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正才

作品数:5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江苏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135”重点人才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胃癌
  • 3篇细胞
  • 2篇蛋白
  • 2篇人胃癌
  • 2篇水通道
  • 2篇水通道蛋白
  • 2篇通道蛋白
  • 2篇癌细胞
  • 1篇点突变
  • 1篇移植免疫
  • 1篇移植免疫耐受
  • 1篇直径
  • 1篇人胃癌组织
  • 1篇人胃腺癌
  • 1篇人胃腺癌细胞
  • 1篇树突
  • 1篇树突状
  • 1篇树突状细胞
  • 1篇水通道蛋白4
  • 1篇突变

机构

  • 5篇江苏省人民医...

作者

  • 5篇吴文溪
  • 5篇朱正才
  • 4篇魏尉
  • 4篇徐皓
  • 3篇孙茂才
  • 3篇黄一鸣
  • 3篇沈历宗
  • 2篇张国强
  • 1篇张玉华
  • 1篇朱春富
  • 1篇王建平
  • 1篇肇毅
  • 1篇杨晓俊

传媒

  • 3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年份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水通道蛋白在人胃癌细胞株表达的初步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家族(Aquaporins,AQPs)在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腺癌细胞株及人正常胃粘膜细胞株中的表达情况并初步探讨其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水通道蛋白AQP0~AQP12在人胃腺癌细胞株MKN45、AGS、SGC7901及人正常胃粘膜细胞株GES-1中的表达。结果:AGS、SGC7901与GES-1细胞株表达AQP0、1、3、4、5、7、11mRNA;低分化型细胞株MKN45仅表达AQP3 mRNA。结论:不同分化程度的人胃癌细胞株中AQPs表达有差异,在低分化细胞株中仅少数AQPs表达,提示AQPs表达可能与胃癌的病理分级相关,并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朱正才沈历宗魏尉黄一鸣孙茂才张国强徐皓吴文溪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人胃腺癌细胞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突变体D314A对人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构建大肠埃希菌胞嘧啶脱氨酶(E.colicytosine deaminase,EC-CD)基因突变体D314A(即EC-CD基因开放阅读框第314位氨基酸由天冬氨酸突变为丙氨酸)并研究其抗肿瘤作用。方法:构建含EC-CD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CDwt,应用点突变技术将pcDNA3.1-CD中EC-CD基因开放阅读框第314位氨基酸的碱基由A突变为C,即构成pcDNA3.1-CDD314A。用LipofectamineTM2000将EC-CD基因或D314A基因转入人结肠癌细胞系LoVo细胞,以G418筛选出稳定表达的阳性克隆LoVo-CDwt及LoVo-CDD314A。应用MTT法检测EC-CD基因及D314A基因对LoVo细胞的直接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结果:成功构建EC-CD基因突变体D314A并经测序确认。LoVo细胞转染EC-CD基因及D314A基因后均能表达相应的mRNA,Lovo-CDD314A细胞对5-FC的IC50为(85.13±0.60)mmol/L,显著低于LoVo-CDwt细胞的(689.76±0.45)μmol/L,(P=0.000);在旁观者试验中,当LoVo-CDwt细胞和LoVo-CDD314A细胞比例均为30%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48.5±0.49)%与(17.3±0.40)%(P=0.000)。结论:EC-CD基因突变体D314A的抗LoVo细胞作用显著强于野生型EC-CD基因,有望成为新的肿瘤基因治疗候选基因。
孙茂才黄一鸣朱正才王建平沈历宗吴文溪
关键词:胞嘧啶脱氨酶基因点突变自杀基因治疗
水通道蛋白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临床取胃癌组织标本应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QP4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4主要分布在正常胃底及胃体的壁细胞及主细胞的基底侧,细胞浆中表达较低,而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则表达缺失。结论:AQP4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较高,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
魏尉张玉华徐皓朱正才肇毅吴文溪
关键词:水通道蛋白4胃癌RT-PCR
直径≤2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2009年
目的:探讨肿瘤直径≤2cm胃癌的淋巴结转移状况及其临床病理特征,为制定合理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手术证实的453例肿瘤直径(最大径)≤2cm的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组织学类型、形态学类型、大小、部位、浸润深度、脉管内癌栓等临床病理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453例直径≤2cm的胃癌中早期胃癌255例、进展期胃癌198例;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1.8%和46.0%(P=0.0001);3.5%的早期胃癌与7.6%的进展期胃癌可见脉管内癌栓(P=0.0341)。影响肿瘤直径≤2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有肿瘤组织学类型、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等,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肿瘤直径≤2cm的胃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层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与脉管内癌栓是直径≤2cm的早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而肿瘤组织学类型与浸润深度则是直径≤2cm的进展期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肿瘤直径≤2cm的胃癌的淋巴结转移与肿瘤组织学类型、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癌栓等因素有关。临床上应参考上述临床病理因素判断淋巴结转移风险,确定肿瘤直径≤2cm的胃癌手术方案。
沈历宗孙茂才黄一鸣朱正才徐皓魏尉吴文溪
关键词:胃癌淋巴结转移
经脾脏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对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作用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研究经脾脏注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DC)对大鼠小肠移植免疫耐受的诱导。方法:健康成年F344大鼠为供体,SD大鼠为受体。随机分为4组(n=10),A组(阴性对照组):移植前7天,受体经阴茎背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ml;B组(阴性对照组):移植前7天,受体经脾脏注射生理盐水1ml;C组(iDC阴茎背静脉注射组):移植前7天,受体经阴茎背静脉注射供体的iDC,细胞数为2×106个;D组(iDC脾脏注射组):移植前7天,受体经脾脏注射供体的iDC,细胞数为2×106个。4组1周后行大鼠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术。观察各组受体存活情况,移植小肠采用病理学检查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D组大鼠移植小肠存活时间为(17.50±1.05)天,较A组(7.17±1.17)天、B组(7.33±1.51)天、C组(12.83±2.79)天显著延长;D组移植小肠炎性细胞浸润、黏膜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和黏膜细胞的凋亡数目明显低于A、B、C组。结论:经脾脏注射供体来源的iDC,可在一定程度上诱导受体产生免疫耐受,显著延长受体大鼠小肠移植术后的存活时间。
张国强吴文溪朱春富徐皓杨晓俊魏尉朱正才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小肠移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