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丹 作品数:20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更多>>
中医院校情景模拟教学联合Mini-CEX在西医诊断学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中医院校情景模拟教学联合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CEX)在西医诊断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新疆医科大学中医学院2015级中医学49名学生为对照组,2016级中医学46名学生为实验组,随机分为两组:标准化病人组(SP组)、模拟医生组,采用情景模拟教学联合Mini-CEX教学模式,对比对照组和实验组的诊断学期末考试成绩及学业综合考试成绩,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反馈。结果:实验组期末考试总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对能力型试题得分率进行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8%的学生在参与本教学改革后对诊断学的认知和兴趣有所增加,认为对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结论:通过教学模式的改革,能够使中医院校学生的西医诊断学成绩得到显著的提高,加强医学生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并即时进行双向评价,实现教学相长。 李丹 刘婷 房江山 刘佳 马娜 杜帅 孟新玲关键词:中医院校 诊断学 情景模拟 MINI-CEX 标准化病人 中西医结合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三氯醋酸配合中药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门诊宫颈糜烂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分别给予40%三氯乙酸水溶液涂抹宫颈糜烂处,并配合口服中药治疗和宫颈微波治疗,观察宫颈糜烂转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治愈率86.7%,对照组治疗率90%,两组疗效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三氯乙酸治疗宫颈糜烂副作用小,更易被患者接受。 万莉 李丹 程慧莲关键词:三氯醋酸 中药 宫颈糜烂 自拟温肾健脾益气汤治疗甲状腺功能减退性月经稀发(脾肾阳虚证)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观察自拟温肾健脾益气汤在甲减性月经稀发(脾肾阳虚证)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2011年1月-2014年7月期间共收治76例甲减性月经稀发患者进行研究,对照组应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观察组加用温肾健脾汤,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经量、经质、经色、月经周期时间等等行经情况、治疗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前经量、经质、经色、月经周期时间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经量增多、月经周期时间缩短至正常范围,质稀、血色黯淡等情况得到更大幅度改善,评分因此升高,前后对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36/38),明显高于对照组78.9%(30/38),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2/38)、7.9%(3/38),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自拟温肾健脾益气汤治疗甲减性月经稀发(脾肾阳虚证)患者,具有化脾胃、燥湿健脾、温肾益气的功效,能促进内分泌系统的恢复并改善患者行经情况,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万莉 李丹 韩璐关键词:甲减 月经稀发 脾肾阳虚 血管性痴呆患者肠道菌群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分析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肠道菌群丰度特征,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血管性痴呆(Va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9-01~2019-11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科TOAST分型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后所致的血管性痴呆(VaD)患者30例为VaD组,并收集同期于本院健康体检年龄、性别相匹配的认知功能正常者30名作为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的粪便,提取DNA,质检合格后应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粪便中的微生物群组成,进行两组之间肠道菌群丰度分析,比较其差异性。结果:(1)OTUs(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s)序列共注释31个菌属,与对照组比较,VaD组拟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丰度较高;对照组中双歧杆菌、链球菌丰度较高,两组的菌群丰度具有差异性(P<0.05)。(2)通过样本群落结构分布显示VaD组中拟杆菌、乳杆菌、大肠埃希氏菌丰度较高;对照组中双歧杆菌、罗氏菌、劳特氏菌丰度较高;克雷伯氏菌、肠道巴恩斯氏菌、小杆菌、柯林斯氏菌丰度在两组中均偏低,对照组低于Va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通过boxplot分析显示,在属水平上,VaD组的肠道菌群的丰富度低于对照组;劳特氏菌属(P=0.032)、毛螺菌(P=0.002)、瘤胃菌(P=0.001)在对照组中丰度较高;志贺氏菌属(P=0.001)、克雷伯氏菌(P=0.014)、普氏菌(P=0.02)在VaD组中丰度较高;(4)Lefse分析显示变形菌门、琥珀酸弧菌科、肠杆菌科、志贺氏杆菌属在VaD组中丰度较高,为优势菌属;韦荣球菌科、劳特氏菌属、普雷沃菌属、毛螺菌科等在对照组中丰度较高,为优势菌属。结论:血管性痴呆患者存在肠道菌群丰度改变,可能出现肠道菌群失调,推测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参与血管性痴呆的病理进程及发生发展。 徐梦 刘艳梅 李丹 张玉洁 张燕 许奔奔 郭晨晨 麦尔哈巴·赛里木 孟新玲关键词:血管性痴呆 肠道菌群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对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疗效、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 2024年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方法 选取96例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予倍他司汀治疗,观察组予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治疗。比较应用效果及相关指标。 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8% vs 79.2%,P<0.05)。观察组治疗后眩晕评分(0.72±0.21 vs 1.43±0.40分)、平衡障碍评分(0.64±0.16 vs 1.17±0.23分)、听力障碍评分(0.59±0.17 vs 1.51±0.30分)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评分(0.42±0.13 vs 0.95±0.28分)低于对照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中的WBV(2.05±0.23 vs 3.73±0.59 mPa·s)、PV(1.21±0.26 vs 1.85±0.40 mPa·s)和Fib水平(2.08±0.25 vs 3.26±0.34 g/L)低于对照组,氧化应激指标中的SDD(110.47±9.02 vs 96.90±8.43 mg/L)、CAT水平(82.44±6.29 vs 71.36±5.75 IU/ml)高于对照组,MDA水平(4.55±0.93 vs 6.24±1.05 mmol/L)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倍他司汀可提高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症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氧化应激指标。 李丹关键词:丁苯酞软胶囊 倍他司汀 血液流变学 氧化应激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中医证型特点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活性子宫内膜组织异位到子宫腔以外部位生长,临床表现为反复周期出血。在病理上,该病呈良性表现,但其在生物行为和临床表现上又具有类似恶性肿瘤的侵袭、种植及远处转移能力,具有严重危害性。研究指出,子宫内膜异位... 李娟 李丹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医证型 辨证论治 文献传递 维吾尔族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致病菌分析及治疗 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妇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的生殖道病原体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8年6月因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住院的123例维吾尔族患者的宫颈分泌物培养阳性及药敏试验结果。结果: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支原体(36例),占29.27%,其次为衣原体(5例),占4.07%,最常见的细菌是大肠埃希氏菌(30例),占24.39%,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29例),占23.58%,粪肠球菌(26例),占21.14%。根据药敏结果联合应用抗生素并给予中药灌肠理疗,治愈43例(54.4%),显效24例(30.8%)。结论:维吾尔族妇女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常见的病原体为支原体、大肠埃希氏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等,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配合中药灌肠理疗,疗效好。 葛崇华 程慧莲 郭英 岳明明 李丹关键词: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病原体 药物敏感性实验 骨桥蛋白水平与阿尔兹海默症炎症因子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分析阿尔兹海默症(AD)患者骨桥蛋白(OPN)水平与炎症因子及病情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将2016年11月—2019年3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脑病一科诊治的AD及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各30例纳入研究,分别作为AD组和MCI组并取30例同期非炎症性神经病变(OND)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三组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及血清OPN、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17A、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模型分析患者血清OPN水平与炎症指标及病情的相关性。结果AD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高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TNF-α及OPN明显高于MCI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线性回归显示,OPN、TNF-α水平是MMSE的影响因素(t=3.195、3.545,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OPN水平与TNF-α水平呈正相关(r=0.749,P<0.05)。结论AD患者体内OPN及TNF-α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呈负相关,而OPN可能系通过上调TNF-α表达水平,从而使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发生进展。 刘婷 刘婷 刘佳 李丹 孟新玲关键词:骨桥蛋白 阿尔兹海默症 炎症因子 外源性胆红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 2024年 目的:研究外源性胆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的作用及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I/R组)、5 mg/kg胆红素组(I/R+5 mg组)、10 mg/kg胆红素组(I/R+10 mg组)和15 mg/kg胆红素组(I/R+15 mg组),造模前连续给药7 d,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脑I/R模型。造模24 h后取材,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测定脑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大鼠脑梗死区域病理改变,TUNEL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凋亡细胞,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检测大鼠脑p-caspase 3水平。结果:与I/R组相比,I/R+10 mg组脑梗死面积显著降低;与I/R组相比,I/R+5 mg组和I/R+10 mg组脑组织形态较为正常;与I/R组相比,I/R+10 mg组脑组织TUNEL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I/R+5 mg组、I/R+10 mg组和I/R+15 mg组脑组织p-caspase 3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减少。结论:外源性胆红素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预防作用,其保护机制与抑制凋亡有关。 李丹 斯依提·阿木提 恰合班·恩特马合 刘艳梅 孟新玲关键词:缺血再灌注损伤 凋亡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81例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诊断及中西医结合治疗,以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法:对81例老年人急性坏疽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1例均经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术67例,腹腔镜胆囊造瘘术10例,中转开腹4例。术中探查及术后病理证实胆囊均为坏疽,术中探查5例患者发生穿孔。术后患者均给予中医辨证治疗,所有病例均得到治愈,81例中出现术后并发症1例(1.2%)为切口感染,经换药治疗治愈。结论:对老年急性坏疽性胆囊炎早诊断、早手术,积极处理并存病,并予以腹腔镜手术及术后中医辨证治疗能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降低死亡率。 邓明飞 李丹 段绍斌 居来提.艾力 杨东鹰 于亮 陈俊 樊晓静关键词:急性坏疽性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中医辨证治疗 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