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舒文
- 作品数:5 被引量:34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的治疗价值被引量:11
- 2013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基底直径≥2cm)的治疗价值。方法:通过对21例行ESD治疗的直肠巨大广基息肉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评价ESD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21例病变基底直径在2~4cm之间,其中2~3cm的15例,>3cm的6例,位于距肛缘4~15cm之间。20例病变一次性完整剥离,1例转外科手术,ESD治疗成功率95.2%。ESD治疗时间43~139min(平均87min)。并发穿孔1例,迟发性出血4例,经保守治疗后痊愈。ESD术后病理示管状腺瘤4例,管状-绒毛状腺瘤12例,绒毛状腺瘤4例,其中2例伴癌变,8例伴腺体高级别上皮内瘤变,10例伴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病变组织残留。术后所有患者定期随访(>6个月),无残留及复发病例。结论:ESD可切除范围广,局部复发率低,对直肠巨大广基息肉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 阮荣蔚王实刘永军陶亚利俞江平朱舒文
- 关键词:直肠息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内窥镜治疗
- 食管早期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食管癌的早期诊治影响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及生活质量。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于早期食管肿瘤是一个经济有效且微创的治疗方法。全文收集国内外近年来有关文献,并就食管早期肿瘤ESD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所用器械、治疗经过及注意事项、术后处理、并发症及病灶复发等作一综述。
- 王实朱舒文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适应证并发症
- 基于PD-L1表达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免疫微环境的相关性
- 2024年
-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的主要类型之一,占肺癌总发病率的85%左右,5年生存率较低[1]。常规化疗无法显著延长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期,而靶向治疗最终会发生耐药[2]。近年来,以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药物广泛应用于肺癌的治疗中[3]。同时,中西医相结合的治疗方法也逐渐被患者认同,且患者适应性强,具有良好的依从性。目前中医证候与免疫微环境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为进一步探讨“证”提供了新的技术平台。有研究认为,在脾胃虚弱、癌毒积蕴的证候条件下,PD-L1表达和效应T细胞活化均受影响,是肿瘤免疫微环境形成的重要条件[4]。这为中医理论的现代化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可以更深刻地揭示证候的本质。本研究旨在观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医证型与其PD-L1表达以及CD8+T淋巴细胞浸润的相关性,为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辨证规范化、标准化提供理论依据。
- 朱舒文姚赫陈佳琴华艳朱大鹏
- 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中医证型PD-L1免疫微环境CD8+T淋巴细胞
- 内镜超声和内镜黏膜下剥离诊治直肠类癌31例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探讨直肠类癌的内镜超声(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特征及内镜黏膜下剥离(endoscopic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直肠类癌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 2008年6月~2011年5月31例直肠类癌行EUS检查,对其中直径<1.5 cm的19例行ESD治疗。在瘤体边缘做环周标记,黏膜下注射甘油果糖和美蓝混合液,使瘤体与肌层分离,预切开瘤体周围黏膜,剥离瘤体下方黏膜下层组织,完整切除瘤体。结果通过EUS检查及深挖活检,诊断直肠类癌31例,EUS特征为位于黏膜下层或黏膜深层的边界清晰、内部回声欠均匀的低回声占位影。对19例直径<1.5 cm直肠类癌行ESD治疗,均完整切除瘤体。术中穿孔1例,术后出血1例,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切除标本基底及边缘均无肿瘤组织残留。19例随访1~4年,平均1.8年,除1例因创面经久不愈转外科治疗外,其余均无复发及转移。结论 EUS可明确直肠类癌的来源层次、大小、内部回声、边界、有无肌层及周围血管浸润,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ESD治疗直径<1.0 cm的直肠类癌安全可靠,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
- 阮荣蔚王实刘永军陶亚利俞江平朱舒文
- 关键词:直肠类癌内镜超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26例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探讨内镜经黏膜下隧道肿瘤切除术(submucosaltunneling endoscopic resection,STER)治疗食管固有肌层肿瘤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sTER治疗的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结果26例食管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行STER治疗,1次性完整切除25例,成功率为96.2%(25/26)。切除瘤体直径1.0~2.6cm,平均(1.7±0.5)cm,STER治疗时间33~157分钟,平均(63±23)分钟。术后并发纵隔和皮下气肿11例(42.3%),气胸2例(7.7%),气腹1例(3.8%),均经内科保守治疗后痊愈,无迟发性出血、食管瘘、纵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STER术后病理示平滑肌瘤21例,间质瘤3例,颗粒细胞瘤1例。术后所有患者定期参加随访(〉3个月),无复发及残留病例。结论STER技术治疗直径〈3.0cm的食管固有肌层肿瘤安全可靠,并可提供完整的病理学资料,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阮荣蔚王实陶亚利毛建山俞江平刘永军朱舒文
- 关键词:食管肿瘤内窥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