • 8篇细胞移植
  • 8篇骨髓单个核细...
  • 8篇核细胞
  • 7篇单个核细胞移...
  • 7篇心肌病
  • 7篇型心
  • 7篇扩张型
  • 7篇扩张型心肌
  • 7篇肌病
  • 6篇心病

机构

  • 53篇复旦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上海市疾病预...
  • 2篇菏泽市立医院
  • 2篇菏泽医学专科...
  • 2篇北京市和平里...
  • 1篇山东省立医院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 1篇杭州市中医院
  • 1篇上海市浦东医...

作者

  • 53篇朱军
  • 43篇施海明
  • 40篇罗心平
  • 25篇李剑
  • 18篇倪唤春
  • 17篇李勇
  • 15篇金波
  • 14篇范维琥
  • 11篇王彩萍
  • 10篇沈伟
  • 4篇林海泓
  • 4篇王逸平
  • 4篇李延林
  • 4篇戴瑞鸿
  • 3篇马端
  • 3篇李海霞
  • 3篇黄成磊
  • 3篇朱雯
  • 3篇潘俊杰
  • 2篇梁旺

传媒

  • 7篇上海医学
  • 6篇复旦学报(医...
  • 4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介入心脏...
  • 2篇中国临床药学...
  • 2篇上海医药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中国动脉硬化...
  • 1篇中华心血管病...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内科杂志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临床内科杂志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老年医学与保...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3篇2006
  • 5篇2005
  • 3篇2004
  • 2篇2002
  • 4篇2001
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70
2010年
目的应用麝香保心丸干预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动物双模型,同步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心肌中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2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肌梗死双模型,随机分为两组。高脂组为高脂饮食对照组,保心丸组为高脂饮食加麝香保心丸药物干预组。测定心功能及主动脉弓斑块阳性面积。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梗死边缘区和主动脉血管壁CD34阳性反应强度,测定梗死边缘区新生血管密度。采用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的表达。结果保心丸组的心功能水平较高脂组改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心丸组斑块阳性面积(%)为45.82±3.68,较高脂组(82.56±4.97)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梗死边缘区,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和新生血管密度高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强于高脂组(P<0.01);在主动脉血管壁,保心丸组的CD34阳性反应强度低于高脂组,VEGF和VEGFR-2的表达亦低于高脂组(P<0.01)。结论麝香保心丸能促进梗死边缘区血管新生,改善心功能;同时可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血管新生。
沈伟范维琥施海明李勇罗心平张晓龙朱军金波李剑潘俊杰
关键词:麝香保心丸血管新生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
非糖尿病人糖化血红蛋白及血压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连续相关被引量:9
2008年
目的分析非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与血压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分析300名非糖尿病的心脏科病人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颈动脉粥样硬化以颈动脉超声确定,颈总动脉内膜中膜厚度(IMT)≥0.9 mm 或粥样斑块形成均认为颈动脉超声阳性。结果颈动脉超声阳性组的空腹血糖、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门、收缩压(SBP)均显著高于1阴性组,而两组间舒张压(DBP)无显著差别。而随着糖基化血红蛋白 A1c(HbA1c)或 SBP 的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的患者比例也有明显的增加。在 SBP 相似的悄况下,随着 HbA1c 的增高,颈动脉超声阳性的患者比例也有显著的增加。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发现,HbA1c 即使有轻度增高也是颈动脉超声阳性的独立预测因子(OR=4.1,P=0.009),且其作用独立于性别、体质量指数、SBP、DB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敏 C 反应蛋白、空腹血糖、2 h 血糖。结论非糖尿病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的轻度升高可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的增加有关,且这种作用独立于其他血精指标及多重危险因素。SBP 与糖化血红蛋白增高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有协同作用。
朱雯李勇俞欢施海明李剑朱军戚玮琳罗心平张凤霞
关键词:糖化血红蛋白血压动脉粥样硬化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应用
2004年
目的 分析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 ,将 74例直接支架植入的病例分为氯吡格雷组 (38例 )及噻氯匹定组 (36例 ) ,观察发病 4周内出血、粒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随访发病后 6个月内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事件总发生数分别为氯吡格雷组 8(2 1.1% )及噻氯匹定组 16例 (4 4 .4 % ) ,P =0 .0 31。轻度出血数分别为 6例 (15 .8% )及 14例 (38.9% )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5 .8± 1.7)及 (4 .2± 3.6 )(× 10 9 L) ,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130 .3± 4 2 .1)× 10 9及 (89.2± 5 3.3)× 10 9 L(P <0 .0 5 )。结论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直接支架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施海明罗心平倪唤春朱军王彩萍李剑范维琥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氯吡格雷噻氯匹定
血管内超声及电子束CT检测早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与冠脉造影的相关研究
2005年
目的:比较和评价电子束CT(EBCT)、冠脉内超声(ICUS)及冠状动脉造影(CA )检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初步结果.方法:采用IC US、EBCT和CAG三种检查方法对10例患者(男7例,女3例,年龄54~75岁,平均65±7岁)的10支靶血管共35个血管段进行成像,逐个血管段比较分析其检测冠脉粥样病变的结果,包括左主干6处,左前降支18处 ,右冠脉11处.结果:①在CAG正常的19个血管段中,9段(47.4%)ICUS显示存在粥样斑块 ,斑块面积狭窄百分比(斑块负荷)达(33±14)%(14.5~52.2%),6段(31.6%)EBCT 显示有冠脉钙化;②与ICUS相比较,CAG和EBCT诊断冠脉所有粥样病变的总敏感性均为64% ,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0%,准确性分别为74.3%和71.4%(P=0.763);③EBCT诊断钙化斑块和脂质纤维斑块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性分别为92.3%、77.3%、70.6%、94.4%、82.9%和33.3%、43.5%、23.5%、55.6%、40%.结论:①对冠脉造影正常血管,ICUS和EBCT均有助于发现冠脉早期病变或者被CAG低估的病变;②以ICUS作为判断冠脉粥样病变的'金标准',EBCT和CAG对冠状粥样斑块的诊断率相近;③EBCT对钙化病变的检出率较高,对少部分脂肪纤维斑块仍可检出有钙盐沉积.
何东方朱军耿卫平姚树新何冉
关键词:血管内超声冠脉造影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38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分析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 ,将 74例直接支架植入的病例分为噻氯匹定组 (36例 )及氯吡格雷组 (38例 ) ,观察发病 4wk内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随访支架置入术后 6mo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例次分别为氯吡格雷组 8例 (2 1% )及噻氯匹定组 16例 (4 4% ) ,P =0 .0 31。轻度出血分别为 6例(16 % )及 14例 (39% )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5 .8±s 1.7)× 10 9·L- 1及 (4± 4 )× 10 9·L- 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130± 4 2 )× 10 9·L- 1及 (89± 5 3)× 10 9·L- 1(均P <0 .0 5 )。结论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直接支架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罗心平施海明倪唤春朱军王彩萍李剑范维琥
关键词:心肌梗死噻氯匹定氯吡格雷
黄芪对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
施海明戴瑞鸿范维琥罗心平曾治宇朱军李勇
该实验以卡托普利为阳性对照,用动物实验的方法研究黄芪对急性心肌梗塞后左室重构的影响及机制。结果显示:黄芪、卡托普利、黄芪加卡托普利均可改善血流动力学,而黄芪加卡托普利效果最佳。黄芪可以降低大鼠心肌梗塞6周后血浆和心肌组织...
关键词:
关键词:心肌梗塞左室重构
尿微量白蛋白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了解存在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中尿微量白蛋白(M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共入选患者208名,平均年龄为(65.4±10.6)岁,其中高血压患者149人(71.6%),冠心病患者125人(60.1%)。进行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入选因怀疑或为排除冠心病而行冠脉造影的患者,并排除大量蛋白尿的患者。于静息状态下留取随机尿标本测白蛋白和肌酐,并计算二者之比值(ACR),ACR>30mg/g且<300mg/g判断为MA阳性。并采用修正的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结果尿MA阳性和阴性组在年龄、性别、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上的差别具有显著性。冠脉病变程度不同的患者间性别、年龄、高血压、糖尿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hsCRP、ACR、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及他汀类的使用差别有显著性。相关分析发现ACR与Gensini评分间呈显著正相关(r=0.232,P=0.001)。以Gensini评分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吸烟、高血压、体重指数、腰臀比、LDL-C、HDL-C、HbA1c、hsCRP、ACR为自变量建立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模型,显示性别、ACR、LDL-C为Gensin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B值分别为-25.0,0.3,9.2;P值分别为0.002,0.006,0.041)。结论MA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程度呈正相关,ACR、性别、LDL-C均为Gensini评分的独立预测因子。
朱雯李勇徐旭凌朱蓉英施海明李剑山缨朱军戚玮琳罗心平
关键词:白蛋白尿冠状动脉疾病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骨髓单个核细胞为一组多潜能干细胞的混合体,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材料:普通级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霉素为深圳万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2E1。方法:30只兔均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后存活兔取10只用于模型观察,剩余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移植组兔抽取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造模2周后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mL。对照组兔同样接受骨髓液采集以平衡手术操作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后,经造影导管注射2mL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评价心肌间质重塑,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脑钠素浓度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组脱落2只,对照组脱落1只。细胞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胶原纤维增生进程延缓,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t=4.45,P<0.01),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t=9.12,P<0.01),血清脑钠素浓度明显降低(t=6.05,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应激性改变而延缓心肌间质重塑中胶原代谢进程,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的心功能。
倪唤春金波施海明罗心平王逸平孙伟康朱军李剑
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间质重塑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现状被引量:5
2009年
朱军
关键词: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流行病学调查人口老龄化患病人数常见病因救治率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与电子束CT诊断冠心病的对比研究被引量:2
2001年
目的 :比较核素心肌灌注显像 (SPECT)与电子束 CT(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对冠心病 (CHD)的诊断价值。方法 :44例住院患者同时进行冠状动脉造影 (CAG)、SPECT和EBCT检查。以 CAG为金标准 ,比较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各项诊断指标 ,并评价平行试验和系列试验的诊断指标。结果 :SPECT诊断 CHD的敏感性为 88.9% ,特异性为 69.2 % ,准确性为 77.3% ;EBCT以钙化积分≥ 1 0分为阳性标准 ,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 77.8%、80 .8%及 79.5%。这两种方法对检测 CHD的价值相似 (P >0 .0 5)。 SPECT与 EBCT联合平行试验的准确性为 72 .7% ;系列试验的准确性为 86.4%。结论 :SPECT与 EBCT诊断 CHD的效率相近 ;SPECT显像和 EBCT冠状动脉钙化定量积分法均为非创伤性检查法 ,对 CHD的诊断各有优势 。
徐杰朱军范维琥施海明李勇
关键词:冠心病电子束CT放射性核素显像心肌灌注显像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