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唤春 作品数:46 被引量:20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研基金 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倍他乐克注射液对非心脏手术患者所伴心血管合并症的治疗效果 2009年 目的:回顾性观察倍他乐克注射液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合并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265例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其中采用倍他乐克注射液治疗的患者137例,采用钙离子拮抗剂128例(维拉帕米51例、恬尔心77例),均因围手术期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或高血压而静脉用药。比较两类药物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方面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与钙离子拮抗剂组相比较,倍他乐克注射液可迅速减慢心室率;但降低血压的效果不及钙离子拮抗剂。倍他乐克组不良反应少,累计发生15例次(10.9%),钙离子拮抗剂组发生30例次(23.4%)。结论:倍他乐克注射液治疗围手术期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合并症安全、有效。 罗心平 倪唤春 山缨 施海明 李剑 朱军 李勇 范维琥关键词:围手术期 倍他乐克 非心脏外科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38例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分析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在急性心肌梗死直接支架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的方法 ,将 74例直接支架植入的病例分为噻氯匹定组 (36例 )及氯吡格雷组 (38例 ) ,观察发病 4wk内出血、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随访支架置入术后 6mo内临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临床心血管事件总发生例次分别为氯吡格雷组 8例 (2 1% )及噻氯匹定组 16例 (4 4% ) ,P =0 .0 31。轻度出血分别为 6例(16 % )及 14例 (39% ) ,白细胞计数分别为 (5 .8±s 1.7)× 10 9·L- 1及 (4± 4 )× 10 9·L- 1,血小板计数分别为 (130± 4 2 )× 10 9·L- 1及 (89± 5 3)× 10 9·L- 1(均P <0 .0 5 )。结论 :负荷剂量的氯吡格雷对直接支架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 罗心平 施海明 倪唤春 朱军 王彩萍 李剑 范维琥关键词:心肌梗死 噻氯匹定 氯吡格雷 应用Smart Touch导管提高右侧旁道消融效率的参数探索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Smart touch^(TM)导管在射频消融右侧旁道的相关参数做一探索。方法序贯入选2015年1月到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电生理检查确诊为右侧旁道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患者,随机分为使用NAVIstar冷盐水灌注导管(NI组)或者Smart touch^(TM)导管(ST组)进行消融。所有患者均使用Carto 3,快速解剖建模法建立三尖瓣环模型,标定三尖瓣环12点、3点、6点、9点位置和His的位置,自12点开始,以顺时针将三尖瓣环分为Ⅰ、Ⅱ、Ⅲ、Ⅳ四个区域。以术中成功消融旁道以及不能诱发室上速为终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与X线曝光时间,分析Smart touch^(TM)导管的相关参数。结果共纳入明确诊断右侧旁道的室上速患者40例,其中,NI组19例,ST组21例。手术即刻成功38例,随访中复发2例,总成功率92.5%。两组在Carto 3辅助建模后,结合电生理刺激,均能实现旁道精确定位,旁道在三尖瓣环的分布未出现组间差异。ST组X线曝光时间、手术时间较NI组短[(2.5±0.6)min vs(3.3±0.8)min;(44.8±9.7)min vs(88.4±21.1)min,P均<0.05)。ST组所有患者均实现成功消融,成功消融点的平均压力(13±8)g。结论右侧旁道消融中,Smart touch^(TM)导管建模后消融成功的手术时间较常规灌注导管短,可以在Carto3系统中实现旁道的精确定位,消融中组织贴靠可靠,消融效果好。 李剑 熊楠青 李慧洋 朱首国 梁伟国 倪唤春 施海明 罗心平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右侧旁道 射频消融 SMART 导管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作用 被引量:4 2007年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一种可溶性的细胞质蛋白,主要分布在心肌细胞内,具有相对的组织特异性。其特点是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相对高的特异性。现将其在AMI早期诊断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王丽洁 罗心平 倪唤春关键词: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组织特异性 心肌细胞内 可溶性 敏感性 美托洛尔注射液在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应用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观察美托洛尔注射液对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心血管合并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收集 135例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 ,美托洛尔注射液 87例和钙离子拮抗剂 4 8例 (维拉帕米 2 1例、地尔硫 2 7例 ) ,均因围手术期出现快速性心律失常、冠心病心肌缺血以及高血压而静脉使用药物。比较两类药物在减慢心率、降低血压、缓解心肌缺血方面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与钙离子拮抗剂组比较 ,美托洛尔注射液可迅速降低心室率及缓解心肌缺血 ;但降低血压的效果不及钙离子拮抗剂。美托洛尔组不良反应少 ,累计发生 7例次 (8.0 % ) ,钙离子拮抗剂组发生 10例次 (2 0 .1% )。结论 美托洛尔注射液在围手术期治疗非心脏手术患者心血管合并症方面安全。 罗心平 山缨 施海明 李剑 倪唤春 朱军 范维琥关键词:围手术期 美托洛尔 非心脏外科 经冠状动脉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对扩张型心肌病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 被引量:1 2008年 背景:骨髓单个核细胞为一组多潜能干细胞的混合体,在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领域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目的:评价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对阿霉素诱导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心肌间质重塑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10/2007-06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血管研究室完成。材料:普通级3月龄雄性新西兰兔30只,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阿霉素为深圳万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产品,批号0602E1。方法:30只兔均经耳缘静脉注射盐酸阿霉素建立扩张型心肌病模型,造模后存活兔取10只用于模型观察,剩余20只随机分为移植组、对照组,10只/组。移植组兔抽取髂骨骨髓,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于造模2周后经塑性的4F造影导管模拟临床冠状动脉内输注骨髓单个核细胞悬液2mL。对照组兔同样接受骨髓液采集以平衡手术操作创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完成选择性左冠状动脉造影后,经造影导管注射2mL生理盐水。主要观察指标:通过RT-PCR半定量检测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评价心肌间质重塑,通过血流动力学指标和血清脑钠素浓度评价心功能的变化。结果:移植组脱落2只,对照组脱落1只。细胞移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移植组胶原纤维增生进程延缓,心肌胶原容积分数显著降低(P<0.01),基质金属蛋白酶1,3mRNA的表达呈下降趋势(t=4.45,P<0.01),左心室收缩压、压力变化速率最大值均显著升高,左心室舒张末压显著下降(t=9.12,P<0.01),血清脑钠素浓度明显降低(t=6.05,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移植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可能通过抑制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应激性改变而延缓心肌间质重塑中胶原代谢进程,有助于改善扩张型心肌病模型兔的心功能。 倪唤春 金波 施海明 罗心平 王逸平 孙伟康 朱军 李剑关键词:骨髓单个核细胞 间质重塑 急性心肌梗死延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远期疗效 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观察延迟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至2002年10月我院27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接受介入治疗或接受介入治疗的种类、将患者分为直接急诊PCI治疗组(急诊组)75例,延迟PCI治疗组(延迟组)73例以及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128例。收集并分析住院期间的临床资料,对存活出院的患者随访,记录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情况,并于出院第12~48个月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基线资料急诊组ST段抬高例数高于其他两组,住院天数明显降低(P〈0.05)。住院期间病死率对照组明显高于急诊组和延迟组。平均随访4.3±2、7年(1.8~7、5年),完成随访247人(89.5%)。随访期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延迟组为57.4%±3.4%,急诊组为59.3%±7.5%,对照组为54.7%±4.1%。延迟组死亡1例,急诊组死亡1例,对照组死亡14例。与对照组相比,延迟PCI治疗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功能,降低远期MACE的发生率;与急诊组相比,其左心室功能改善及远期临床事件发生率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延迟PCI治疗可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远期预后。 罗心平 施海明 洪鸣 朱军 倪唤春 李剑 山缨 王彩萍 李勇 范维琥关键词:心肌梗死 预后 超声引导下持续按压治疗假性动脉瘤5例 2002年 随着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广泛应用,股动脉穿刺后的并发症日益常见[1~4];假性股动脉瘤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如何用非手术方法治疗闭塞瘤体是临床面临的问题之一.本文介绍超声引导下持续按压治疗假性动脉瘤5例的经验. 罗心平 施海明 曾昭沛 倪唤春 王彩萍 范维琥关键词:超声引导 假性动脉瘤 心血管介入术 肾功能正常或轻度损害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术后发生对比剂肾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研究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的对比剂肾病(contrast-induced nephropathy,CIN)发病率,分析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方法收录2009年2月至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择期行冠脉造影术、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发生CIN的病例,并行性别、年龄配对分析。用病例报告表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用Logistic回归分析CIN的临床危险因素,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43例接受血管造影术且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共17例发生CIN,发病率3.13%。CIN发病的临床危险因素包括基线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eivity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升高及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00mg/天)超过1月。结论在eGFR≥60mL.min-1.1.73m-2的患者中,CIN发病率<5%,发病危险因素可能为基线hs-CRP水平升高和术前未连续口服阿司匹林1月以上。 包丽雯 李剑 施海明 王春瑞 罗心平 朱军 倪唤春 王彩萍关键词:对比剂 对比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术 兔股动脉粥样硬化症改良模型的建立及其评价 被引量:12 2007年 目的建立新西兰兔股动脉粥样硬化改良模型,探讨其可行性并与传统造模方法进行比较。方法西兰兔通过高脂饲料饲养后,在X线透视下经颈动脉行股动脉球囊损伤,建立改良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与传统造模方法相比,评判造模前后的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分级(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评分、管腔内径,血管内膜厚度和泡沫细胞阳性面积的变化,以及血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值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改良模型组的股动脉管腔内径显著狭窄(P<0.001),其狭窄程度与动脉内膜增厚程度存在相关性(r=-0.753)。同时,血管内膜泡沫细胞阳性面积率显著增多(P=0.018)。该变化与传统造模组相比,更为显著。结论改良法建立粥样斑块模型不但具有可行性,而且可控程度高、易重复。这种造模方法可以通过微创技术TIMI评分与血液生化学进行评价;与传统模型相比,更有助于进一步阐明不稳定斑块的机制。 黄成磊 李天奇 乔伟伟 罗心平 李剑 倪唤春 沈伟 李宏治 金波 施海明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 新西兰兔 动物模型 球囊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