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占淳 作品数:21 被引量:50 H指数:6 供职机构: 贵阳医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教育部“春晖计划” 贵州省优秀科技教育人才省长资金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外源性胰高血糖素对大鼠胰岛B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2000年 探讨溃疡自愈过程中胰高血糖素对胰岛 B细胞调节作用改变的可能机理 ,同时从形态学方面为 IAPP和胰岛素相伴释放及其调节提供依据。给大鼠皮下注射胰高血糖素后 ,取胰腺用免疫组织化学、原位杂交和图像分析方法观察 Ins-和IAPP- IR细胞及 pro Ins m 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显示 :给予外源性胰高血糖素后 ,与对照组比较 ,Ins- IR细胞的场面积明显减少 ,而 IAPP- IR细胞的场面积减少不明显 ,胰岛 B细胞内 pro Ins m RNA杂交信号的平均光密度明显减低。以上结果提示 :(1 )外源性胰高血糖素促进胰岛素和 IAPP相伴释放 ;但促胰岛素释放作用更明显。 (2 )外源性胰高血糖素抑制 pro Insm RNA的表达。 黄岩 李占淳 石爱荣关键词:胰高血糖素 胰岛B细胞 胃溃疡 几种枸橼酸盐溶液低温储存兔肾的比较 (组织学、组织化学观察) 1987年 应用三种枸橼酸盐溶液(低渗、等渗、高渗)低温储存兔肾48小时,观察其组织学、组织化学变化。结果表明高渗枸橼酸盐溶液储存的肾脏,其组织结构、酶组织化学反应最好。 邵佑之 刘桂云 李占淳关键词:枸橼酸盐 肾脏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IAPP-IR细胞与Ins-IR细胞的形态计量研究 被引量:7 1995年 用免疫组化PAP法,显示胰岛IAP-和Ins-IR细胞,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IAPP-和Ins-IR细胞的形态计量变化。溃疡第4~14天,胰岛IAPP-IR细胞的面数密度明显升高,第21和28天基本恢复正常;而Ins-IR细胞的面数密度,在溃疡第6和10天显著下降,第28天基本恢复正常。提示胰岛B细胞内IAPP和Ins以不同的方式参与了溃疡自愈过程的调节。 李占淳 石爱荣关键词:胃溃疡 自愈 胰岛 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细胞的分布 被引量:6 1994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显示正常Wistar大鼠生后发育期间胃肠道IAPP免疫反应(IAPP-IR)细胞,观察其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IAPP-IR细胞随生后发育而发生变化。生后1d,IAPP-IR细胞即可见于胃肠道各段。18d时在目体部较多,45d及成年时小肠各段较多。IAPP-IR细胞位于上皮细胞间及固有膜结缔组织中。本实验结果提示,大鼠胃肠道各段IAPP-IR细胞在个体生后继续发生变化。本文对上述结果可能的生物学意义进行了讨论。 梁文妹 石爱荣 李占淳关键词:胃肠道 免疫组织化学 多肽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表达改变的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小鼠胰岛CD3、CD57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正常雄性C57BL/6J小鼠104只,随机分为实验组、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模型诱导采用连续多次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给药法(multiple low-dose of streptozotocin,MLDSTZ)。分别于注射后第3、7、10、14、21及28天测空腹血糖、取胰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单染法、图像分析及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 1)CD3阳性细胞散在分布于胰岛内,实验3 d开始面数密度(NA)逐渐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除28 d组外,均大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2)正常及盐水对照组CD57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胰岛周边,实验组CD57阳性细胞除分布于胰岛周边,还可见于胰岛中央。NA从实验3 d开始增大,以14 d组最大,之后有所减小,均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实验组CD3、CD57阳性细胞数量增多,变化趋势相似,提示T1DM初期,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可能同时浸润胰岛,协同作用胰岛发生自身免疫反应,破坏胰岛B细胞,产生T1DM;随着胰岛B细胞进行性受损,数量减少,胰岛自身免疫反应相对减弱,淋巴细胞也相应减少。 张璞 梁文妹 李占淳关键词:链脲佐菌素 1型糖尿病 海洛因依赖对大鼠胰岛β细胞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的影响 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海洛因依赖对胰岛β细胞表达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影响及引起表达变化的可能机制。方法正常SD大鼠6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盐水对照组及海洛因依赖组。皮下注射海洛因建立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分别于第10、17、24、31、38天取胰尾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及图像分析、形态计量法进行研究。结果1.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胰岛β细胞IAPP的免疫反应阳性产物定位于胞质,Glut2的免疫染色见于胞膜。2.与正常组和盐水组比较,海洛因依赖组大鼠胰岛IAPP阳性细胞免疫反应明显增强;24d以后细胞面数密度加大,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图像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组IAPP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降低(P〈0.05),以38d时问点最低。3.海洛因依赖组大鼠Glut2阳性细胞免疫反应也明显增强;图像分析显示海洛因依赖期间大鼠胰岛Glut2阳性细胞的平均灰度值下降,与正常及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也以38d时间点最低。结论在海洛因依赖期间,胰岛β细胞通过增加细胞数以及合成增多的方式,使IAPP和Glut2的表达增多,并参与了大鼠海洛因依赖期间机体代谢以及糖代谢的调节过程。 梁文妹 刘霞 李占淳 韩晶 潘贵书 张伟关键词:葡萄糖转运蛋白2 胰岛淀粉样多肽 海洛因 免疫组织化学 闰细胞在大鼠远端肾单位的分布及超微结构 被引量:1 1992年 本文通过光镜、电镜技术对大鼠远端肾单位中闰细胞(intercalated cell,简称I细胞)分布及超微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细胞分布在远端小管曲部末段、连接小管、皮质内集合小管,髓质外带集合小管和髓质内带集合小管始段。同时描述了I细胞超微结构的特点,并对皮质内的I细胞某些结构进行了立体计量学分析。 邵佑之 李占淳关键词:超微结构 胰岛淀粉样多肽与胰岛素在胎鼠胰腺共存的免疫组织化学研究 被引量:9 1996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PAP法,对第14~21d大鼠胚胎胰腺IAPP和Ins-IR细胞进行定位研究。结果显示,胚胎第14d胰腺内可见少数散在的Ins-IR细胞,未见IAPP-IR细胞;自胚胎第16d始,可见IAPP-IR细胞。经邻片比较证明,IAPP与Ins共存于胰岛B细胞内;随胎龄增长,IAPP和Ins-IR细胞相伴发育;同时在胰导管上皮细胞之间,出观察到共存的IAPP和Ins-IR细胞。本文还初步讨论了IAPP与Ins在大鼠胚胎胰腺内共存的生物学意义。 李占淳 梁文妹 石爱荣关键词:胰岛淀粉样多肽 胰岛素 免疫组织化学 胰腺 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素原mRNA原位杂交的形态与计量研究 被引量:3 1996年 为了探讨胰岛素水平与消化道溃疡的关系,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制成胃溃疡动物模型,用地高辛标记的pro-InscRNA探针原位杂交方法,观察大鼠实验性胃溃疡自愈期间胰岛B细胞内pro-InsmRNA的变化,并对其杂交信号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在胃溃疡模型术后第6和第10d,胰岛B细胞内的杂交信号增强,表明在溃疡愈合早期pro-InsmRNA的表达量增加。结合本室以往的研究结果。 李占淳 石爱荣关键词:胰岛素原 胰岛B细胞 原位杂交 胃溃疡 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粘膜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细胞的定位研究 被引量:2 1995年 大鼠胃窦十二指肠粘膜胰岛淀粉样多肽免疫反应细胞的定位研究北京医科大学组织学胚胎学系梁文妹,李占淳,黄岩,石爱荣胰岛淀粉样多肽(IsletAmyloidPolypeptide,I-APP)是Westermark等于1986~1987年分离提纯的一种新的... 梁文妹 李占淳 黄岩 石爱荣关键词:胰岛淀粉样多肽 免疫反应细胞 胃窦 十二指肠